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驢友在秦嶺鰲太線失聯,至今生死不明!
6月份,3名驢友在非法穿越鰲太線時,突遇暴雨,下撤過程中發現有一人沒有跟上來,於是一名男子便輕裝返回尋找掉隊同伴。
沒想到的是,10多分鐘後,掉隊的隊友跟上來瞭,但是返回尋找掉隊同伴的隊友卻遲遲沒有回來,就這樣等瞭一個多小時後,兩人立即報就求助,救援隊當天就開始尋找。
一連尋找瞭10多天,直到現在也沒有這位驢友的消息。
更令人擔心的是,這名驢友是輕裝上陣,雖然現如今正值盛夏,北方多地氣溫高到35℃以上,但是鰲太線海拔較高,即便是盛夏,山頂也可能會出現皚皚白雪,暴雨,雷電等惡劣天氣,很容易遭遇失溫風險。
更令人惋惜的是,秦嶺鰲太線早就被列為禁地,嚴禁非法穿越。
事故中的3名驢友在上山時,曾經被民警發現,並勸返過一次,但他們並未停止穿越,而是從另外一個地點爬上去瞭。
秦嶺鰲太線究竟有多可怕?
秦嶺鰲太線被列為“戶外十大終極線路”,也是強驢的代名詞。但它也是一條“死亡線路”,又被稱為“國內戶外死亡率最高線路”。每年都有驢友因非法穿越鰲太線而死亡。
今年2月份,95後詩人星芽就在非法穿越鰲太線過程中遇難。2021年9月,3名驢友結伴穿越鰲太線,穿越過程中,一名隊友腿部感到不適,難以前進,於是與另外兩名驢友在2800營地分開,兩名驢友下山求助。但是兩名隊員帶領救援人員上山時,卻沒有找到他的身影,經過連續多天搜索,最終發現失聯驢友的遺骸,疑似因失溫遇難。2021年10月,1名驢友獨自穿越鰲太線失聯,失聯11天後被救援人員發現並帶回。據其介紹,在上山第三天就出事受傷,背包也被水沖走。好在該男子野外生存能力強,硬是憑借著食用昆蟲、野草維系生命,穿著廢棄的化肥袋禦寒,挺到瞭救援人員到來。
2021年5月國慶節期間,當地警方連續參與3起救援。
第一起救援:2名驢友穿越鰲太線,不幸的是在攀登過程中遭遇極端天氣,其中1人不幸身亡。
第二起救援:1女3男組團穿越鰲太線,其中一名女性在穿越過程中遭遇失溫,團隊決定兵分兩路,2人繼續前行,留下1名男子陪她下撤。結果在下撤過程中,女性被卷入河流中,次日上午在河道內發現她的遺體,確認遇難。
第三起救援:13名驢友組團穿越鰲太線,其中兩名女性失聯,好在她們及時報告瞭自己的坐標,等來瞭救援。
這段時間之所以有多人遇難和失聯,一方面是因為5月本就是驢友非法穿越鰲太線的高峰,尤其正值五一期間。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突發暴風雨,極端天氣頻發,即便是強驢也容易失聯甚至遇難。
除此之外,2017年五一期間也有多人失聯和遇難,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全國有多支驢友團隊前往鰲太線進行穿越,結果遭遇暴風雪,導致40多人失聯,3人死亡。
秦嶺鰲太線為何死亡率如此高?
秦嶺鰲太線之所以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是受“小氣候”影響。
和大氣候不同的是,小氣候往往影響區域較小,而且經常在地質條件復雜的山區發生,不可預見性強,極端天氣頻發。
古詩詞中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的就是受海拔高度的不同,氣候也會不同。
在對流層中,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因此即便是盛夏,鰲太線上也可能會出現低溫凍雨、暴風雪等,造成人員失溫。
山區氣候不可預見性強,鰲太線有“一日四季”的說法,氣候變化非常快,可能上一秒還是大太陽,下一秒就會出現狂風暴雨。
狂風暴雨帶走體溫的能力非常強,很多在山區遇難的人,最終都是因失溫而死亡。而且,失溫並不是隻有冬季才會發生,即便是夏季,也會出現失溫情況。
秦嶺鰲太線還有一段路地勢非常陡峭,行走過程中如果不慎受傷,難以及時求救。如果不幸跌落山崖,僅靠自己的力量難以求生的話,將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鰲太線海拔在3000米左右,高海拔行走下一旦遇到突發疾病,也難以求救,很容易導致死亡。
禁區
可以說,非法穿越鰲太線的死亡率非常高,不僅如此,救援的成本也非常高。
要知道的是,非法穿越鰲太線的基本上都是資深驢友,戶外生存能力強,野外生存經驗豐富,有時候比專業救援人員還要強,更不要說有許多搜救隊員隻是當地村民和農民。
鰲太線地勢復雜,且完全未開發,一旦失聯,救援人員往往需要多天的搜救,比如:此次1人失聯,當地警方已經搜救10多天也沒有找到身影。而搜救時間越長,對搜救人員的身體影響也越大。
這就意味著,每一次救援,也是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開展,而如果驢友不私自攀登鰲太線,這些救援人員就不用冒險。
更重要的是,鰲太線還是野生動植物的傢園,秦嶺珍稀動物羚牛,大熊貓等都會來這裡生活,其中2800米營地因為海拔較低,環境比較適宜,還可能是野生大熊貓擴散的重要通道,而人們的非法穿越也影響著它們,使得它們不敢靠近鰲太線,阻礙瞭擴散通道,非常不利於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
正是因為如此,這裡早在2017年就被列為“禁區”,禁止人們非法穿越鰲太線。隻是仍舊有人不聽勸阻,非法穿越,以至於被困,甚至是遇難。
#秦嶺##鰲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