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的錢先生在體檢時查出瞭膽囊多發結石,醫生當時給出的建議是盡快入院,接受膽囊切除術。但他總想著,畢竟是人體內的一個器官,說切就切瞭是不是有些草率?回傢後和傢人一商量,居然發現瞭一個問題。
錢先生的大舅也曾在年輕的時候查出過膽囊結石,但當時隻不過是做瞭個保膽取石手術,術後恢復也比較好,到現在60多歲瞭,還生龍活虎的。他心想,為什麼有“兩全其美”的保膽取石法醫生不用,偏偏要建議他切除膽囊?
過去常用的保膽取石法,為何現在不推薦用瞭?
在人們的理解方式中,保膽取石法保留瞭膽囊,肯定比切除膽囊更好。要知道消化食物也需要膽囊中存儲的膽汁發揮作用,但是根據《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傢共識》(2021版)中的建議來看,保膽取石法已經被踢出瞭手術指南中,不被推薦瞭。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建議,主要和2件事有關。
首先,復發風險高
看似保膽取石法,保留瞭膽囊的存在,卻也給膽囊結石再次出現提供瞭“溫床”。曾經出現過膽囊結石的地方,還可能會再次因為膽汁異常等誘發膽結石,想要根治的概率很小。
其次,膽囊癌發病率高
在接受瞭保膽取石手術的患者身上,有可能會出現較高的膽囊癌風險。而且也有研究發現,膽囊結石的出現也會不斷地增加膽囊癌風險。而保留膽囊無疑也是給瞭膽囊癌機會,伺機生長。
受到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醫院和醫生不再使用保膽取石法來治療膽結石,更推薦采用“膽囊切除術”或者其他的藥物方式進行治療。
而根據《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傢共識》(2021版)中給出的建議來看:
“膽囊切除術是唯一一種可以治愈膽囊良性疾病的手段。”
這樣的建議一出,也讓很多肝膽科的醫師在治療疾病時有瞭可以參照的標準,更科學地進行診療。
被切除的膽囊功能,誰來代替?
很多人擔心,在切除膽囊後,原本膽囊存儲膽汁的功能會受到影響,導致人體消化吸收食物也出現異常。但是,既然推薦采用這種手段治療,自然也是想好的後續的護理方案。
膽囊原本的作用就是將肝臟分泌出來的膽汁進行濃縮,並且存儲起來,但它的作用也僅限於此。而切除膽囊後,存儲膽汁的功能可以有膽總管、肝總管代替,對健康的影響並不大,人們可以放心地正常飲食。
或許在接受膽囊切除手術後短時間內,可能會因為代償功能尚未調整到位,出現消化不良、厭油、腹瀉等不適癥狀。但隨著膽總管逐漸“接替職位”後,這些不適癥狀也會逐漸消失,人們的日常消化會恢復正常。
別害怕,膽囊切除術帶來的好處也不少
最大的好處——從根源上預防膽囊癌
切除膽囊後,無疑是讓膽囊癌也沒瞭“生存之地”,這也可以看做是在切除膽囊後最大的一個好處。
意想不到的好處——減肥
目前人體所出現的很多疾病,其實都來源於飲食營養過剩。而膽囊切除後,可能會因為膽汁分泌刺激腸道蠕動,讓腸胃吸收營養物質有所減少、大便增多,也能起到一定的減肥的幫助。這對於肥胖人群以及體型比較壯碩的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假如你也發現瞭膽囊結石,別再想著留住一些“壞”掉的膽囊,而應該當機立斷,采取切除手術,從根源上切斷問題,說不定還能讓健康收獲2個好處。
在文章的最後,也要提醒大傢,對普通人而言,健康的膽囊還是很重要的。保證規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飲食習慣,遠離高脂、高蛋白、濃茶等容易傷身的食物,降低誘發膽囊結石的風險,也能因此更好的保護人們的膽囊健康。
一旦發現膽囊出現一些良性疾病,並且有明確的手術切除指征後,也應該盡早采取外科手術切除,避免帶來更多的不利影響。如果你也屬於膽囊疾病的高風險人群,建議定期接受體檢,檢查B超、CT或者核磁共振等項目,發現膽囊結石,盡早治療,以絕後患。
未來也可能會有更多、更優的膽囊結石處理方案,針對不同患者個體化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避免爭議的出現。
參考資料:
1、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膽道外科醫師委員會. 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傢共識(2021版)[J]. 《中華外科雜志》, 2022, 60(1):6.
2、盧綺萍. 慎重對待膽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診治問題[J]. 《中華外科雜志》, 2021, 59(4):5.
3、楊勇, 沈章義, 龔勇. 早期和延遲膽囊切除術對輕度急性膽管炎的療效比較[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22,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