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在兒童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幾乎在每個社會,最基本的社會分類就是性別。兒童一出生,父母得到的第一個信息就是有關孩子的性別的——“男孩”或“女孩”。性別在相當程度上決定瞭父母或其他人對待兒童的方式,如給孩子取名、送服飾和玩具、與兒童遊戲和談話等無不傳遞著社會有關男女不同的標準和期望。
關於孩子的性別認知,是天生還是後天,這是一個困擾瞭科學傢許久的問題,而圍繞著這個問題,曾發生過一次慘無人道的性別認知實驗。
1965年8月22日一個加拿大產婦誕下瞭一對雙胞胎兄弟,這兩個男孩分別叫佈魯斯(Bruce)和佈萊恩(Brian),在他們剛滿半歲時,卻被發現有包莖問題,這使他們在排尿時有困難。
本來這種情況隻需要進行一個簡單的包皮切除手術即可解決,但不幸的是,當時的醫學技術尚不發達,手術中途發生意外,弟弟佈魯斯的生殖器竟然被手術用的電灼針給整個燒掉瞭。
在那個時候,要進行生殖器重建手術幾乎不可能,這讓媽媽十分難過,最終,他們找上瞭約翰·曼尼博士。
約翰·曼尼極力推崇“性別中立理論”,認為小孩子一出生是沒有性別概念的,他們對於性別的認知全部來自於後天的教育和環境。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對他們進行“性別再分配”,並加以培養和教育灌輸,那麼他們就可以擺脫之前的性別定位。
佈魯斯的出現,讓曼尼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實驗體,他的睪丸被切掉,裝上女性的外陰,並改名為佈蘭達(Brenda)。
而他們的父母也被囑咐不要告訴佈蘭達他出生時是男孩的真相,這樣才能重新塑造她的認知。
這一場最為慘無人道的“性別認知實驗“就此展開。從此,這對雙胞胎也成為瞭曼尼絕佳的實驗對照對象。
他們有相同的基因、相同的傢庭環境、甚至連子宮內環境都完全相同,那麼他們一開始的性別認知肯定也是相同的,如今,佈魯斯變成瞭“佈蘭達”,如果他長大以後對於自己的女性身份毫無疑義,那麼他的“性別中立理論”就無懈可擊瞭。
這個過程中,約翰·曼尼為瞭刺激佈蘭達的女性認知,采取瞭一系列堪稱“變態”的操作,比如給佈蘭達看自己和哥哥佈萊恩的全裸照片,展示男女截然不同的生殖器官;瀏覽婦人生下女嬰的照片等等。
就這樣一直長到9歲,約翰·曼尼迫不及待地發表文章,宣佈自己的實驗已經成功。
因為有著佈蘭達這個實驗,這項理論雖有爭議,但卻主導瞭醫學界三十多年,很多人幾乎相信他已經成功驗證瞭“性別中立理論”。
但事實上曼尼對實驗過程進行瞭隱瞞,實驗所產生的反作用,以及對兩個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他隻字未提。可以說曼尼的“性別中立理論”在學術界造成瞭嚴重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即使被灌輸瞭“我是女生”的觀念,佈蘭達在從小就表現出瞭男性的特質,他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喜歡依靠武力解決問題,喜歡玩具多過於洋娃娃。
另外,雖然切除瞭睪丸,但是隨著身體的發育,他身體上顯露的男性特質,也讓他遭到瞭男生和女生的雙重鼓勵,這對他的精神造成瞭嚴重的創傷,養成瞭孤僻、自卑的性格。
這個可憐的孩子患上瞭嚴重的憂鬱癥,一度企圖自殺,他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他”還是“她”?看到孩子這麼痛苦,父母在其13歲的時候告知瞭他真相,他一直疑惑的問題終於有瞭答案,他在那一刻終於知道,自己並不是和其他人不一樣,自己並不是怪胎。
在父母告知他真相之後,他立馬決定要做回男生,並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大衛”(David),從此,他開始定期接受睪固酮註射,並切除瞭兩個因為雌激素變大的乳房,他後來還進行瞭生殖器再造手術,在23歲那年,他還與一位名為Jane的女子步入婚姻殿堂,同時成為三個孩子的繼父。
然而這項實驗導致的悲劇並沒有停止,在得知大衛不是女生之後,他的兄弟佈萊恩在知道自己並不是傢中唯一一個男孩之後,與他關系不斷惡化,他認為大衛在“佈蘭達”時期幾乎搶走瞭所有的關註,開始變得異常憤怒再加上傢族抑鬱遺傳史,他在2004年過量服用抗抑鬱藥物,不治身亡。
而大衛因為從小養成的自卑孤僻的性格,還有因為沒完成學業,隻能做著混口飯吃的工作,他把他的故事賣給瞭一個電影商,但錢款卻被別的商人騙走他的老婆Jane也要求跟他短暫分居。
這一切導致大衛做瞭一個瘋狂的舉動,他開車到超市的停車場,用一把獵槍對準自己的頭部,結束瞭自己僅38歲的年輕生命。
關於釀造瞭“大衛”這一悲劇的曼尼博士對此竟還認為自己不應該受到指責,他覺得大衛不接受女性的身份是因為他的父母太遲做出決定,他說那時性別選擇之門已經關閉瞭。
隨著科技的進步,在胚胎發育時期,就會有各種決定性別的激素分泌,這些激素不但可以使胎兒表現為不同性別,還能使其獲得相應的性別認同,盡管孩子是在幾歲後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性別,但其實這種性別認同早就在懷孕三個月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