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春天和夏天放學回傢的路上經常會看到小草上有唾沫,就像被人吐瞭口痰似的(如上圖)。
不知道你們那邊管這個叫什麼?在我們這邊,老人經常會告誡小孩子,不要去觸碰這東西,因為這個是毒蛇的痰,它是有毒的,更有甚者,認為這是蛇用來標記領地用的,如果破壞它的話,蛇會來找你。
所以,我小時候看到這東西都是繞著走,生怕自己不小心勾到。
直到我讀大學瞭,和室友談論這個有趣的東西的時候,我才第一次知道這些唾液是一種叫“吹泡蟲”的昆蟲制造的,和毒蛇沒有半毛錢關系,隻是當時我們並沒有討論出這種昆蟲為什麼要這樣吹泡泡。
什麼是吹泡蟲?
其實,吹泡蟲隻是某些地方的叫法,有些地方也叫它吹沫蟲,這貨真正的名字叫沫蟬,和它的那些近親——會鳴叫的蟬一樣,對植物是有害的。
沫蟬科物種還挺多的,分佈在世界各地,其中有一些是不吹泡泡的,這些不同種類的沫蟬看著會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區別是它們宿主植物是不同的。
圖註:不同種類的沫蟬
沫蟬吹的這些泡泡相當於是它們的房子,幼蟲和成蟲(相對不是很成熟的)都會這麼做,它們躲在這些泡泡裡就像我們在傢裡一樣安全,這讓它們沒有任何的天敵,畢竟哪種動物不忌憚這種來歷不明奇怪的泡泡呢(我隻要想到自己厭惡這種泡泡的感覺,就很能理解它們沒有任何天敵)。
除瞭擁有這樣一個安全的“房子”之外,沫蟬的逃生能力也是一流的,成蟲身體幾乎不到2厘米,卻能跳70厘米高,這個爆發能力是很強的,有危險的時候,可以瞬間溜之大吉。
由於成蟲外表和青蛙有點像,配上它這麼高超的跳躍能力,我在一些論壇上看到很多人把它錯當成青蛙。
對瞭,它們的幼蟲也是一位跳躍能手,由於它們一般都生活在一定高度的草上,所以它們可以輕松跳出超過身體100倍的距離躲避危險,有點偷師瞭跳蚤的技能。
這些泡泡是否有毒?
我們知道,植物的莖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木質部和韌皮部,木質部將根部吸收的水分輸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然後在葉子完成光合作用。而葉子光合作用產生的糖則是通過韌皮部運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沫蟬的嘴巴(一根導管)正是紮入到這兩個部位吸食水分和營養物質的,水分是它們能夠不停吹泡泡的原因,而那些營養物質則是它們生命所需的全部。
我們前面有用“唾液”來形容這種泡泡,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它並不是從嘴巴分泌出來的,而是從它們的尾部,這些泡泡更像是它們的排泄物。
好吧,口味瞬間有點重瞭,但沫蟬確實住在它們自己的排泄物裡的。
圖註:沫蟬在蛇莓上,所以被聯想到毒蛇
我們常規的認識裡,動物們都應該頭朝上的生活,因為頭朝下的話,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腦充血。
但是,沫蟬卻是典型頭朝下生活的(體型小的動物不用擔心腦充血,蝙蝠能夠掛著睡覺而不腦充血的原因也是因為它們體型小),一般情況下,它們是尾部朝上,然後就像我們看到那樣用尾部不停吹泡泡。
這種泡泡看著有點惡心,但它是無毒的,因為沫蟬的食物主要就是水和植物的糖,所以它們排泄物也基本不可能有毒。
隻是這些泡泡不僅僅隻有水,還有一些其它物質,其中最重要的一種物質是它們分泌的一種表面活性劑,這種物質的作用有點像洗潔精,它降低瞭水的表面張力,隻有這樣水才能形成泡泡。
當活性劑和水混合後,沫蟬就會通過氣管把氣體吹進去,一個接著一個,直到它看起來像一口痰一樣。
由於它們的幼蟲一般在春天孵化,然後在夏天的時候變成成蟲,我們前面說過沫蟬成蟲和幼蟲都會吹泡泡,但是泡泡在這兩個季節並不是特別容易長存,它很容易揮發掉。
所以,沫蟬是一直在工作著的,幾乎24小時不停地吹泡泡,所以一天的排水量十分驚人,有一組數據顯示,它們一天要排出超過體重280倍的水。
圖註:青蛙也會制造沫沫
這種泡泡有什麼作用?
如果你曾仔細觀察過大自然,你會發現,這樣吹泡泡的不隻是沫蟬,有一些青蛙(特別是樹蛙)也會這麼做。
青蛙一般隻有繁育下一代的時候才會這麼做,它們把自己的卵排在自己吹的泡泡裡,主要目的是讓卵保持濕潤和適合的溫度,以及保護它們躲避捕食者,等這些小蝌蚪孵化出來之後會直接掉到水裡。
沫蟬的泡泡可能和青蛙的類似,很可能也是出於這兩種目的——保濕保溫和庇護。
昆蟲是變溫動物,這意味著它們的體溫與所處的環境相關,所以它們需要保濕和保溫也在情理之中。
201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沫蟬的泡泡確實給它們提供濕潤涼爽的環境,而它們也確實需要這樣的環境,因為它們的祖先是生活在地下相對潮濕舒適的環境裡。
另外,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這傢夥是沒有天敵的,所以這樣的泡泡給它們提供瞭一些庇護也是可能的。
最後
沫蟬幼蟲會一直持續進食1到3個月才變成成蟲,變成成蟲後,它們還會過著類似的生活方式,不過這個時候它們更多的會出去尋找配偶。
它們最遲會在秋末和冬初找到配偶,因為很快就會沒有食物,然後就是產卵瞭,來年的春天它們的卵就會孵化,它們一直這樣持續著。
不過植物肯定很討厭它們,因為它們對水的需求實在是太大瞭,很多植物都是直接被它們吸幹導致枯死。
它們的典型植物宿主其實不是我們路邊看到的小草,而是大米和小麥這樣的糧食作物,所以它們被定義成害蟲。
當然,往大的方面思考的話,每個生物在大自然中都會找到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扮演自己的角色,沫蟬也是的,無所謂好壞,害蟲和益蟲隻是我們的定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