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群多到要把水面染黑瞭!
這段時間,清江長陽土傢族自治縣漁峽口鎮段,人們觀測到大量的魚群,魚群聚集在一起猶如黑色煙霧,把水面都染黑瞭。
據長陽農業執法和漁政管理部門預估,這群野生魚類約有150噸。
清江屬於長江的一級支流,也在長江10年禁漁范圍內,自從2021年實施長江全流域10年禁漁以來,長江水系內魚群出現的次數明顯變多,魚群規模也越來越大,像這樣魚群多到把水面染黑的情況,並不罕見。
2021年3月,長江揚州段六圩河口的水面也出現瞭密密麻麻的魚群,魚群寬度達到瞭2、3米,綿延20-30米,不時還有魚兒躍出水面。當地工作人員表示:這麼密集的魚群戲水已經多年沒有看到。就連漁民都感慨多年未見過這樣的場景。
2022年5月,長江支流黃湓河的閘口黃湓閘附近,聚集瞭大量魚群,魚群多到似乎可以踩著魚兒的背部走到對岸。
2022年4月,長江蕪湖段的十裡江灣迎來瞭大量的魚群,當地工作人員表示:50多年沒見過這麼多的魚。
江蘇鎮江漁政支隊還目睹瞭“魚群跳躍”的場景,原本待在河面之下的魚群,聽到螺旋槳的動靜後,爭相躍出水面,魚群翻騰讓人非常感慨: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場面瞭。
虎年春節來臨前,湖北5湖因為長達多年的禁漁策略,導致魚滿為患,超過瞭最佳生態承載量,為瞭保護生態,當地生態捕撈1800噸魚。
長江魚兒
長江,是我國的母親河,生活著多種魚類,但是在長江10年禁漁之前,當地的魚群生活並不好。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漁業捕撈是長江兩岸的傳統行業。在過去長江流域水流眾多,人口稀少,漁民隨便捕撈就可以養活傢人。再受限於保存技術的落後,捕撈太多的魚也無法吃完和販賣,人們對長江魚群的威脅並不大。
可隨著人口的增多,長江兩岸的漁民們發現,捕魚成為瞭一件麻煩事。一位在長江捕魚30多年的老漁民介紹,自己剛開始捕魚時,10多斤的魚還很常見,但現在魚兒重量越來越小。
漁民為瞭提高收益,往往會采取掠奪式捕撈,不管是大魚還是小魚,撈到船上就賣錢。漁民也知道這種方式不可持續,但問題是如果你不這樣捕撈,別人就會這樣捕撈,撈來撈去長江裡還是沒有魚。
除瞭使用絕戶網之外,長江一度還流行電魚,迷魂陣等捕撈方式,長江漁業資源遭到重創。
過去長江三鮮是長江兩岸人傢的傢常菜,如今確實“刀魚難覓,河豚難見,鰣魚無蹤跡”,甚至連常見的四大傢魚,相比於20世紀50年代也減少瞭90%。
可能對於不少人而言,長江魚群減少,並不會威脅到我們的餐桌,因為我們還有養殖魚。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養殖魚也依賴野生魚的基因。
比如:野生魚兒生長速度慢,而且有股濃重的土腥味,它們的成活率也非常低,在水中隨時會面臨天敵的威脅等。
而人類的選擇決定瞭不同魚兒的命運,人們對剁椒魚頭的偏愛,讓漁民養殖瞭隻長頭,不長身子的魚。
即便是四大傢魚,漁民也更青睞於飼養生長速度快,捕撈速度快的魚品種。而且漁民還會在飼養前進行清塘,讓它們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下生存。
但是這種養殖方式使得魚群基因退化,基因多樣性較少,養殖多代之後種質資源會退化,必須要通過野生魚資源補充進來,才能提高養殖魚的品質。
其次,野生魚基因更加多樣性,或許隱藏著一些我們還未發現的優良基因,比如:肌間刺退化的基因等,這些基因可以幫助培養更優質的魚兒。
所以,長江野生魚類減少,實實在在地威脅到瞭我們的餐桌安全,在這種背景下,必須要保護長江魚群。
為何要10年禁漁?
保護長江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選擇10年禁漁呢?
其實很早之前我國就在長江實施禁漁,2003年以來,長江流域每年實施3-4個月的禁漁期。
但是禁漁期一結束,就被人們捕撈殆盡,當年的繁殖成果根本活不到下一年,對於長江漁業恢復而言杯水車薪。
經過專傢研究發現,必須要10年禁漁,才能讓部分魚群得到喘息之機,以四大傢魚為例,10年禁漁也隻能讓它們繁殖3-4個世代。
如今之所以禁漁2-3年,多地就已經魚群多到把水面染黑,主要是因為,有些魚群的繁殖速度較快,它們產卵量大,存活率高,短時間內種群數量可以快速提升,甚至魚滿為患。
但是,長江裡還有一些魚,種群密度比較穩定,它們信奉“優生優育”,出生率低,壽命長,依賴穩定的環境,比如:中華鱘、胭脂魚等。
保護它們,就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保護,而10年的時間其實不足以讓它們泛濫成災,甚至也難以擺脫滅絕危機。
所以,10年禁漁隻是個開始,未來長江10年禁漁結束後,也不會再恢復到原來瘋狂掠奪式捕撈瞭,而是有計劃,可持續性的進行捕撈。
魚滿為患並不都是好事!
長江10年禁漁成效初現,魚群正在恢復,甚至有的地方魚滿為患。
其實,魚群增多雖然是好事,但是魚滿為患並不是好事,因為它會導致生態鏈失衡。
長江魚群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壽命短,繁殖速度快,繁殖數量多,一旦環境合適,短短幾年就可以爆發,甚至泛濫成災。
另一種是:壽命長,繁殖速度慢,這樣的魚群種群恢復速度也較慢,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其中,四大傢魚就是種群恢復速度較快的魚,它們在環境合適的情況下會突然爆發,目前多地看到的魚群都是它們。
以四大傢魚為代表的魚群增多,好處是魚群變多,可以消耗更多的藻類,避免瞭水中藻類大爆發;它們還是食肉魚類的食物,它們的增多也會讓肉食者生存得更好,比如:長江江豚、水鳥等。
壞處是它們如果魚滿為患,就會吃光水中的水生植物和藻類,無食可吃的情況下,它們將會面臨死亡威脅,而它們大量死亡,將會導致水質變差,水體富營養化,對當地生態而言並不是好事。
所以,保護長江魚群並不隻是為瞭保護,如果魚群泛濫,也要對泛濫的魚進行生態捕撈。
就好像我們保護野生動物,結果繁殖速度快的野豬泛濫成災,野豬的泛濫帶來的破壞性更強,我們必須要控制野豬的數量才能維持生態鏈健康運轉。
當然瞭,目前多地魚群復蘇,並未達到魚滿為患的標準,所以目前還是以保護為主。
#長江##長江十年禁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