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彭博社發佈的一篇報道讓人有些不太適應,因為看習慣瞭陰損帶私貨的各種外媒報道,突然出現一篇誇贊中國,絲毫不吝溢美之詞的文章,實在讓人有些不習慣,標題就大喇喇的寫著:
China Reduced Air Pollution in 7 Years as Much as US Did in Three Decades
中國7年空氣污染減排量與美國30年減排量相當
彭博社報道:中國7年完成美國30年目標!
彭博社引用瞭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的數據稱,從2013年到2020年,中國空氣中有害顆粒物的數量下降瞭40%,自《清潔空氣法案》頒佈後(彭博社原文如此),中國的顆粒物排放在七年內下降瞭 40%,幾乎相當於美國自1970年以來30年的顆粒物排放下降比例44%,這是一項相當瞭不起的成績:
“中國在減少污染方面取得的成功有力地表明,如果其他國傢實施強有力的污染治理政策,可能會擺在他們面前的機會,就像一些國傢開始做的那樣”
據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研究人員稱,全球約有97%的人口生活在空氣質量比世衛組織指導數據更差的地區,研究人員表示,與吸煙、酗酒或衛生條件差相比,顆粒物導致的霧霾更能降低全球預期壽命。
另外研究人員還稱,即使是幾十年來都在積極治理顆粒物排放,註重空氣質量的美洲和歐洲,也有超過90%的人口生活在不符合世衛組織指導方針的地區。
中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6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從一個側面印證瞭中國大氣污染治理取得的顯著成效、對全球環境治理作出的突出貢獻。
“相信常駐中國的外國記者朋友們和我們一樣,已經親身感受到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取得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效。霧霾天氣越來越少,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越來越多,人民群眾在生態環境方面的獲得感持續增強。”
汪文斌還提供瞭一組數據。2021年,中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占64.3%;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
2020年11月17日,澎湃網統計瞭過去多年我國治理大氣污染與顆粒物排放方面的政策與經驗,統計出瞭如下5個方面:
1、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淘汰鋼鐵落後產能2.55億噸,另外還有1.4億噸的地條鋼全部清零,全國8.9億千瓦煤電機組達到超低排放水平,占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6%;2、加速能源結構優化,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由2013年的67.4%下降至57.7%;3、加強“車、油、路”的統籌。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700多萬輛;機動車實施Ⅵ標準等,增加鐵路貨運量,全國城市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占比從2015年21%增長至59%;4、加強區域聯防聯控。連續三年組織重點區域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行動,對重點城市監督幫扶,對企業實施績效分級管理等;5、實施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專項。歷時三年,摸清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物傳輸規律和主要來源,為下一步精準治污提供瞭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自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能源消費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大氣環境依然在改善,2019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瞭20%,如下圖:
全國三大重點區域的污染天數也在持續下降,如下圖:
中國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付出的艱辛努力是有目共睹的,2019年3月,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合國環境規劃署代理主任喬伊斯·姆蘇亞表示:
“中國在應對國內空氣污染方面表現出瞭無與倫比的領導力,在推動自身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同時,也致力於幫助其他國傢加強行動力度。中國領跑,激發全球行動來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中國取得的成績絕不是偶然的,就像喬伊斯·姆蘇亞描述的那樣,中國表現出瞭無與倫比的領導力,中國的污染治理也許是可以復制的,但對於很多國傢來說,可能非常難,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主導這件事。
彭博社:最令人擔憂的是印度!
彭博社的報道中除瞭對中國的肯定外,另外還有一個擔憂,盡管在中國的治理下,全球污染指數有所下降,但東南亞和南亞以及中非等工業化國傢的空氣污染卻在急劇惡化,比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旺達和佈隆迪正在快速成長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地區。
彭博社的另一個數據表明,2020年以來全球污染的增加有一半來自印度地區,即使在2020年印度總理倫納德·莫迪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瞭嚴格的COVID封鎖,但PM2.5顆粒的污染反而上升瞭2.9%。
2018年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前10名,來自AirVisual網站
2018年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11-20名,來自AirVisual網站
2021年11月1-12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締約方會議 (COP26)上,印度總理莫迪宣佈瞭印度制定的減排政策:
看上去這目標要求相當高,但相信各位應該發現瞭一個問題,印度所有的計劃都是在2030年以後的,完全沒有所謂的近期規劃,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光制定遠期目標,那麼必將不可能實現,所以當時種花傢就判定莫迪隻是來COP26上交差的。
而且就在莫迪話音未落之時,11月1日,印度煤炭公司宣佈其在2024年產量將提高到10億噸以上,而印度工會中心秘書D.D.Ramanandan表示:
“that conversations of moving beyond coal were only taking place in Paris, Glasgow or New Delhi”;“Coal has continued for 100 years. Workers believe it will continue to do so”
超越煤炭的對話隻發生在巴黎、格拉斯哥或新德裡,煤炭已經持續瞭100年。工人們相信它將繼續這樣做。
印度工會中心秘書D.D.Ramanandan
顯然印度近期並不打算搞什麼所謂的節能減排,而那些遠期目標,就讓莫迪的下一任來應付吧。
印度污染到底有多嚴重?
2020年10月6日,印度綠色和平組織和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發佈報告,印度連續五年位居二氧化硫排放大國之首,排放量占全球21%,是第二名俄羅斯的2倍!
有多誇張呢?2020年時加哥大學行為科學助理教授Thomas Talhelm曾帶瞭一個PM2.5測試設備分別在中國和印度測試,他發現在新德裡測試的數據比北京好多瞭,甚至看起來就像是晴空萬裡、能見度超過10千米的數據。
但室外卻是看不到幾百米以外、霧蒙蒙一片,究竟是啥情況?咨詢瞭PM2.5測試設備廠商後才發現,這個設備已經爆表瞭,那個顯示的數據,是爆表的6萬後重新計零後以上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印度測試時還得加上爆表數據。
這讓Thomas Talhelm有些傻眼,居然還真有爆表的數據,由此可見印度首都新德裡的污染之誇張,真的就像照片中看到的那樣,一點都沒有誇張。
中國和印度的電力來源均有60%左右來自於煤電,但上文中已經說明,中國的煤電已經有超過86%的裝機容量經過瞭改造,排放大幅下降,而印度顯然沒有!而且印度的紡織業、印染業、飲料企業、飼料、醫院、啤酒.......都有自己的燃煤鍋爐,這些鍋爐沒有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而目前的中國,幾乎已經很難見到這樣的鍋爐瞭。
除瞭這些以外,還有印度的鋼鐵企業、汽車排放還有農村燒秸稈,以及冬季取暖等等,完全還處在相當粗放式的階段,印度的排放想要得到控制,那一定是遙遙無期,因為印度的國傢體制決定瞭中央政府對各邦的約束力非常低,對於節能減排這種割肉行為,莫迪根本就無法實施,就像印度不可能實施計劃生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