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錢難買老來瘦”那麼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是不是越瘦越好呢?
阿姨,為瞭老年生活可以過得“幸福”點,50歲的她,每天想盡一切辦法減肥。運動、控制飲食等對減肥有幫助的方法全部都用上瞭,堅持瞭一個月,便被姐姐送往瞭醫院。
聽母親說,阿姨早上起床時,感覺到頭暈眼花,一時沒站穩暈倒在地,被120拉走瞭……
原來,阿姨為瞭可以變瘦,每天不僅堅持30分鐘的跑步,居然還控制飲食。本來年齡大瞭營養吸收能力就會變差,再加上控制飲食,導致阿姨嚴重營養不良。
體重和長壽之間有何關系?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研究發現,體重和壽命有著一定的關系。相信也正是這個原因,才導致阿姨每天節食減肥的吧,畢竟沒有一個人不想長壽的。但是,此項的研究數據顯示:並不是越瘦的人越長壽,反而是體重微胖的人(沒有達到肥胖標準的),死亡率會降低3%。
此外,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沈雁英曾表示,“有錢難買老來瘦”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人體需要一定的能量存儲。過瘦的話,可能會因為能量不足導致抵抗力下降,新陳代謝變慢,從而引發一系列病並發癥。
通過上述的研究數據以及專傢發言得知,過胖和過瘦對於健康都沒有好處,那麼問題來瞭,到底多重才能算好?
50歲後,體重控制在多少比較好?
其實,針對體重多少比較好的問題,在國際上有一個計算公式,這樣便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否合格瞭,如: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
如果BMI<18.5的話,屬於體重變輕;18.5≤BMI<24的話,屬於正常體重(BMI在這個范圍的,患病風險、死亡率都比較低);BMI≥24屬於超重;24≤BMI<28屬於肥胖前期;28≤BMI<30屬於I度肥胖;30≤BMI<40屬於II度肥胖;BMI≥40.0屬於Ⅲ度肥胖。
為瞭可以幫助大傢更好的瞭解BMI的計算公式,我們簡單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阿姨,身高在165厘米,體重在153斤(76.5KG),因此阿姨的BMI=76.5/1.65平方=28.1根據BMI的參考數據來看的話,阿姨屬於I度肥胖,所以確實需要減肥。
但是,自從阿姨因為減肥進瞭醫院以後,她們便拒絕再讓阿姨減肥,再加上阿姨屬於易胖體質,因此導致阿姨越來越胖。
50歲後,為瞭控制BMI值應該如何減肥?
01控制碳水的攝入量
《柳葉刀·公共衛生》研究發現,碳水和死亡有著一定的關系。攝取太少或太多,死亡風險都會有所提高。如果一天能量攝取量在1000千卡,建議碳水的攝取量在200克。
當然,不同年齡的人群,對碳水的攝取量也存在一定的區別,隨著年齡的增長碳水攝取量也要有所提高,尤其在60歲後,碳水化合物的占比要增加到67%。
02每天多動一動
年齡越大越不想動,但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身體越想懶,越不能讓它得逞。想要控制身材的話,則需要每天適當地動一動。
如果實在不想每天都跑步的話,可以一周隻跑個3~5天,但是平時吃完飯後一定要適當地走一走“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適當的散散步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促進新陳代謝,避免肥胖等等。
03控制飯量
這邊控制飯量,並不是像阿姨一樣節食(不吃飯)。控制飯量主要指的是不要吃得太胖,每頓飯吃個七八分飽即可。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能量的攝取量,避免出現能量、脂肪堆積的現象。
當然,在饑餓的狀態下控制飯量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大傢在吃飯前可以先喝一杯水或者喝一碗素湯,從而緩解饑餓感。此外,吃飯的時候還需要細嚼慢咽,避免吃得太多,導致吃撐。
看到這邊相信大傢心裡都有這樣的疑惑,年輕時候控制體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控制難度越來越大,從而導致自己變得越來越胖。
50歲後,為什麼體重越來越難控制瞭?
·新陳代謝變慢: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和能量的轉化,消化都會有所下降,這個時候便會出現食物(能量)堆積的現象,從而導致體重越來越難控制。
·能量消耗變慢:50歲後,人會慢慢的變懶,運動量和體力的消耗都會有所變少,從而導致每天攝入的能量不能完全的被消耗,導致身材變胖
總結:50歲後,身材瘦一點確實更有利於長壽,但是也不能過度地追求瘦而影響到自己的健康。此外,50歲後想要減肥的話,盡量選擇健康、安全、科學的減肥方式,切記不可節食、吃減肥藥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