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信這個邪,我不會等死的!”
楊大姐和隔壁病床的人正在聊天,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既像安慰病友,又像安慰自己。她是一個閑不住的人,為瞭把兩個孩子拉扯大從大公司辭職,全心全意做起瞭傢庭主婦,每天奔波在傢、學校、培訓班三點之間。
後來孩子慢慢大瞭,她又開始健身、進行戶外運動,身體素質就算不是最優,也比大多數同齡人要好。也正因此,她才忽略瞭體檢,有那個錢不如拿去買健身裝備。
直到這次出現癥狀她才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瞭?
四個月前楊大姐出現胃痛惡心的癥狀,吃瞭胃藥後也沒有好轉,於是便到小診所做瞭簡單檢查,醫生說沒什麼大問題,建議她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
隨後楊大姐繼續保持以往的健身頻率,還到藥房買瞭一些中草藥,每天泡水喝,自認為把養生之道拿捏得非常好。沒過多久,楊大姐胃痛的情況加重瞭,大半夜疼得實在受不瞭,這才在老公的陪同下來到急診檢查。
醫生把楊大姐的老公叫到辦公室,告訴他楊大姐的情況不太好,膽囊癌晚期。楊大姐的老公先是被晚期兩個字驚到瞭,隨後仔細一想,自己老婆沒有膽囊病史,怎麼會發展成癌。醫生反問,平時做過膽囊方面的檢查嗎?
這下楊大姐的老公回答不上來瞭,是的,可能結石早就出現在膽囊內,但是因為楊大姐從來沒有體檢,連她自己都不知道這個毛病。
醫生表示,楊大姐的膽囊中有多個“小石頭”,而炎癥是癌癥的危險因素。喜歡運動,註重保養,這是一件好事,但是身體到底有沒有疾病,隻有通過體檢才能知道,存在膽囊相關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時間長瞭會帶來風險。
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哪一種要重視?
膽囊是人體內最“苦命”的員工,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卻經常承擔痛苦,和肝臟、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因為有瞭膽囊,肝臟排出的膽汁才有瞭容身之處,若沒有膽囊,膽汁就會損傷腸道黏膜,而且會出現厭食、腹脹的情況。除此之外,它還是免疫器官,用心呵護腸道健康。
就是這麼苦命的器官,容易被三種疾病侵犯,一方面是人們平時對它不重視,另一方面是它的工作強度比較高,生病概率比較高。
膽囊結石:
不要小看小小的結石,它的大小程度和危害程度成正比,直徑>3厘米的結石危險程度是1厘米以下結石的10倍,而有結石的患癌概率又是沒有結石的30倍。
而結石的發病率很高,尤其是平時不吃早飯的人,因為在不吃飯的情況下,膽汁會原地待命按兵不動,隻有進食的時候括約肌得到放松膽汁也會參與消化,所以要保持規律進食,不要讓膽汁淤積過多,有助於減少結石產生的風險。
建議:發現結石盡快切除,生活中註意預防,三餐定時定量。
膽囊炎:
炎癥之所以會存在,多半是有異物刺激,而這個異物就是結石,因此有炎癥的人大多也會有結石,兩者同時出現的概率很高。
很多人以為是胃的問題,其實是膽囊在折騰,一般發生在吃瞭很多油膩的食物、或者吃撐瞭以後,會出現肚子痛的情況,這個時候有的人就會以為自己胃病犯瞭,但其實是膽道梗阻引發瞭感染。
建議:低脂飲食,適當進行運動,消耗體內的脂肪。
膽囊息肉:
息肉也是不可忽視的,如果發現瞭要慎重對待,癌變的潛質很高,尤其是惡性息肉。不過發現息肉先不要慌,先看是不是腺瘤,可以通過B超或磁共振來確定,其次看大小,個頭越大越危險,最後看身體癥狀,如果已經嚴重不適瞭,那就不要猶豫瞭,及時切掉。
建議:年齡在50歲以上,有膽管炎的人群,要重視,平時應戒酒、低脂飲食,按時吃飯。
總的來說,結石和息肉都需要重視,而炎癥同樣會和結石搭個伴,也不容忽視。不管怎麼樣,若出現消化道癥狀,經常不想吃飯,還總是疼痛、惡心,按照平時的思路可能光查一個胃就結束瞭,但其實有可能是膽囊在折騰,要盡快排除病因。
膽囊癌,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反復強調膽囊疾病的嚴重性是希望大傢能重視這個部位,發現不舒服的癥狀及時檢查,因為癌細胞的侵襲能力很強,膽囊癌變後生存率很低,基本上無法通過手術治愈。所以,在早期治療十分關鍵,關系著患者的生命期限。
保護膽囊健康,每天按時吃早餐非常重要,不管什麼多多少少要吃點,讓膽汁及時消耗一點,要註意少吃油膩的食物,早餐不宜吃油條、麻團、炸雞等油脂多的食物,可以來點清淡的小粥、果蔬。吃草酸高的蔬菜時記得焯水,平時可多吃粗糧和谷物,少吃面食。
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從來不是治療,而是健康地生活和檢查,這兩個是我們對抗疾病的法寶,希望大傢好好利用。
參考資料:
[1]得瞭膽囊息肉怕癌變?通過這6點來預防吧·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2019-07-10
[2]健康 | 膽囊,人體最「苦」的消化器官!6件事讓它少吃點“苦”·中國網.2019-09-02
[3]膽囊癌早期不易被察覺 出現這些“蛛絲馬跡”要警惕!·科普中國.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