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息肉就像割韭菜,割瞭又長!
“什麼?九百多個!”林先生以為自己的耳朵聽岔瞭,他不甘心地再次詢問醫生,自己腸子裡面真的有那麼多息肉嗎?當得到醫生肯定的答復後,他跌坐在椅子上,因為他想到瞭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在幾年前去世,死因正是腸癌,而父親生前也有腸息肉,難道自己要走上父親的老路?
林先生詢問醫生,能不能隻在腸鏡下處理,不進行手術,因為他擔心手術傷元氣,同時也害怕耽誤自己工作。醫生搖瞭搖頭,向先生解釋:“你的這種情況屬於遺傳病,遺傳給後代的概率很大,對你本人來說,割掉息肉就像割韭菜,不能根除,還是有很高的癌變可能。”
最後在傢人的勸說下,林先生終於下定決心進行手術,因為自己早早就沒瞭父親,他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也擁有相同的經歷。
三種息肉是惡魔的“代言人”,別心慈手軟
- 傢族性息肉
案例中林先生的情況就屬於這一種,因為攜帶突變基因,不僅對自己來說風險比較大,還有很大概率遺傳給後代,不想增加風險,還是盡早切除比較好。
- 腺瘤性息肉
聽它的名字就知道不好惹,已經和“瘤”字沾邊,如果直徑>2cm,癌變風險會大幅提升,也可以看它的形態和數量,總的來說數量多,風險高,粘連的面積大且不易切除,也有較高的風險。
- 炎性息肉
它主要和炎癥有關,而炎癥通常是慢性的,和患者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如果能讓炎癥消失,以後不再產生炎癥,那麼它的風險比較低,如果炎癥拖延很長時間不能消除,且患者的生活習慣不良,那就會增加它的風險。
三種息肉惡變的時間不確定,風險也不確定,誰都不能保證,檢查出來後可以由醫生評估,而醫生評估也不是光看報告單,還要看病史、傢族史、生活和飲食等方面,最後給出中肯的建議。
很多患者的息肉總是割不盡,幾年或幾個月後又長出來,這是因為患者沒有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除瞭傢族遺傳,其他息肉多數和吃太多油膩的紅肉、不愛運動、超重、蔬菜吃得少、酗酒等因素有關。既然知道自己原因在哪裡,那就要相信調整,不給息肉生長的機會。
另外,想及時發現息肉的存在,還要關註身體情況,它或許會從大便中給你發射信號,就看你能不能接收到。
從3種便便中發現異常
息肉總是悶不吭聲的出現,若不用管子進去探一探,可能根本發現不瞭,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原住民”的變化發現問題,這些原住民就是腸道內的便便。
①若便便長期幹硬或溏稀,隨便吃點啥都能拉上幾次,要註意是不是息肉開始活躍瞭。
②若便便有鮮血或黑血,可能是它在無聲哭泣,隻因為腸道空間被息肉占據,要盡快檢查。
③若便便變成細長條或扁條,可能是被息肉一頓揉捏過瞭,要敲響警鐘。
這三種便便發出的無聲吶喊,不知道你聽到瞭沒有,若在生活中遇到瞭,別不當回事。要提醒一句,如果一個人查出息肉,其他傢庭成員最好也檢查,因為住在一起飲食習慣差不多,還有可能攜帶突變基因,尤其是中老年人,年紀大給疾病增添瞭一重風險,要做腸鏡明確。
做腸鏡時醫生會根據看到的景象迅速在大腦中總結患者的信息,息肉數量多不多,大不大,有沒有蒂,表面狀態好不好,屬於啥類型,有的醫生經驗豐富,通過影像就能評估個八九不離十,但是他不會立刻說出來,以免讓患者擔心。
如果看到某處比較可疑,會順便切下來,然後化驗,最後就能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
拿到腸鏡報告,不會看咋辦?
若顯示不典型增生,它就像一個和其他人不太合群的異類一樣,沒有具體的特征,沒辦法歸納總結,簡單來說就是奇怪的、和其他增生不太一樣的增生,可能是外形長得比較奇怪,也有可能是結構比較奇怪。總的來說程度越重、越奇怪,風險就越大。
浸潤兩個字會讓很多人心裡一慌,腦海中立刻想到張牙舞爪的腫瘤,想象著它的根須突破瞭上下組織結構,恣意破壞自己的身體。這種息肉治療起來會更復雜一點,若已經浸潤到淋巴管,那麼風險會更大一點,但是它和擴散意思是不一樣的。
如果已經出現分化程度的相關表達,患者應盡快調整心態,積極接受治療,低分化的治療效果通常會更差一點,但是現在有多種治療手段,還有新藥可以用,不應該輕易放棄。
總之想告訴大傢,如果腸道不健康瞭,從便便上能看出來,自己要重視,而檢查的手段就是腸鏡,如果醫生說要切除,自己不要抱有僥幸,因為它以後還有長出,我們能做的就是聽專業人士的安排,並在生活中進行調整,不再折騰自己的腸道。
參考資料:
[1]腸息肉有哪些類型?哪幾類腸息肉容易癌變?·紅網.2021-11-05
[2]如韭菜一樣割瞭又長,男子一次切掉900餘枚腸息肉·武漢晚報.2017-04-16
[3]結節、增生、息肉,到底用不用治?這一篇全看懂!·健康時報.2017-09-13
[4]健康科普丨專傢帶您讀懂天書般的結腸鏡報告·九派健康.20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