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9日22點左右,媒體上突然爆出大量夜空中出現不明光斑的照片,開始呈現三角形,後來變成瞭一團煙的形狀,還有發佈的照片顯示則是呈現一個箭頭形或者環形:
這些發佈的ID顯示地點為河南和山西,到底發生瞭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奇怪的現象?
UFO現象?天空中的光斑到底是什麼?
天空中出現的不明現象很容易讓大傢聯想到一個再“常見”不過的現象“UFO”,從2019年開始,美國軍方到美國傢情報局,甚至最近的NASA都卷入瞭一場看不見的漩渦,美國從軍界到科研界,都試圖弄清楚UAP(不明空中現象,是UFO的另一個更準確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5月17日,美國國會就“不明飛行物(UFO)現象”舉行公開聽證會,隨後還舉行瞭一次閉門的機密簡報會。聽證會由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反恐、反情報和反擴散小組委員會召集,來自印第安納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安德烈·卡森擔任小組委員會主席,國防部負責情報和安全事務的副部長羅納德·穆特裡、海軍部情報局副局長斯科特·佈雷出席。
從出席的這些人物中各位可以瞭解到這次聽證會的級別是非常高的,其內容主要是對2004年至2021年美國公眾以及軍方目擊到的144例不明空中現象,除瞭一起被解釋為大型氣球外,其他143例都無法解釋。
其中最著名、可信度最高以及最詭異的就是美國海軍戰鬥機飛行員目擊到的三個UFO視頻,這三個視頻為衍射屏顯記錄,清晰度很高,而且是追逐UFO的視頻,這讓美國軍方百思不得其解,這些性能遠超戰鬥機的玩意兒到底是什麼?
盡管在聽證會上解釋也是五花八門,但沒有確切的證據指向地外文明!不過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共和黨領袖、美國阿肯色州眾議員裡克·克勞福在聽證會上的碰瓷非常值得警惕,他聲稱美國情報部門有義務確定“不明空中現象”是否與某種“新技術”有關,“防止中國和俄羅斯等潛在對手用無法預測的新技術給美國帶來‘驚喜’。”
在UFO聽證會上扯上中國不知道是何居心,這應該算是假借UFO知名,行中國&俄羅斯威脅論之實,而目的不是“政治正確”的“反華”或者“反俄”,或者就是變相要求增加經費。
美國UFO聽證會,中國UFO?
在美國UFO聽證會過去剛一個多月,中國也發生瞭UFO目擊事件,這讓大傢格外敏感,因此這個UFO現象到底是什麼就成瞭大傢亟待解決的問題。
跨越500千米可見的UFO?
從公佈的照片來看確實有些讓人迷惑,似乎是漂浮在空中的一團雲霧遭到瞭地面反射後形成的一個淡淡的光斑,案例來說這種雲高度不會超過數千米,可見范圍很小,最多集中在某個城市!
但這個光斑的目擊范圍卻從河南周口地區到山西呂梁地區,兩地相隔大約530千米,答案有三個,一是這個UFO移動瞭,二是兩個UFO,第三個答案則是這個UFO高度極高,比如數百千米即可讓兩地同時見到。
答案揭曉:中段反導?
6月19日凌晨2點40分,一個ID為East [email protected]的推特賬號發佈一條消息稱根據航行通告消息,一次中段彈道導彈攔截可能會在UTC13:30分進行,+8小時也就是21:30分就是北京時間。
而在媒體上爆出來的信息與這個測試時間高度吻合,這個@HenriKenhmann爆料的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
假如這次中段反導是真的話,那麼這次可見范圍就大瞭去,整個中國中西部地區都能見到,估計6月20日爆出的照片將會更多。
中段反導:為何會出現如此怪異景象?
首先我們必須來瞭解下什麼是中段反導,中段一般是指導彈發動機熄火後(已經飛出瞭大氣層)在太空中慣性飛行到再入大氣層的一段時間,如果是洲際導彈的話,這段時間差不多有20分鐘。
那麼其高度大概是多少呢?純彈道導彈的彈道頂端飛行參數有個粗略計算的經驗公式:
飛行時間 = 射程的平方根 x 14最大飛行速度 = 射程的平方根 x 0.09彈道頂點高度 = 射程 x 0.25
在本文中有個大傢比較感興趣的數據是高度,假設這枚目標導彈的射程是3000千米,那麼其彈道頂端高度是750千米,如果按可視角度為30度計算,那麼其可見直徑范圍大約在2600千米左右,從東到西,其面積之大,各位想象吧!
