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瞭要喝水,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幾口灌下去,這才感覺整個人活瞭過來。可是有一群人卻不敢喝太多,總擔心對心臟不好,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口氣灌瞭4杯水,七旬老爹住進醫院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人們總是覺得口幹舌燥,似乎喝再多水都不管用。七十多歲的陳大爺每天都會帶著一個保溫杯出門,但是這天他出門太急,沒有帶杯子,忍瞭一早上終於回到傢,第一時間拿起桌上的水杯大口大口喝瞭起來,喝完瞭一杯覺得不夠,又連續喝瞭三杯。
陳大爺也意識到自己喝多瞭,但是他想著自己有心血管疾病,多喝點應該沒事,於是很快就把這件事拋之腦後。午休過後,陳大爺從床上坐起來,他感覺自己的腿腳水腫不太對勁,而且還有點胸悶,有點喘不過氣,他趕緊呼喊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兒子,隨後被送往醫院。
醫生告訴陳大爺的兒子,這次意外其實和陳大爺突然飲水增加有關,主要和兩點有關,首先喝水太多意味著體內的液體一下子太多,患者的血脂和血壓會上下波動,其次,患者有心臟病和腎病,突然增加的水分讓這兩個器官措手不及,心臟負荷加大,腎臟代謝不及時,這才出現瞭心率加快、胸悶、水腫的情況。
陳大爺的兒子有點不理解,自己也經常喝很多水,為啥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醫生解釋,因為身體健康狀況不一樣,正常人覺得很普通的做法卻有可能給心臟病患者帶來傷害。最後醫生給出建議,以後要緩慢補水,小口慢喝。
但是,一項最新的研究卻發現,多喝水並不會讓心臟覺得累,相反,還會降低心衰的風險,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美國一項研究表示,中年人血液中的鈉離子水平過高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若想降低風險,應適當飲水。
我們都知道,正常飲水建議在1500-2000毫升左右,而研究給出的建議是女性1600-2100毫升,男性2000-3000毫升,對比後可以發現,研究建議的攝入量比平時的飲用量高一些,也比大傢日常飲水高一些,相當於達到瞭“多喝水”這個范圍。
可能有人會說,上文提到喝水太多對心臟不好,為何這裡又讓大傢多喝水,不是前後矛盾瞭嗎?其實一點都不矛盾。
仔細閱讀案例的人會發現,陳大爺之所以會發生意外,根本原因是短時間內飲水太多,若這些水分批次慢慢進入體內,就不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心臟不好的人應該怎麼喝水?核心在於兩個方面
①不要短時間內飲水過量
②飲水速度不要太快
大傢可以理解成下雨路面積水,若突然下暴雨,排水系統不給力,很快就會有大量雨水漫上來,而且會越積越多,若是下小雨,哪怕連續下兩三天,都不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心臟病患者喝水也應如此,要記得不要一下子喝太多,一杯水分幾次喝完,同時還要慢慢來,潤物細無聲,這樣身體就能得到滋養,還不會負擔特別重。
比如說陳大爺這種情況,每天應該喝2000毫升,可以裝在500毫升的杯子裡,出門買菜、遛狗的時候都帶著,時不時喝上一點,喝完以後再倒滿。這樣一來,一天的飲水量既能達到要求,也不會讓自己覺得很撐,更不會出現胸悶、水腫的情況。
多喝水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四類人要悠著點
心臟病患者喝,搞清楚怎麼喝、喝多少、喝什麼,然後再喝,喝普通的白開水即可,不建議喝濃茶、咖啡,可能會讓心率加快,影響正常作息,另外,喝完水後最好坐下來歇一歇,不要急著來回走動。
並非每一個腎病患者都能多喝水,有的患者腎功能很差,幾乎無法正常代謝,這個時候盲目飲水反而會導致水液堆積,或者出現泡沫尿,讓身體情況更差。因此,患者要積極和醫生溝通,不要對飲水一事產生誤解,防止給身體帶來傷害。
當我們飲水量增加時,對眼睛也會造成壓力,所以患有眼疾的人也不會盲目飲水。比如說青光眼患者,若水喝多瞭,可能會導致眼脹、看不清事物的情況。
已經出現腹水的患者,也要控制飲水量,否則可能會讓積水增多,於病情無益。患者在進食和飲水前要根據護理要求來,不可暴飲暴食。
其實,不管是哪一類人,都沒有禁止飲水,而是要求大傢在進水的時候考慮身體情況,適量飲用,當遇到口渴難耐的情況時,喝幾口緩解幹燥即可,剩下來的水要慢慢咽下。
當然,除瞭關註飲水量,大傢也要找到合適的補水時機,發現自己流汗增多、口舌幹燥時,就可以補水瞭,若是出現心慌乏力、煩躁的現象,有可能快要脫水,當下應立刻補水。另外,也可觀察尿液顏色來分辨。總之,喝水也有講究,正常人想怎麼喝就怎麼喝,但是如果你已經確診心臟病,那就要註意點,不能隨心所欲。
參考資料:
[1]一口氣連喝4杯水 7旬老漢竟心衰住院!心臟不好,喝水也要小心·北京醫管.2018-07-25
[2]一口氣喝4杯水老人心力衰竭,醫生:心臟病人大量喝水很危險·極目新聞.2018-07-10
[3]EHJ:一天2升水,心臟不覺累!25年隨訪發現,中年血清鈉水平高於143mmol/L與老年心衰發生風險增加54%有關丨臨床大發現·奇點網.2022-06-04
[4]心臟最怕的5種喝水方式!快改瞭吧,別等身體受傷再後悔~·沂水發佈.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