在前段時間,著名的小說傢倪匡先生離開瞭。早在三年前的香港書展上,他就曾向媒體說過自己身患皮膚病的癥狀,並且皮膚病已經跟隨他十多年,還曾被確診為皮膚癌,當時的倪匡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日瞭,於是他並沒有接受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
倪匡與金庸、黃霑、蔡瀾一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倪匡在生前有非常強烈的個人色彩,他曾經為邵氏編寫瞭261部武俠小說,而倪匡也憑借自己的天賦開創瞭武俠電影的黃金時代。
他曾經還寫過145部衛斯理,超過8000萬字的科幻小說,更是憑借自己的“科幻大腦”引領瞭30年的科幻風雲。就是這樣一位傳奇的人物,始終離我們而去瞭。
科幻傳奇的一生
倪匡出生於上海,從小倪匡似乎就帶著“主角光環”。小時候的他每日遊蕩在上海的十裡洋場和民街陋巷中,看盡瞭街頭魔術“偷天桃”與“種梨樹”。從小到大,倪匡唯一的夢想就是要做一名冒險傢,他最喜歡的人物是李時珍和徐霞客,當同齡人還在鬥蟋蟀時,倪匡已經在讀《徐霞客遊記》瞭。
倪匡從小就與同齡人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對於文子倪匡十分敏感,不管是書籍還是報紙上的小說他都能寫。青年時期,倪匡初次到達瞭香港,他晚上在夜校看書,白天就在佈廠打工。
沒事的時候,他就看著報紙,並且對周圍的人說,報紙上的這些小說太簡單瞭,我也能寫。而聽瞭這話的工友覺得他在吹牛,他們不相信一個小小的雜工竟然會寫小說。
曾經有媒體報道,倪匡為瞭證明自己,他花瞭一個下午的時間獨自創作瞭一篇1萬字的小說,並且投稿給《工商日報》。令大傢都沒有想到的是 倪匡所寫的這部小說在一個月後竟然刊登瞭出來。當時這部小說一共有1萬字。按照千字十塊錢的報酬,倪匡一部小說就賺瞭90塊錢。
報社對倪匡說“你寫的小說一共1萬字,我們刪減修改瞭一些,剩瞭9000字,這9000字給你90塊錢,可以不”?這對於當時打雜的倪匡來說當然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他沒有想到原來寫小說也可以賺錢。
就這樣,倪匡開始以寫小說為生,每次寫完都去找報社投稿,竟然沒有一傢報社退他的稿。可想而知,對於年僅二十多歲的倪匡來說,他的創作水平就已經如此之高瞭。於是憑借著他的超高天賦,創作瞭很多經典的小說,比如《無情劍》、《南明潛龍傳》、《龍騰飛劍錄》等作品。
而倪匡作為小說界的一顆新星,也漸漸出現在瞭大眾的視野裡。在之後的日子裡,經常有報社的社長找到倪匡,希望他能夠為自己的報社持續供稿。
對於當時的倪匡來說,掙錢已經成瞭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之前當過工人結下瞭很多工友,他們的生活非常苦,很多工人隻有靠借貸才能勉強維持生活,心地善良的倪匡見到工友的生活如此貧寒,就將自己的稿費借給他們,甚至都不要利息。
後來倪匡離開香港數十年後,當他再次回到香港時,走到街上經常有人看見他就會上前給他一個擁抱,這些人就是當年倪匡曾經幫助過的工人。憑借著自己在小說界的超高造詣,倪匡傳奇又魔幻的一生就這樣開始瞭。
倪匡的離開,是小說界的悲哀
當年倪匡代筆金庸寫下瞭《天龍八部》,憑借著《天龍八部》帶來的影響,更加確定瞭倪匡的文字功底。倪匡和金庸是關系非常好的朋友,當年金庸在寫《天龍八部》的時候,竟把自己的小說交給倪匡寫,因為在金庸內心他信得過倪匡,並且也相信他的文字功底。
1965年的時候,國際新聞協會邀請金庸參加他們的會議。一直以來金庸都是一邊寫武俠小說一邊寫社評,時間總是排得滿滿當當的。而他自己也長期處在精神緊張的狀態下,在接到國際新聞協會的邀請以後,金庸決定趁著這個機會好好放松一下。
可是在《明報》上刊登的《天龍八部》小說已經連載瞭兩年,他這樣離去那小說豈不是不能繼續更新瞭?如果這樣的話,恐怕會引起讀者的不滿,於是他想到瞭自己的好友倪匡,他決定讓倪匡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續寫《天龍八部》。
突然接到這一消息的倪匡又激動又緊張,他沒有想到此生竟然還能有機會寫金庸的小說。緊張是因為他怕自己的功底達不到金庸的寫作要求,從而影響瞭《天龍八部》的閱讀量。
而金庸當時也知道倪匡內心的顧慮,於是告訴他,“你放心大膽去寫就好,不要拘泥於以前的劇情,你自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可以創作一個更新的故事,但是小說中的人物不能動,而且每個人物都不能死,因為在之後他們每個角色都有用”。
聽瞭這些話的倪匡內心似乎有底氣瞭,雖然沒有把劇中的人物寫死,可是他卻把阿紫的眼睛寫瞎瞭。在倪匡的內心,他不喜歡阿紫身上的偏執氣息,所以在他為金庸代筆的過程中,滿足瞭他心中的這一要求。
結語
除瞭為金庸代筆過《天八部》以外,他還寫過很多劇本。更為著名的是代筆古龍寫過的《絕代雙驕》。從年輕時就在小說界有很高天賦的倪匡,如今的離開隻能說是小說界最大的損失。在他患病的這些日子裡,他積極地面對自己最後的時間。
倪匡曾對朋友說過,自己身上大大小小的病有十幾種,這些疾病折磨瞭他很多年瞭,如今倪匡已經87歲,他知道自己要離開瞭,反而覺得內心是一種解脫。一生都在寫小說的倪匡,生前也寫下瞭自己的墓志銘——“多想我生前的好處,莫說我死後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