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居傢隔離的原因,這段時間,70歲的李立群老師,儼然成為瞭短視頻平臺的寵兒。
每日更新動態,讓網友們得以窺見他的日常生活,也是十分地接地氣。
他的視頻被稱作“封城隔離日記”,網友也戲稱他這是把公共社交平臺當做朋友圈來發瞭,讓人很有親近感。
在視頻裡,李立群老師戴著眼鏡,倡導大傢開窗通風,珍惜這幹凈的空氣。
同時,也不忘告誡大傢防疫第一,想吃就吃點,可以下碗面炒個菜。希望大傢都能找到自己的消遣,以度過這隔離的日子。
他還很真實地曬出瞭自傢剛吃完的飯菜,有烤雞翅、涼拌黃瓜、韭菜豆腐幹炒肉等等,還指出剩下的一點湯可以用來泡面。一點都沒有明星架子。
雖然,李立群一輩子賺的錢根本花不完,但他的生活卻非常的樸素。我們似乎可以從身邊的退休老大爺身上找到他的影子,倍感親切。
可能是他從小就生活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所以格外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即便因為疫情封小區瞭,他也能平靜淡然地面對。
殊不知,也就是2016年他才完全還完自己的債務,這之後才算真正卸下擔子生活。
拋開別的不說,李立群的演技,真的無可挑剔。
出道幾十年一共拍過3000多集電視劇,卻被稱為最沒原則的老戲骨。
他曾經從影帝淪為“爛片王”,在娛樂圈是出瞭名的給錢就拍戲。
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作為老戲骨,為什麼如此“不珍惜自己的羽毛”?或許,這些問題,都可以從他的經歷中,尋求到答案。
1、出生貧困,演員夢卻從未放棄
1952年,李立群降生於臺灣省新竹縣一個窮困潦倒的傢庭。父親是來自大陸河南的軍人,畢業於黃埔軍校,可謂一代軍事精英。
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他們在臺灣定居。
可父母手裡卻沒有太多積蓄,為瞭謀生,他們暫且在一個拆瞭一半的破廟裡居住。
李立群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生瞭。
成名之後,李立群想起過往,感慨萬千,“別人傢是傢徒四壁,我們是傢徒兩壁,前後封起來就是傢”。
解決瞭住的問題,食物也成瞭這傢人的頭疼的問題。
李立群回憶道,七八歲的時候還經常挨餓,不得不靠喝水充饑。
上學之後,他常常帶著空飯盒飲水充饑。在吃飽飯前,什麼都不重要,當看到同學有剩飯時,便替同學們吃完餘下飯菜,一點也不剩。
即便身處貧困,也抵擋不瞭父母對“高雅情趣”的追求,傢裡時常放著戲曲。
有戲曲作陪,沉悶的生活也變得生動起來。也許是在這樣的藝術熏陶下,李立群潛移默化對藝術產生瞭濃厚的興趣。
在學校裡的李立群,學習成績非常好,而且性格活潑開朗,並擔任學校的文藝骨幹。
在課堂上也表示,自己想要當演員。
臨畢業的前一年,李立群看到瞭一個“中國青年劇團”正在招生,以為是教授京劇的劇團。
受母親的影響,李立群特別喜歡看京劇,偶爾還能唱上兩段。
可加入後才發現,此劇團是教話劇的。雖然隻是一個商業培訓機構,但老師也都是臥虎藏龍,各有長處,且對學生要求嚴格。
李立群就這樣陰差陽錯地接觸到瞭話劇,學習幾個月後,已經可以自編自導自演瞭。
這段小插曲也為他日後的演藝生活埋下瞭伏筆。
為瞭更快補貼傢用,綜合瞭父母的看法,他還是選擇將演員夢擱置在一邊。
他參加瞭海員考試,後被海事公司錄取。
畢業後,跑船8個月,曾經駕駛過2萬噸級別的輪船到澳大利亞。
可他心裡演戲的聲音越來越大,他覺得這樣沉悶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生活本來沉悶,可跑起來就有風。”
他選擇跑起來,追求自己的夢想。
但他失去瞭收入來源,隻好做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活,比如洗車工、學徒工、油漆工等等,還從事過服務業,當服務員。
這些經歷,也為日後他飾演眾多角色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2、“最沒原則”視帝的修煉之路
1978年是他人生轉折的一年,正是這一年他參加瞭華視演員訓練班。
七八十年代的臺灣和香港地區為瞭發展自己的影視業,時常會開設演員訓練班。例如著名的梁朝偉、郭富城和劉德華等人都是從演員訓練班裡走出來的。
盡管軍人出身的父親並不贊同他踏入演藝圈,可也抵擋不住李立群的鴻鵠之志。
在華視有瞭固定演出之後,李立群便開始潛心研究演技。並得到瞭著名編劇鄧育昆的賞識,順利進入電視圈。
