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18點02分,俄羅斯衛星通信社發佈瞭一條驚人的消息:
俄航天集團總裁:已就何時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問題作出決定,俄羅斯國傢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已就何時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問題作出決定,但不會對外公開。
“我們起草瞭一份提議,已經提交給瞭政府和總統。決定已經作出。我們沒有義務公開。”
羅戈津指出,俄方將提前一年通知國際空間站合作夥伴。這是國際協議條件中規定的。
俄羅斯認慫瞭?原來是在憋大招!
事情源於俄烏沖突,從2月底以來,俄羅斯和西方的關系因為俄烏沖突急轉直下,西方對俄羅斯全方位的制裁讓俄羅斯無比惱火!此後發生的故事,估計各位一定會看得目瞪口呆:
2月24日俄羅斯航天局稱西方對俄羅斯航天局的制裁將影響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行;
2月25日,NASA回復稱將繼續與俄羅斯就國際空間站活動的問題進行合作,並不認為美國的新制裁會影響這一夥伴關系;
西方制裁俄羅斯卻無招架之力,打算就國際空間站上想辦法,但NASA回復並沒有打算在國際空間站方面制裁俄羅斯,當然你不要以為這樣就完瞭,因為俄羅斯在憋大招:
3月6日,俄羅斯航天局發表CG視頻稱在國際空間站與美國艙段分傢;這個視頻中還鬧出瞭馬克范德黑被拋棄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傳聞;
3月14日,羅戈津駁斥瞭這個無恥的謠言,稱俄羅斯一定會將馬克范德黑帶回地球
俄羅斯說人話,做人事,不會把馬克丟在國際空間站上,不過在3月15日羅戈津卻拋出瞭一個有著最後通牒性質的警告:
3月14日,俄羅斯航天局提出警告,要求美國和加拿大以及歐盟必須在月底前回復是否解除對俄羅斯航天局的制裁,否則俄羅斯將在月底前做出國際空間站合作的最終立場
“我們在致美國、加拿大和歐盟航天部門的信中,請它們開始在各自國傢研究解除對我方企業非法制裁的問題,並在本月底前通知我們有關決定。這能讓我們就何時結束國際空間站合作制定最終立場。”
顯然俄羅斯已經忍無可忍,要求美國與加拿大和歐盟必須在月底前恢復是否解除,否則俄羅斯將做出最後決定!
3月27日19點47分,塔斯社刊發瞭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德米特裡·羅戈津的表態:
Роскосмос примет решение по срокам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МКС после 31 марта
Roscosmos將在3月31日之後對國際空間站的命運做出決定
已經再次明確瞭日期,美國以及相關方必須在3月31日前回復!那麼問題來瞭,對方回復瞭嗎?
3月31日,NASA沒有回復,俄羅斯沒有動靜;
4月1日,NASA也沒有回復,俄羅斯也沒有動靜;
4月2日,NASA和加拿大以及歐空局都回復瞭,羅戈津在推特貼出瞭三方答復俄國傢航天集團的回復,他們認為制裁不會損害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合作,或者根本不想研究解除制裁問題。
不過羅戈津並沒有因此直接宣佈俄羅斯將推出國際空間站,而是將此信息作為報告遞交俄羅斯政府以及總統,因為俄羅斯航天局並不是最終決定方。
種花傢當時也認為羅戈津不過是在打哈哈,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準備好退出國際空間站,所以當時的標題就是這樣的風格“俄羅斯要認慫瞭?羅戈津宣佈推遲國際空間站最終命運的決定!”,從現在看來,似乎是錯怪俄羅斯瞭!
另外筆者還查詢到瞭拜科努爾發射場在6月和9月份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以及載人飛船的計劃,所以當時的判斷依據確實是兩國將繼續合作。
顯然4月30日羅戈津發佈的這條新聞具有非常強大的沖擊力,當大傢以為俄羅斯要慫瞭的時刻,又是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這很俄羅斯,北極熊的性格差不多就應該是這樣。
對接中國空間站?到底有沒有可能?
國際空間站分傢,俄羅斯艙段活下去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段擁有維持軌道飛行最關鍵的艙段:動力艙!