導彈攔截,為何會出現這種光斑?
這個光斑的形成有三個原因,缺一不可!
首先是必須在導彈的動力射程內,因為動力射程內發動機才是工作的,尾部噴出的高溫氣流才能被大傢看到,中段攔截盡管目標彈的發動機已經停止工作,但攔截彈全程都在動力射程內,因此尾流是存在的。
另一個光霧狀的光斑,這是導彈的尾流擴散後形成的光斑,其形狀包括線條狀尾流,螺旋狀尾流以及光霧狀尾流,線條和光霧狀都都能理解,但螺旋形尾流是怎麼形成的?
答案是攔截彈在尋的時彈體螺旋形機動擴大搜索范圍引起的,攔截彈的彈頭是一位KKV,這是動能攔截彈頭,包括紅外與可見光搜索的望遠鏡,還有可能有一個雷達導引頭等,但其搜索范圍很小,需要彈體螺旋狀搖擺才能鎖定目標。
一點鎖定後將會計算攔截彈道,會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在適當的地點,剛好讓目標導彈的彈頭一頭撞上KKV,直接將其摧毀,不過地面看到的可能是一道閃光,並不太可能看到大范圍的光霧狀或者螺旋光斑。螺旋形的光斑就是螺旋形機動時尾跡形成的,而光霧狀則是擴散後的光斑。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是,這個攔截必須要出現在晨昏線附近,簡單地說就是地面已經入夜瞭,但高空依然有太陽光照射,其條件很簡單,就是在太陽下山後不久進行,當攔截彈工作時,其噴出的尾流被陽光照射,大量噴出物顆粒反射陽光後被大傢看到,其震撼景象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延伸閱讀:著名的中段反導攔截案例
最著名的中段反導攔截案例莫過於在“亞丁灣星門事件”,其實隻是“挪威星門事件”而已,2009年12月9日8點45分,一副看起來和科幻片《星際之門》中的“星門”非常相似的螺旋光環出現在挪威斯凱爾沃上空,其范圍非常大,甚至遠在數百公裡的范圍內都有目擊者。
這個發生在挪威的事件不知道怎麼就被謠傳成瞭亞丁灣星門事件,此後俄羅斯國防部承認這是12月9日上午,在靠近挪海岸威附近的白海,俄羅斯潛艇發射的佈拉瓦洲際導彈試射失敗所致!一二級成功點火運行,三級火箭失敗,其螺旋狀尾跡是因為三級火箭噴出的燃料造成瞭這種詭異的星門現象。
我國在新疆地區的反導測試也留下瞭很多經典的目擊畫面,各位隻要註意區分,一般都能分辨出到底是什麼現象。
中國火箭制造的“南太平洋星門”
2021年6月18日晚18點左右,新喀裡多尼亞和瓦努阿圖等多地居民目擊瞭天空中出現的奇怪的螺旋形光環,有目擊者稱這是天空出現瞭“星際之門”,
喀裡多尼亞天文學協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瞭這個神奇的目擊過程,這個神奇的螺旋在出現大約數分鐘後漸漸擴散消失!
據美國天文學傢喬納森·麥克道爾分析,根據目擊的時間以及路線,應該是中國的長征二丙號火箭所致:
1、5月7日2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8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2、6月18日14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9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而原因也非常簡單,火箭為瞭準確入軌,多級火箭的各級都有準確工作的時間,到達指定高度時就會被丟棄,此時在火箭的燃料罐中還有大量殘餘的氧化劑和燃料,被拋掉後會在氣動作用下翻滾,燃料罐可能會在強大的過載中撕裂破損導致液體燃料泄漏,其不均勻的動力效應會造成螺旋形運動!
當它出現在晨昏線附近或者形成的雲霧反射陽光足夠強烈時就會形成這種奇特的光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加州發射的火箭時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因為它朝東發射,會穿越美國大陸,目擊的概率會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