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黑暗料理,國外會想到咱們的皮蛋,但國外可比咱們重口多瞭,鯡魚罐頭、鯊魚肉,醃海雀,單打開任何一樣,都足以嚇跑周圍的人。
尤其是醃海雀,這玩意不僅聞起來像是生化武器,就連做法也非常“令人難以下咽”,吃法更是讓人接受無能,那麼問題來瞭,愛斯基摩人為啥這麼喜歡醃海雀,居然能忍住臭味,反而當美食享用呢?
愛斯基摩人
在瞭解醃海雀之前,我們要先看一下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環境。
愛斯基摩人生活在環境最為極端的地方之一:北極圈附近,這裡每年有絕大多數時間被冰雪覆蓋,最低氣溫低至零下50℃。
極端環境使得這裡無法滿足樹木的生活,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地缺乏木柴等能源,愛斯基摩人無法利用火驅走嚴寒,甚至也無法利用火來加工食物,所以他們才會吃生肉。
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愛斯基摩人無法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甚至連采集業都沒有,隻能依賴狩獵為生。
在長期生活的過程中,愛斯基摩人演化出瞭對抗極端環境的生活策略,尤其是在食物來源方面。
在寒冷的冬季,愛斯基摩人會狩獵海豹,海豹是哺乳動物,雖然能夠在海洋中生活,但必須要每隔一段時間浮出水面呼吸。在冰雪覆蓋的北極,海豹會在一些冰層薄弱處打造“呼吸孔”,這些呼吸孔因為海豹頻頻到來而不會結冰。
但是,海豹的天敵北極熊也會蹲守在海豹的呼吸孔上,為瞭躲避天敵,海豹一般會有15-20個左右的呼吸孔,每次隻會在其中一個上岸呼吸,減少遇到天敵的概率。
愛斯基摩人比較聰明的是,它們在冬季時保持群居的生活方式,每個部落裡有10-20人左右,太少難以獲得獵物,太多又會超過當地能量總量。
男性會從小跟著父親學習狩獵海豹,他們會分散到各個不同的海豹呼吸孔,等到海豹在其中一個上岸時,一擊而中,然後將獲得的獵物平分。
但是,冬季實在是太寒冷瞭,狩獵的成功率是有限的,無法保證每天都有收獲,此時他們就可能會餓肚子。
然而夏季時,北極則完全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植被萌發吸引瞭大型哺乳動物的到來,鳥類們也會為瞭躲避天敵而在這裡築巢產卵,魚兒們也會洄遊到這裡。愛斯基摩人的食物非常充足。
此時,愛斯基摩人就會將多餘的食物儲存起來,等到食物匱乏的冬季食用。
醃海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瞭。
醃海雀
北極地區常年被冰雪覆蓋,沒有鳥類能夠在這裡長期生存,生活在這裡的都是候鳥。也正是因為如此,北極地區猛禽和猛獸較少,對於海雀而言這是好事,可以不受天敵的制約在這裡繁殖後代。
每年,都有大量的海雀從南方飛到這裡的懸崖上育雛,密密麻麻的鳥類也讓愛斯基摩人迎來瞭豐收的季節,他們會抓捕這些鳥兒們,但夏季食物豐盛,他們暫時還不用吃它們,而是將它們儲存起來。
愛斯基摩人會剖開一隻海豹的肚子,然後塞入海雀,盡可能地塞滿並擠壓空氣。然後愛斯基摩人的女人會使用用骨頭磨成的針,用海豹皮裁成的線將海豹肚子縫起來,之後再用油脂將縫隙填補,至此裡面就形成瞭一個密閉空間。
然後,愛斯基摩人會將醃海雀放到石頭之下,等待著時間的發酵。我們知道,海雀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蛋白質在被微生物分解過程中,就會產生帶有刺激性氣味的硫化氫,糞臭素等,這些味道非常難聞,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愛斯基摩人打開醃海雀時,一股撲鼻的臭味就會迎面而來,如果是第一次聞到這種氣味肯定不會太好受。
不僅是味道臭到我們無法忍受,就連吃法也頗具爭議。當地人在吃時,甚至會不拔羽毛,直接從泄殖腔開始吸食裡面已經發酵過的汁液,還有人會將它作為一種調料用於食物之中。
不管是哪種吃法,醃海雀的臭味都讓外地人無法接受。但是在食物匱乏的極地地區,能夠獲得能量已經非常不易,再加上長期的飲食習慣讓醃海雀成為瞭當地的美食。
#醃海雀##愛斯基摩人##北極#
#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