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推出的一眾國劇在品質上依然是參差不齊,既有像《人世間》,《開端》這樣的優質出圈之作,但也有一部分劇作差評如潮。不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國產新劇在同一檔期上線時,往往高下立見。
《人世間》之後,國劇市場上接連推出瞭不少傢庭類的劇作,《婚姻的兩種猜想》,《相逢時節》,《我們的婚姻》,《心居》以及《親愛的小孩》。從觀眾口碑評價以及收視表現等各方面來看,受到觀眾認可的是《心居》和《親愛的小孩》,其他三部作品則反響平平。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上線的《餘生請多指教》,《影帝的公主》,《與君初相識》三部作品都隸屬於偶像劇行列,但這三部作品均出現瞭口碑兩極化的現象,雖然《餘生請多指教》和《與君初相識》的熱度表現十分出彩,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硬傷,因此沒能成為真正的口碑和熱度雙爆的作品。
然而差異最為明顯的是《藍焰突擊》和《祝卿好》這兩部作品,由於同檔期上線,從觀眾的評價就能看出兩部作品的優劣,萬萬沒想到,開播幾集時間,口碑走勢卻兩極分化。
任嘉倫主演的《藍焰突擊》是一部典型的行業劇,描繪的是消防員這一職業,以往國際市場上也推出過不少類似題材的作品,比如龔俊主演的《你好,火焰藍》,黃曉明主演的《烈火英雄》等。
前者因為更傾向於偶像劇,著重刻畫瞭男女主角的感情線,反倒是忽略瞭行業部分的呈現,而《烈火英雄》則是大熒幕之作,本身投資就要高的多,且劇情更為緊湊。
《藍焰突擊》是更傾向於《烈火英雄》的一部作品,但並沒有將視角放在某一次具體的營救事件上,而是以展現消防救援隊伍為主,起到瞭一定的科普作用。
比如在這部劇作之前,不少觀眾都認為想要做消防員隻能是通過當兵這一種途徑,但實際上還有社招,男主角就是因為一次救援任務被消防中隊長看中,希望他能夠加入消防隊。
這一處情節的設定在以往的作品中是十分少見的,可見劇作的用心程度,不僅如此,劇作一開始就將一場火災發生,救援,尋找起火原因的整個流程盡數展現,讓觀眾更加瞭解消防救援過程。
劇作的節奏相對較快,開場便是一起廚房火災引發整個樓層起火,不但觀感十分真實,就連火災結束後現場被火燒過的痕跡也都是貼合實際的,明顯不是為瞭作秀。
除此之外就是這部劇中演員的演技以及劇情走向也都是符合期待的,任嘉倫雖然是流量明星,但是駕馭李溪成這一角色依然讓人代入感十足,他的成長線也很是清晰,最開始是一個有些痞裡痞氣的社會青年,加入中隊後也並不守紀律,但後續他必然會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心的消防員。
因此不少觀眾都給出瞭四星五星的好評,認可瞭這部劇作的品質。雖然《藍焰突擊》並不是一部絕對完美的作品,也存在著一些瑕疵,比如演員的配音讓人稍顯出戲,明明是現實的行業劇,卻利用瞭偶像男主的配音,十分割裂。
其次就是人物一出場時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濃烈,不那麼真實等。但瑕不掩瑜,總的來說,《藍焰突擊》依然是一部優質的作品。
然而相較於《藍焰突擊》拿到的清一色好評來看,《祝卿好》完全是走向瞭另一個極端,大部分觀眾都給出瞭一星二星差評,甚至表示十分鐘就忍不住棄劇。作為一部甜寵類的劇作,本身更受觀眾歡迎,但《祝卿好》卻沒能把握住優勢,撲得一塌糊塗。
這部劇的演員人選本是符合期待的袁冰妍早前出演過爆火劇《琉璃》,在劇中她的人物設定更像是兩個不同的角色,但袁冰妍的演技依然能夠撐得起人物。而鄭業成更是古裝專業戶,出演過《古劍奇譚》,《鏡雙城》等作品,演技同樣能打。
然而在這部劇中,袁冰妍的演技稍顯油膩,鄭業成也並不符合冷面閻王的人設,反倒更像是再普通不過的霸道總裁。
大部分觀眾對於古裝偶像劇的要求都不高,男女主角有cp感,劇情邏輯在線即可。但通過《祝卿好》呈現出來的內容來看,男女主角的cp感並不那麼強勁,女主角的人設本是討喜的,跳出瞭傻白甜,白蓮花的俗圈,在自己20歲生辰這一天就跑去風月場所買醉,但男主角帶給人的觀感卻較為割裂。
一面是厲害的錦衣衛,英姿颯爽捉拿通緝犯,一面則是看起來十分虛弱,第一次見到女主就躺在瞭對方的懷裡,直接暈倒。
而這樣的劇情設定無非是讓男女主角快速進入感情線,在女主角剛剛要對男主不軌時男主醒過來,有肢體接觸,但並沒有建立起CP感。
本質上這些都是劇作拋給觀眾的工業糖精,後續也有不少類似的故事情節。但邏輯上完全說不通,比如男女主角隻見面瞭一次,晚上男主就跑到女主的傢裡,女主不但對他沒有任何的提防,甚至還各種撩撥對方。
女主角究竟是為什麼喜歡上男主,劇作並沒有給出交代,顯得莫名其妙,男主角喜歡上女主也十分突然,兩人不過是一起掉下瞭懸崖,男主就接受瞭女主。
如果說是因為跌下懸崖的生死考驗,讓他意識到瞭自己的感情,但兩人跌下懸崖又無關乎生死,畢竟毫發無損,仿佛男女主提前就知道他們掉下去不會有問題。
這部劇作改編自網文《我的錦衣衛大人》,原作就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這也致使不少原著粉控訴劇版對原作進行魔改,就連原著作者也忍不住上線吐槽,表面上看似是誇贊這部作品,實際上是明贊暗諷。
由於同期上線的原因,才讓《藍焰突擊》和《祝卿好》形成瞭如此鮮明的對比,可見隨著觀眾的審美力逐漸提高,題材並不能夠決定觀眾的喜好,關鍵還要看劇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