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季,都會有不少地區出現“食物中毒”的新聞報道。江蘇淮安的一傢三口,就因為一道夏季的傢常菜,全部出現瞭食物中毒的癥狀,萬幸的是送往醫院急救後並未影響性命。
這道菜是前一天晚上買回來的涼拌菜,和其他的炒菜、湯菜相比,口感更清脆,不容易帶來燥熱的感覺。但是當天晚上沒吃完,也沒舍得倒掉。誰曾想,第二天一傢三口吃瞭隔夜涼拌菜,竟然開始惡心、嘔吐,渾身冒冷汗。經過診斷,一傢三口均屬於食物中毒。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經過這類事件的報道,很多人對隔夜菜都有一些擔心。夏天飯菜吃不完,原本以為放進冰箱就行瞭,現在居然有人因此出現食物中毒,這可怎麼辦?隔夜菜到底還能不能吃?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涼拌菜,一般是不建議隔夜後繼續吃的。受到制作方法的限制,涼拌菜沒有高溫加熱,很容易滋生細菌。在冰箱中保存,仍然可能產生更多的李斯特菌。再次食用的時候,也不會加熱,其中的細菌污染食物後,就可能帶來食物中毒的風險。所以,涼拌菜隔夜後是不建議繼續吃的。除此之外,還有3種隔夜菜。
3種隔夜菜,再貴也要舍得扔
隔夜的海鮮
在螃蟹、蝦等煮熟後,其中的蛋白質充分熟化,能產生鮮美的味道。但吃不完的海鮮,如果存放時間超過8-10個小時,其中的蛋白質就可能產生更多的代謝化合物。進食後可能給肝、腎都造成損傷,帶來腹瀉、腹痛等不適。
隔夜的綠葉菜
不少人都說隔夜菜含亞硝酸鹽,綠葉菜其實就是“重災區”。菠菜、青菜等綠葉菜中原本就有較多的亞硝酸鹽,而放置過夜後,其中的亞硝酸鹽會更多。就算你第二天加熱後再吃,也無法清除其中的亞硝酸鹽。
隔夜的銀耳、木耳
在木耳、銀耳泡發後,需要盡快煮熟,吃完。長時間放置後,銀耳、木耳都可能會滋生細菌,產生一種叫“米酵菌酸”的毒素。攝入這種毒素也可能導致人體出現米酵菌酸中毒,甚至帶來多器官衰竭等威脅。
如果你傢有這幾種隔夜菜,哪怕買的時候再貴、味道再好吃也不建議繼續吃瞭。
其實,除瞭隔夜菜,夏天人們的餐桌上,也可能有一些看似新鮮的美食,裡面也暗藏毒素,比人們熟知的“酒精致癌物”還要傷身,自查看看你喜不喜歡吃?
夏季餐桌上的4物,暗藏毒素,比酒精還傷身
半熟的豆漿
傷身因素:皂甙
夏天的晚飯,喝點豆漿,吃點自制的蛋餅,配上幾塊腐乳,清涼解暑。但很多人買回傢的生豆漿可能都沒有完全煮熟。當生豆漿加熱至85℃左右時,可能會出現“假沸”現象,產生非常多的泡沫。如果這個時候直接關火,就屬於半熟的豆漿。
其中豐富的皂甙,是一種可能引發食物中毒的成分,隻有加熱至100℃以上,才會被破壞。喝半熟的豆漿,也可能因此出現惡心、腹瀉等癥狀。
【應對措施】
在煮生豆漿的時候,在第一次出現沸騰現象時別著急,再耐心地等待幾分鐘,用勺子攪拌一下,避免糊鍋。等到再次沸騰的時候,才能安心喝。
外焦裡生的烤串
傷身因素:雜環胺、多環芳烴、寄生蟲
烤串本身就是一種容易致癌的食物,在高溫烤制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燒焦的部分,這些部分可能會有更多的雜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經常吃也可能增加致癌風險。
而外焦裡生的烤串,裡面的肉沒有完全熟,其中也可能有更多的寄生蟲存在。尤其是一些路邊攤,夏季食材不夠新鮮,再加上沒烤熟,也會更容易出現食物中毒的問題。
醉蟹和醉蝦
傷身因素:肺吸蟲、肝吸蟲等寄生蟲
浙江等地喜歡吃的醉蝦、醉蟹也有較高的食用風險。雖然風味獨特,但河蟹、河蝦中很可能存在肝吸蟲、肺吸蟲。這些寄生蟲也會隨著飲食進入肺部、肝臟,誘發肝吸蟲病、肺吸蟲病,帶來咳嗽、胸痛、感染、炎癥甚至神經系統損傷。
【應對措施】
減少直接吃生海鮮、河鮮,充分煮熟後,更安全。
新鮮的黃花菜
傷身因素:秋水仙堿
黃花菜燒肉,炒菜都是不少人愛吃的食物。但是大多選擇的是幹黃花菜泡發後入菜。之所以不建議大傢吃新鮮的黃花菜,是因為其中含有較多的秋水仙堿,攝入後可能帶來食物中毒的癥狀。
【應對措施】
新鮮的黃花菜不建議吃,將新鮮的黃花菜脫水、幹制後,泡發後再吃更安全。
夏天溫度比較高,原本就更容易出現食物變質,帶來食品安全問題。餐桌上的4種常見食物,也可能暗藏毒素,不建議常吃。
參考資料:
1、全傢吃完這種菜被緊急送醫!還能不能吃?答案來瞭·科普中國·2018-06-15
2、12種有“毒”的食物·光明網·2022-03-29
3、5種常見的細菌,竟是造成食物中毒的兇手!要養成4種預防的好習慣·南方健康·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