幸運的是,出道僅三年的李立群,憑借電視劇《卿須憐我我憐卿》斬獲金鐘獎視帝。
29歲的他,意氣風發,出道沒幾年便得到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金鐘獎。
可風光背後藏有多少的汗水和眼淚,我們不得而知。
有報道稱,李立群對待表演十分認真,一上戲基本不NG,最誇張時在一部62集的電視劇中,直到第52集才第一次NG。
眼看兒子成名,父親總是教育他,人不能為瞭出名而出名,要踏踏實實過日子。
在金星訪談節目中,李立群對金星說:“得金鐘獎的時候,父親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一直都是反對我去演戲的,也不認為兒子走的這條路能夠走出來什麼成績,傢裡也從來沒有人走上過這條道路。”
1984年,李立群趁熱打鐵,憑著自己對演戲的熱愛,和李國修、賴聲川一起合作成立瞭表演工作坊,開始潛心研究戲劇和表演。
那段時期,他們創作出瞭諸多經典作品,成瞭他演藝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人合作期間,相繼推出瞭《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暗戀桃花源》、《紅色的天空》、《誰傢老婆上錯床》等相聲作品。
之後演出的單口相聲《臺灣怪譚》,創立瞭全新風格的相聲表演方式。
在融合單口相聲、說書、對口相聲、KTV、舞臺劇表演的風格中,李立群一晚的單人演出,描繪出當代臺灣怪象與亂象。
這種自言自語,自嘲自諷的確是高難度的表演,非像李立群一樣第一流的演員不能勝任。
工作坊創立後,那十一年裡李立群根本就不愁沒有資源,拍一支廣告,輕松拿下柯尼卡廣告電視金鐘獎;做主持人,拿下金鐘獎最佳社交節目主持人。
李立群回憶說:那十一年是我最舒服的時光,因為我想演什麼就可以演什麼。可謂是春風得意。
即便是之後不歡而散,在多年後他們相見後,他被的媒體采訪問道三人感情時,李立群說道,“我們永遠都不會紅臉,因為我們不能忘記那十一年的患難感情,當時那種創作上的孤獨,我們相互支撐,但是這麼好的朋友就是不能在一起工作,你能讓我說什麼?”
1995年,團長賴聲川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瞭電視領域,一次就接下瞭300集電視劇的工作量,讓習慣瞭品質精良的李立群無法接受。
於是表演工作坊就此解放。
此前,他也做瞭一些投資生意,一直不見什麼起色,直至投資失敗,他才幡然醒悟。
事業失意,投資失敗,迫於債務壓力,李立群不得已重回老本行。
從前一心覺得舞臺劇高尚,電視劇就是快餐的他,面臨理想和面包的抉擇,毅然選擇瞭後者。
可是,當時臺灣演藝圈已經出現瞭很多新人,李立群也沒有那麼有競爭力瞭。
於是他明智地選擇來到內地發展,才慢慢開啟瞭新的演藝事業,也徹底迎來瞭走紅。
到瞭內地後,李立群開始拼命拍戲賺錢,接拍瞭很多影視劇。
他是《新龍門客棧》中白發塗口紅的魏忠賢;《絕代雙驕》中的兇神惡煞李大嘴;《笑傲江湖》中的詭計多端任我行;《春光燦爛豬八戒》中愛女心切的東海龍王。
李立群飾演魏忠賢
值得一提的是,李立群憑借《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東海龍王一角,開始在內地打開瞭知名度。
對於他來說,劇本質量已經不那麼重要,隻要檔期沒有沖突,錢到位就能接拍。李立群這種作風在圈中人盡皆知,因此他被封為:最沒有原則的影帝。
雖然聽起來很諷刺,但是他也不感到沮喪。畢竟現實生存的問題擺在眼前,日子是自己的,就任他人說去吧!
最終在2016年64歲那一年才把債務還清。
結語:
如今,李立群在娛樂圈十分低調,沒什麼黑料和炒作。沒有工作的時候,李立群也會與傢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李立群的妻子是圈外人,她曾在大學教畫畫,可以說是很有才情瞭。
結婚後,妻子先後為李立群生下瞭三個孩子,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有瞭孩子後,妻子安心在傢相夫教子,成為瞭一個全職太太,也成為瞭李立群背後的女人。
百萬債務已經還清,兒女雙全,和妻子琴瑟和鳴,李立群70歲終於可以安享晚年瞭。
從他居傢隔離發佈的視頻來看,李立群的心態十分好,且平易近人沒有架子。
隻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正是他對演藝的熱愛以及欠債後的堅持不懈,才換來如今美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