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腸鏡檢查,中國的大部分人都存在偏見,認為腸鏡是一種令人痛苦的檢查,做完一次會讓人難受好久,可以說做一次足以令人記憶深刻。可是,對於一些需要做腸鏡的人來說,再難受也是要做的,免得給健康帶來更多、更大的傷害。
而腸內有息肉的人群,在不瞭解息肉的具體情況,避免息肉往不好方向發展,盡早做個腸鏡檢查,不僅能讓人安心,如果有問題還可早發現早治療。
做一次腸鏡到底會有怎樣感受?
需要說明一下,現代醫療水平已經有瞭很大進步,所以,腸鏡檢查也分為無痛腸鏡和普通腸鏡,所謂的無痛腸鏡,就是麻醉後進行腸鏡檢查,整個檢查過程不會出現任何感覺。
而普通的腸鏡檢查,則需要經歷一些疼痛,或者其他的不適瞭,因為整個檢查,需要經過幾個臟腑,也就會出現拐角,會接觸到腸壁,或者腸道其它組織,以及相關臟腑組織,就會產生疼痛感。
整個腸鏡中感受到的疼痛指數,如果拿十分級來做判斷,腸鏡達到的等級在中等左右,當然,也是因人而異的,畢竟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比較敏感,或者說容易緊張,疼痛感也就會更強烈,人在緊張、敏感時,感覺會更加的靈敏,也就會感到更強烈的疼痛。
還有一點就是每個人的腸道情況不同,如果疾病較為復雜,需要更深入的檢查,以及時間更久,疼痛感可能也比一般人強烈一些。
做腸鏡除瞭有疼痛感,還有一些別的感受,比如做腸鏡檢查之前要喝2000毫升的清腸藥,相當於8盒牛奶,而且必須要在2小時內喝完,也就意味著2小時內要頻繁跑廁所,這種感覺簡直是要跑到虛脫。
隻有完全的清理腸道,檢查才會更順利,結果也不容易產生誤差。在正式進入腸鏡之前,還要進入尷尬緩解,就是要脫掉內褲曲著腿背對醫生,然後在檢查期間,探頭在曲折之下進入結直腸底部時,會不斷的想要排氣或有便意,也是挺折磨人的。
提醒:皮膚上有一癥狀,可能是腸道內有息肉,需做腸鏡檢查。
皮膚上長黑斑
正常來說,腸道內有息肉的患者,表現出來的異常大多為腹瀉、腹痛,或者是腸道梗阻和腸道出血,還有人可能會出現大便困難的現象,這些都是常見的表現。除瞭這些表現,還有一個現象,也與腸息肉有關。
就是皮膚上長黑斑,黑斑的出現,很多人都會想到皮膚病,很難想到與息肉有關。黑斑與腸息肉有關系,主要是一種特殊性的腸息肉,叫做黑斑性息肉,也就會在表皮形成黑斑,主要集中表現在口唇、眼睛、鼻子周圍,還有一些人會長在肛周處,也有人會長在手掌或手指上。
腸道息肉又是如何形成的?
遺傳因素
傢裡有人患過腸息肉的,子女患上腸息肉的風險要比普通人高很多,除瞭有腸息肉傢族史的,有結腸癌傢族史的,也可能會長出腸息肉,這類人群最好能註意預防,降低腸息肉的發生幾率。
飲食和生活習慣因素
錯誤的飲食習慣,容易給腸道帶來負擔或損傷,長期下來,腸道粘膜受損,也就可能會形成腸道息肉。經常喜歡吃辛辣刺激、油膩、醃制、加工食物,對腸道容易造成損傷。還有就是喜歡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人,也容易患上腸息肉。
還有就是長期有煙酒習慣的人,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給腸道帶來刺激,另外,就是酒精當中的化學物質,給腸道帶來瞭損傷,讓腸息肉有機會形成。
腸道本身有炎癥
有腸道炎癥的人,如果不能及時的處理,容易讓炎癥持續發展,如此情況下,腸道粘膜也就更容易受到損害,炎癥性的息肉也就容易形成。
還有一些人是因為膽汁代謝出現異常,導致膽囊出現一些疾病,膽汁的排泄出現問題,容易讓腸道內的膽汁酸增高,腸道受到刺激之後,腸息肉的形成就更快瞭。
腸息肉大多都是良性的,不過,查出腸息肉之後,不能大意,還是需要做好復查工作的,可以瞭解息肉的變化,如果出現異常變化,也能及時的處理,沒有變化自然很好,按時復查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
參考資料:
1、石春林,黑龍江省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不可小視的腸息肉
2、《腸道息肉病因和種類》
3、《大腸息肉1461例臨床分析》·許良壁、車築萍、譚慶華、薑瓊、陳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