俄羅斯艙段的曙光艙段上有16個外部油箱,最多可容納6.1噸燃料,而後來發射的星辰號上還有兩個小一些的燃料罐則裝備有兩個3070N的S5.79大型主發動機,另外還有16個姿態發動機,另外還有四個總容量為 860千克的燃料箱,燃料種類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
當然各位千萬不要一位俄羅斯艙段隻有動力艙,其中曙光艙段是最早發射的,所有功能一應俱全,後來發射的星辰號艙段上也是齊備,包括如下這些生活設施:
包含瞭睡眠區、廁所、廚房、CO2過濾器、除濕機、氧氣發生器和運動設備,以及與任務控制中心的數據、語音和電視通信等模塊。
更讓人叫絕的是俄羅斯每個艙段都有獨立的太陽能電池,所以它就是一個獨立的空間站,現在虛與委蛇的和國際空間站呆在一起,隻要分離,那麼關上氣閘,直接可以脫離,筆者懷疑俄羅斯在建造空間站艙段的時候就已經想著某天要脫離國際空間站獨立運行,其高瞻遠矚真是讓人佩服。
那麼國際空間站怎麼辦?
剩下的艙段中,除瞭動力以外擁有一切!但在近地軌道上沒有瞭動力還能折騰出多大的水花?因為沒有瞭動力,不出1-2年就會墜毀,因為在空間站的高度仍然有很大的稀薄空氣阻力,國際空間站每個月都會下墜2千米高度,而每年為維持軌道準備的燃料高達7.5噸。
所以剩下的美國與一幫小弟的艙段怎麼辦?兩個辦法,一個是墜毀!當然這很可惜。而另一個辦法則是制造一個動力艙發射上去,專門為國際空間站維持軌道!
不過還有一個辦法是讓馬斯克每隔半年左右發射一艘飛船,對接空間站後順便把國際空間站推高一點,隻是再也無法臨時調整軌道避開太空垃圾,這確實是個非常麻煩的問題,不過俄羅斯至少還有一年的時間幫忙維持軌道,美國還來得及準備。
脫離國際空間站,和中國天宮對接?
筆者分析這個可能性很低!因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天宮空間站根本就沒有和俄羅斯艙段做個對接或者長期對接飛行的設計,另一個原因是兩者的接口可能完全不匹配,後者的問題容易解決,但前者可能非常麻煩。
俄羅斯艙段包括曙光號功能艙、星辰號服務艙以及科學號實驗艙,另外還有探索號和晨曦號小型實驗艙,對接口則如下:
如圖所示總共有11個對接口,主要有兩種規格,一種是PMA 1接口,另一種則為俄羅斯對接口,大傢都知道俄羅斯對接口規格為APAS-89/APAS-95標準。
另外國際空間站用的還有幾種規格:IDA 2和IDA 3以及PMA 3,其中IDA則是國際對接適配器,將APAS-95轉換為NASA 對接系統(NDS)。IDA 被放置在國際空間站(ISS) 的兩個開放式加壓對接適配器(PMA) 上,大傢都很有趣,都不想換成對方的標準。
中國空間站參考瞭俄羅斯標準,所以能直接對接?
但事實上可能不是,盡管筆者沒有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對接口標準,不過資料卻指出似乎不一樣,2020年3月30日官方報道中公開的接口卻與IDSS(國際對接系統標準)非常相似。
不過這裡要重申一下,對接不隻是接口接在一起,就像各位攝影愛好者的相機接口,有的盡管接口能對接上,但無法自動對焦等操作,隻能手動使用,空間站上的對接口一樣,能牢固對接在一起是最基本的,電力、燃料以及壓力氣體與數據通信等對接則是更高級的應用。
顯然答案連牢固對接都不能,何談數據通信呢?因此筆者分析兩者可能性不大!不過事情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比如在過國際空間站上應用轉接口的情況非常頻繁,假如中俄要將空間站對接在一起,那麼制造一個轉接口來滿足要求完全是有可能的。
中國空間站能和國際空間站剩餘艙段對接在一起嗎?
有的朋友可能會反過來考慮,確實也是一個思路,俄羅斯艙段能自己過活,美國艙段卻日子難過,那麼問題來瞭,如果美國人請求與天宮對接,使用天宮的動力艙有可能嗎?
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畢竟可以制造對接環將兩者對接起來,不過有一個問題,中國天宮空間站使用的是離子發動機,其推力是為總質量100多噸的全重設計的,如果再加上300多噸(俄羅斯艙段分離後)的國際空間站剩餘段,那麼動力可能會不夠,這個問題可能很嚴重哦!
另一個就不是技術問題瞭,而是《沃爾夫條款》,這個條款禁止瞭中美之間科學科技的一切交流,所以就算中國人願意幫忙,美國國會也不同意啊。
並且前些天NASA局長尼爾森還反咬一口說中國人航天計劃不透明,這個行為連美國人都看不下去瞭,因為這本身就是美國國會禁止中美交流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熱臉貼冷屁股告訴美國人我們要幹什麼?
所以國際空間站如果想要和天宮對接,那麼很抱歉,你們先跪著請國會老爺把《沃爾夫條款》給廢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