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城市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相信不少人的腦海裡會浮現出各種科幻片的場景,這需要超高的科技水平,一時半會難以實現。
但是未來城市生活的內核,其實當下就能逐步實現,那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中國住宅的極簡發展史
這還要從中國近百年來的住宅發展史說起。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逐步走向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的道路,人口逐步湧入城市。
到瞭上世紀的60、70年代,住宅的典型代表就是:老式筒子樓。
這類住宅借鑒瞭當時蘇聯老大哥的赫魯曉夫樓,主要的特點就是有一條長長的走廊,兩邊分佈著很多房間,戶型都很小,廚房和衛生間還都是公用的。
在當時,能住進老式筒子樓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因為隻有在大廠上班的職工才有資格入住,而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還都住在平房裡。
老式筒子樓能大規模地解決住房需求,但缺點也十分明顯,談不上舒適,還很擁擠。
到瞭80年代,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許多國企事業單位分配單元房,與老式筒子樓相比,單元房的戶型要大很多,同時衛生間和廚房不再是公用的,而是獨立的,舒適度得到瞭改善。
從1988年開始,商品房逐漸成為瞭主流,人們可以選擇自由選擇,不需要再依靠分配。
但如果我們縱觀過去這30多年的商品房發展,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無論是老式筒子樓、單元房還是商品房,它們的屬性就隻有“住”這一個單一功能,並沒有很好地與生活相結合。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曾說:
20世紀的住宅,就像是裝滿傢具、傢電等無數工業制品的盒子一般。這正是工業化極致體現的住宅形態。
說白瞭,以前以及當下的住宅讓人覺得冷冰冰的,隻是一個睡覺的地方。未來的住宅,它不應該隻有一個“睡覺”的功能,更應該“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本”,讓我們的生活可持續發展,富有生命力。那這又該如何實現呢?
未來生活住宅:眾多產業的交匯點
人們除瞭工作之外,日常生活與衣、食、住、行是分不開的。業餘時間,不少傢庭會選擇去逛街購物,買一些自己心儀的衣服和裝備,還會找各種各樣的美食。
除此之外,人們在周末還會追求精神享受。比如:前往書店閱讀書籍,購買書籍,甚至是以書會友;再比如:前往藝術博物場館領略藝術帶給人的精神食糧,或者帶自己的另一半、孩子,到公園休閑娛樂,體驗自然之美。
可是由於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成年人忙著工作,孩子們忙著學業。要騰出一個時間來充實精神生活實屬不易,尤其是現在人口都在超大城市集聚,使得這種情況更加惡化。
我們就以鄭州為例,作為河南省地級市、省會城市。2022年,鄭州成為全國第一個“米字型”高鐵樞紐,連通整個河南省的各個城市,前往河南省內所有地級市的時間,都控制67分鐘以內,這使得整個河南省內人才都在向鄭州靠攏。
根據新華網的報道: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鄭州以1260.1萬人的常住人口數量,躍居全國城市第十位以及中部地區的第一位,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前移11位,過去10年人口增長量達到瞭397.4萬人,位居全國城市第五位。
在中國千萬級人口城市中,鄭州的人口密度排名第五,僅次於深圳、東莞、上海和廣州。
所以,當你要想在鄭州享受生活時,就會遇到很多問題,無論是博物館、書店、還是公園,由於身處大城市,無論去哪裡,距離不僅遠,人還特別多,這也讓大城市的居民們變得越來越佛系,越來越宅,越來越沒有生活。
有多少次答應孩子周末要去博物館,卻最終爽約?
有多少次和另一半相約去公園玩,卻最終沒去成?
有多少次想去書店看書充電,卻最終選擇宅起來?
大城市讓我們的出行決定變得艱難,讓我們想要享受的成本變得高昂。因此,未來城市生活的關鍵是:你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大型的綜合體,是眾多產業的交匯點。
#鄭州的100種新享法#
每當你想品嘗美食的時候,美食廣場可以讓你隨時挑選菜品;
每當你想逛街購物的時候,從下樓的那一刻就開啟購物之旅;
每當你想領略自然之美時,你居住的環境就是一個天然的生態公園;
每當你想逛藝術博物場館,從傢到藝術博物館隻需5分鐘的時間。
無論是運動場、書店、兒童樂園、醫療服務、住客會所、美容美發,一切應有盡有。說白瞭,未來的城市生活,住宅不隻是睡覺的地方,而應該“以人為本”,“以住戶為中心”創造出一個共享的天地,滿足用戶一切生活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時還用高品質的服務,來提升住戶生活的幸福感,讓用戶的生活富有生命力,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城市生活。
#鄭州##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