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雜志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的峰會上,比爾蓋茨又一次發出警告:
如果將來出現另一種病毒,具有新冠病毒這樣的傳染性,但是病死率要高得多,比如5%,那可能是“社會的末日”。
並且比爾蓋茨又表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將來很可能會遭遇下一場疫情,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在接下來的20年裡,再次發生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超過50%。
事實上,比爾蓋茨的警告並不是無中生有,他曾經在2015年時就發表演講《下次的疫情爆發?我們還沒準備好》,警告稱:未來能夠在幾十年裡殺掉上千萬人的,不是導彈,而是高度傳染的病毒。
新冠病毒的爆發,已經充分驗證瞭比爾蓋茨的警告,甚至比比爾蓋茨警告的還要嚴重。
目前全球已有5.3億人次確診新冠病毒,6300萬人因此而死亡。不僅如此,疫情仍舊在繼續,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也一直在增加。
那麼問題就來瞭,比爾蓋茨究竟是未卜先知,還是知道旁人所不知道的內幕呢?
比爾蓋茨的警告
想要瞭解比爾蓋茨為何會對疫情發出警告,首先要知道他發出警告的背景。
比爾蓋茨雖然是世界富豪之一,以軟件起傢,但是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比爾蓋茨一直都在關註影響人類健康的病毒們。
雖然大規模疫情的爆發非常罕見,但是世界各地經常發生一些小規模的疫情,比如:非洲地區的埃博拉病毒,瘧疾等。
尤其是在2014年,西非爆發瞭埃博拉疫情,此次疫情導致瞭將近2萬多人感染,其中7000多人死亡。
在當時,全球有許多科學傢和專傢都支援非洲埃博拉疫情,我國也派出瞭公共衛生專傢組趕赴非洲疫情地區,開展技術支持,並提供緊急物資援助。
當時的幸運在於,埃博拉疫情傳染性並不強,等到病人傳染性變強時,已經病入膏肓,無法走動,所以RO值並不高。
另一方面是因為西非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疫情擴散的速度較慢;更重要的是醫護人員竭盡全力,相關部門努力追溯到瞭鏈條,最終才控制住瞭疫情,切斷瞭疫情的傳播,沒有釀成全球性疫情。
但也正是這場疫情,讓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瞭,全球各地在狙擊病毒方面還有許多漏洞,一旦有一些狡猾的病毒利用這些漏洞,就可造成大規模傳染性事件。
也正是因為如此,2015年比爾蓋茨才會發出警告:下次的疫情爆發,我們還沒準備好。
當然瞭,比爾蓋茨的本意並不是宣揚疫情如何恐怖,而是我們應該如何積極防范病毒,如何在疫情爆發之處就能夠切斷疫情傳播鏈條,堵住防疫漏洞。
未來20年,或還有爆發疫情?
新冠疫情還未結束,比爾蓋茨又開始警告稱:未來20年,再次發生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超過50%。
這次警告的目的也是為瞭提高人們對疫情的戒備心,但也讓一些人誤認為,比爾蓋茨或有“內幕消息”,甚至有人下一場疫情就是他們主導,那事實究竟如何呢?
事實上,病毒在自然界中並不罕見,我們每天都在和病毒打交道,但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會威脅到人們,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是病毒傢族的極少數。
但是有一些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尤其是以RNA作為遺傳物質的病毒,這些病毒在進行自我復制時容易出錯,導致變異,變異是沒有方向的,有一小部分原先無法感染人類的病毒,可能就會變異成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
一些原本傳染性沒那麼強的病毒,在傳播的過程中也可能會變得傳染性更強。
未來20年,可能會有一些病毒變異的能夠感染人類,或者傳染性更強,但是不必擔心,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會像新冠病毒的傳染性那麼強,隱蔽性那麼強。
如果一些病毒感染人類時,能夠讓人很快出現癥狀,人們就能夠更快得識別出來,即便出現這樣的病毒,人類也能夠很快被狙擊。
另外,氣候變化也會讓一些疫情擴大,比如:登革熱通常發生在熱帶地區,這是因為熱帶氣候是伊蚊的天然繁殖地,而伊蚊又是傳播登革熱的元兇。
隨著全球變暖,將會有更多國傢和地區的氣候環境,滿足伊蚊的生長,也為登革熱爆發創造瞭條件。
科技的發展使得人員流動更加頻繁,全球各地的人們連接日益緊密,這也讓一些原本隻發生在某個地方的疾病,可能隨著人員的擴散而流通到其他地區,如果其他地區的人們對該疾病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將會爆發嚴重後果。
比如:艾滋病毒最初出現在非洲,歐洲等地,但後來卻遍佈全球。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多次,最著名的一次要數:天花進入美洲地區。在過去,美洲土著與外界打交道甚少,但是在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地區,將天花傳播到瞭美洲土著身上,給印第安人人帶來巨大的災難。
由於印第安人人從未接觸過天花,導致天花在這裡大規模流行,導致大量印第安人死亡。
氣候因素和自然因素,以及交通因素等,都有可能導致一場大規模疫情的流行,但這都不是比爾蓋茨警告的重點,他之所以提出警告,是希望人類能夠重視大規模流行疾病,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狙擊疫情爆發,阻止下一次大規模流行疾病的發生。
#比爾蓋茨##疫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