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來,部分深圳市民們迎來瞭“幸福的煩惱”,天天被鳥兒吵醒。
事實上,每個地方的早晨都能聽到鳥叫聲,我們通常並不覺得煩躁,但是驚擾深圳市民的並不是普通的鳥兒,而是叫聲非常淒慘的“噪鵑”。
噪鵑,又被稱為“冤魂鳥”,冷不丁地聽到噪鵑的叫聲時,你甚至會感到害怕。因為它們的叫聲太嚇人瞭,會發出“喔哦”的聲音,而且一聲比一聲高,一旦開始叫,就必須要鳴叫到高潮點,隻有到達高潮點才會停止。但是停止後不久,又會開始反復地叫。
噪鵑的叫聲非常嚇人,它發出的聲音不像“鳥語花香”中那樣溫潤,而是聽起來有點淒厲,不僅如此,還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急,聽起來像是催命符似得。
更關鍵的是,噪鵑屬於“隻聞其聲,不見其形”的鳥兒,絕大多數時候,人們隻能聽到它的叫聲,看不到它的蹤跡,這也增加瞭人們對這種聲音的恐懼。
按理說,我們都是接受過科學教育的,明白雖然噪鵑名叫“冤魂鳥”,但並不會帶來厄運,但即便如此人們仍舊不喜歡它,原因沒有別的,它總是在凌晨5點鐘左右就開始叫,一旦開始叫,就會持續好幾個小時。
如果自傢門前居住著一隻噪鵑,每天早上天天淒厲地鳴叫,誰也睡不好。
所以,噪鵑也遭到瞭居民的投訴,甚至有人在領導留言板上直接表示“噪鵑嚴重擾民”,甚至還有人找來媒體,希望能清理走房前屋後的噪鵑。
既然噪鵑嚴重擾民,那我們能驅趕噪鵑嗎?
能驅趕噪鵑嗎?
事實上,噪鵑不是天天都發出如此聲音,發出淒厲聲音的噪鵑是雄性噪鵑,在求偶季,它們會通過叫聲吸引雌性的註意。
噪鵑發情期在每年3-5月,在此期間它們會發出淒厲的聲音,而且每天早上凌晨5點左右就開始叫,如果住在噪鵑附近,確實會被噪鵑打擾。
但是,它們每年隻會在3-5月擾民,時間並不會太長。而且驅趕它們效果並不好,過一段時間它們仍舊回來,驅趕它們也不利於它們繁衍生息,還可能會打擾到它們的求偶行為。
噪鵑屬於我國三有保護動物,我們又不能傷害它們,所以如果真的被噪鵑打擾到,不如換一個隔音效果比較好的玻璃,如此既能夠保護鳥兒們,又能夠保證睡眠質量。
事實上,噪鵑在自傢房前屋後出現,說明當地環境較好,吸引瞭野生動物前來。我們居住的小區雖然是人類生活空間,但也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最好還是不要打擾它們,而是真正做到人與野生動物和睦相處。
噪鵑“鳩占鵲巢”
和杜鵑一樣,噪鵑也不築巢也不育雛,在繁殖期時,它們會將自己的鳥蛋下到別的鳥巢之中,由別的鳥兒們代勞。其中黑領瓊鳥、紅嘴藍鵲等都是它們寄生對象。
很多人認為,寄生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中是一種優勢策略,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在演化過程中,一些鳥兒們演化出瞭識別自己鳥蛋的技能(也有一些鳥兒不能)。
科學傢們觀測到,在杜鵑,噪鵑等鳥兒活動較多的地方,當地的一些鳥兒會受到杜鵑、噪鵑的壓力,而演化出識別自己鳥蛋的行為。
當它們意識到自己的鳥巢中摻雜瞭其他鳥類的蛋時,它會將其啄破,或者推下,甚至是放棄自己的鳥巢,另外再搭建一個鳥巢,重新下蛋。
但也有一些鳥兒無法識別別人的蛋,科學傢們觀測到有一些鳥兒還沒有進化出防備杜鵑的能力,即便杜鵑的蛋與自己的格格不入,但它仍舊將其當作自己的孩子孵化。
對於能夠識別自己鳥蛋的物種,噪鵑也有辦法,那就是“擬態”,將自己的鳥蛋模擬寄生巢穴的蛋,讓自己的蛋看起來與對方的幾乎一樣。
但這種策略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而且有些鳥兒們比較警惕,它們會減少外出覓食時間,或者是看到對方的身影就會群而攻擊,讓噪鵑無法將蛋產在自己的巢穴中。還有的鳥兒們會將自己的鳥巢搭建地非常隱蔽,讓噪鵑找不到入口。
如果噪鵑寄生成功,對方又沒有識別的話,噪鵑的幼崽就會被他人撫養,噪鵑爸媽不用辛苦覓食,也不用築巢孵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坐享其成。
按照人類的標準,噪鵑這種行為極為不負責任,而且對其他鳥兒也不夠友好,很多人不喜歡它們。
但它們也是生態鏈上的一環,它們以榕樹、芭蕉和無花果等植物果實為食,可以幫助植物傳播種子。還會捕食毛毛蟲,蚱蜢等昆蟲,可以控制蟲害,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它們也妥妥屬於益鳥。
#發現深圳美好##鳥##奇妙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