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再演一二三木頭人嗎?這劇難得讓人有自戳雙眼的沖動”
“海皇變海王,李易峰這是會變身術啊”
“這個劇劇名錯瞭,實際叫胖頭魚和呆頭鵝,拍得很好,下次別拍瞭”
“這個劇選角真是太絕瞭,倆主演真的長得很魚系,死魚眼真的是入木三分”
……
如上面這樣的調侃和炮轟,自《鏡雙城》開播之日起,這樣的炮轟聲就不絕於耳,很多觀眾對劇中兩位主演都到瞭不忍直視的地步,甚至認為李易峰和陳鈺琪參演這樣的劇就是對這個IP以及書粉最大的殘忍,他們糟蹋瞭蘇摹和白櫻在書粉心目中的形象。
與該劇不斷下跌的口碑,形成正比的是該劇不斷下跌的播放量,播放量隨著更新一天比一天難看,不少人調侃該劇的播放量出現“逆漲”奇觀,以往播的大部分劇尤其是S+古偶,雖然可能吐槽不斷,但是成績普遍是越來越好,播放量越來越高,但這部被平臺十分重視的年度IP古裝劇,就這麼還未結局已經慘淡收場,這樣大投資大制作的劇觀眾也為其可惜,另一方面,不少人認為兩位主演該為該劇的失利承擔主要責任。拍攝階段,沒有控制體重,顏值不佳;雙目無神,靈氣全無,狀態不佳;兩位男女主,各自為政,毫無感情,cp感全無……該劇這樣慘淡的成績大部分聲音都歸咎於兩位主演,但是客觀地說,李易峰和陳鈺琪這竇娥當得有點冤。
如果要追究《鏡雙城》失利的原因,兩位主演或許有責任,但隻是一小部分,最大的鍋其實屬於背後的平臺和制片公司。
在這個劇播出之前,我們不少人都對滄月所寫這本《鏡雙城》有所耳聞,它甚至是我們很多人曾經念念不忘極其喜愛的小說,這本小說以及小說裡的蘇摩和白櫻都非常受讀者的喜愛和追捧,因此它有非常強大的流量基礎,也因而它擁有極高的IP價值。
有利可圖總是會令人趨之若鶩的,這個IP以及其他的爆款IP所具備的流量基礎都不約而同吸引瞭視頻平臺的註意和目光,一個小說,因此被開發出動漫,電視劇,電影,甚至是遊戲,賺錢是唯一的目的,而在這十年間,無數的小說IP在影視化道路這條道路上不斷獲得瞭成功,十年前的《甄嬛傳》《步步驚心》,再到五年前的《花千骨》《青雲志》,再到最近幾年的《陳情令》《山河令》,從宮鬥IP到仙俠IP再到耽美IP,影視制作方和各大平臺在這十年裡孜孜不倦的將手伸向瞭各大人氣IP,然後不斷復制人氣IP和人氣演員的組合,哪裡有流量,平臺就會伸向哪裡,以此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好景不長,這樣重復的組合在市場面前已經失靈瞭,如果說一開始觀眾對這樣IP加流量的組合還感到新鮮和喜歡,那麼現如今,市場已經對這樣的組合已經失去瞭耐心,不是簡單復制IP和流量就能獲得市場,觀眾需要的是有誠意有創新的作品,像《鏡雙城》這樣的作品無疑是犯瞭大忌。
視頻平臺為瞭開發《鏡》這個IP,制作瞭同名動漫,這還不夠,又接著拍攝瞭《鏡雙城》這部劇,甚至把這個IP的前傳《朱顏》也拍成瞭影視劇,叫作《玉骨遙》,成為平臺的一個系列劇,一個是昔日頂流李易峰擔綱,一個是現頂流肖戰擔綱,這個套路一看就很眼熟,流量演員加流量IP的組合,徹底打通一個IP,目的隻有流量。
而這個IP是否適合改編成劇,改編創作是否合理,選擇演員是否合適,平臺和制片方從未用心,眼裡除瞭流量還是流量。比如《鏡雙城》這個IP世界觀非常宏大,同時這個小說本身的設定就是基於空桑人和鮫人之間奴隸壓迫和被壓迫奴隸的矛盾,可能由於能力有限,也可能因為審查的原因,原著的世界觀和基礎矛盾都在影視劇中被徹底消除,那麼這部劇做瞭這樣的改編,其實IP本身的內核和靈魂已經被消除殆盡,而其他設定人物關系未變,又導致基於這樣世界觀和矛盾的人物關系以及情節發展出現瞭極大的邏輯漏洞,可笑的是編劇根本無法自圓其說,所以該劇無法達到原著那樣的虐心效果以及矛盾沖突,隻會令人看的昏昏欲睡和莫名其妙。
而平臺對這樣的創作還是孜孜不倦,前有《有翡》,後有《鏡雙城》,接下來還不知道多少大IP又要重復走這樣的老路,隻管無窮盡的開發大IP,卻不對IP負責,隻想通過IP以及流量演員這個捷徑來賺快錢,卻從不考慮整個改編創作的可行性,嚴謹性,也不去試圖改變創新,長此以往,隻會失去觀眾的信任。
每年的各大平臺招商會上,口號喊得很響亮,“堅持精品劇,摒棄唯流量,拒絕大爛劇”,但是實際上就是自打耳光,各大視頻平臺入不敷出,項目數量開始縮水,甚至開始裁工減員,影視寒冬越來越冷,或許平臺影視公司們隻有真的走入絕境,才能絕處逢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