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自述】
今年我32歲,2015年被查出乳腺增生,當時沒覺得有什麼。過瞭2年,洗澡時總是摸到胸上有硬邦邦的腫塊,去三甲醫院一查才發現是彌漫性乳腺癌,醫生當時表示生存期可能隻有6個月。距離確診乳腺癌以及過去快5年瞭,我還活得好好的。
和很多癌癥患者一樣,這名患者在剛查出乳腺癌的時候,也曾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迷茫,也曾經病急亂投醫過,但最後幸運的是,她已經慢慢向臨床治愈靠近,生存期也在不斷的延長。
癌友或許會羨慕她成功抗癌,重獲新生。可人們不知道的是,在她的抗癌路上,也曾走過彎路,3次錯誤的決定,讓她越治越糟,險些丟瞭命。分享她的親身經歷,或能給更多癌友啟示,避開抗癌路上的誤區。
“是不是查錯瞭?我不可能是乳腺癌!”
剛確診為乳腺癌的時候,她也曾面臨著迷茫的境地,不相信自己患癌瞭。甚至有過想法,既然查出瞭癌,就是命,不想讓傢人花錢來給她治病,以免人財兩空。
這是她第一個錯誤的決定。
一開始,傢人都不同意,但她很堅決,每次癌痛發作都強忍著,不被傢人發現。但也給她帶來瞭巨大的心理壓力,人一天天地消瘦下去,整個人都沒瞭精神。偶然一次發病被老公看到,這才乖乖地在醫院接受治療,病情有一段時間好轉瞭。
“都喝幹凈,這可是大師開的方子,管用得很。”
第二個錯誤的決定是婆婆的偏方。據鄉下某個遠房親戚的推薦,說是在村子裡有個遊醫,不管是什麼病喝點藥就好瞭。婆婆也親自去問,拿回來幾副藥方,一天三頓的煎藥,讓她喝下去。
心想著反正醫生說生存期也不過6個月瞭,死馬當活馬醫,說不準就吃好瞭?可吃瞭2周左右,患者就自覺腹痛不適,晚上睡覺也總是不踏實,胸口也總是疼得厲害。回到醫院復查才發現,乳腺又多出瞭幾個小的結節,肝功能也有受損,醫生勸她趕緊停藥,住院接受規范化的治療。
入院治療後,排斥化療
其實作為癌友,很多人都對化療有一種默認的排斥。擔心在化療後出現較多的副作用,也擔心自己抗不過化療,死在抗癌的路上。非常排斥化療,也讓她走瞭第三個彎路。
單單針對彌漫性乳腺癌來說,很多情況下是無法采取手術切除的,需要通過放化療來緩解疼痛,阻止癌細胞進一步的擴散。但排斥化療,卻讓這名患者險些越治越糟。
幸運的是,確診癌癥後3個月左右,她也試過瞭很多不同的抗癌“秘方”,最後在同病房的癌友的鼓勵下,兩個人一起接受化療。並且在後來找到瞭一種靶向藥物的靶點,在接受針對的靶向藥治療後,她體內的癌細胞逐漸消失,病情也有所好轉。
人們都在感嘆她的“好運氣”,卻不知道哪怕是抗癌成功的她也曾經走過3次彎路。癌友們吸取教訓,避開這些彎路,相信也能對抗癌、防癌有不小的幫助。
5種“中國式抗癌”,可能越治越糟
第一種:患癌等於死亡通知書,不如不治
其實癌癥早就不是什麼絕癥瞭。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治療手段出現,有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問題。而完全不接受治療,反而可能讓生存期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二種:民間遊醫,偏方治癌
用民間的一些偏方治癌,有不少安全隱患。喝蒲公英茶消乳腺癌;喝靈芝孢子粉抗癌等都隻是人們的傳言,想要徹底治愈癌癥,還得根據個人的體質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第三種:大量進補,強身健體
用雞湯、人參、鹿茸等進補,看上去是增強瞭癌癥患者的免疫力。實際上卻可能帶來虛不受補、進補過度等問題,就拿乳腺癌舉例,進補過度反而可能帶來營養過剩,也容易擾亂內分泌,對抗癌不利。
第四種:抵觸化療、放療
因為擔心化療帶來的副作用,而拒絕接受這些療法,可能讓一些類型的癌癥無處下手。在無法切除腫瘤的情況下,化療可以作為輔助手段,縮小腫瘤病灶,阻止癌細胞繼續發展,從而對抗癌更有幫助。在科學的放化療治療計劃下,也能配合藥物等方式,減輕副作用。
第五種:消極抗癌、自暴自棄
抗癌不僅是科學和癌細胞之間的鬥爭,也是心態上的鬥爭。面對癌癥能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也能讓抗癌療效得到一定的幫助。
盡管癌癥的出現讓人意外,也可能威脅生命安全。但是在抗癌路上,避開這5個常見的“中國式抗癌”誤區,相信也能對治愈癌癥、延緩病情有更好的助力。
參考資料:
1、治療癌癥,千萬不要陷入這5個“中國式”誤區·醫師報腫瘤頻道·2020-06-16
2、抗癌7年走瞭3次彎路後,找對方法25天腫瘤縮小一半·覓健肺癌康復圈·2022-05-30
3、南寧一母親患癌卻執意出院請“神醫”治療,9個月就惡化成癌癥三期!網友:太痛心·北青網·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