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今年60歲。剛退休不久的他,想著也是時候該在乎一下自己的身體瞭。於是,李大爺就網購瞭一臺血糖儀,準備養成每天測血糖的習慣,用來預防糖尿病一類的代謝病。
原本王大爺對自己的身體還是有些自信的,畢竟60歲依舊精神飽滿,腿腳靈活,本以為自己的血糖應該能處在標準值附近,誰知今天第一次測空腹血糖,卻得出瞭一個8.1mmol/l的結果。根據李大爺事先做的功課:空腹血糖標準應該是在6.1mmol/l左右才對,自己是不是得瞭糖尿病?
空腹血糖8.1,李大爺真的得瞭糖尿病嗎?
放心不下的李大爺,第一時間來到瞭廣西人民醫院做檢查,但聽說瞭李大爺的情況後,醫生卻並沒有很慌張,在幫助李大爺做瞭一系列檢查後,醫生確信地告訴李大爺,他的血糖比較正常,並不用擔心。
醫生表示:血糖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數值,標準更多的是用來參考:
一般來說,血糖的正常標準是空腹血糖3.9-6.1,餐後1小時血糖小於9.0。但血糖會受到不同因素左右,例如年齡,情緒,其他疾病影響等等。
根據檢查結果,李大爺身體裡並不存在其他疾病因素。導致李大爺血糖過高的原因是年齡。隨著年紀增長,血管老化,身體血糖代謝能力下降,空腹血糖升高是必然表現,隻要沒有高到太離譜的程度,並不存在健康風險。
但為瞭保險起見,醫生還是給李大爺開具瞭一些降糖藥,告訴他在自己明顯感覺血糖過高,或者出現頭暈、手腳麻木等典型高血糖癥狀時服用。
由此可見,雖然血糖標準是參考,但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一部分特殊人群來說,即便血糖高出正常值一些,隻要有合理性原因,其實並不用太過擔心。
醫生提醒:這3類人,血糖稍微高一些,不用太擔心
第一類人:高年齡段人群
就和李大爺一樣,如果老人年齡超過瞭60歲,因為血管老化和身體代謝能力放緩,血糖的標準是可以稍微寬松一些的,一般來說,空腹血糖能保持在9.0以下即可。
不過需要提醒老人們的是,如果先前已經確診糖尿病,在後續血糖檢測時,就不能以8.0或者9.0為血糖標準瞭,糖尿病患者控糖應“從嚴為主”,以空腹血糖3.9-6.1的目標進行服藥,飲食管控等控糖措施,才能進一步降低並發癥風險。
另外,如果60歲以上老人,血糖歲沒有超過太多,但已經出現例如頭暈,乏力,視力模糊等典型糖尿病早期表現,依舊要及時用藥,采取降糖措施。
第二類人:懷孕期的孕婦
對於孕婦來說,因為身體妊娠變化,例如孕酮素,雌激素等激素分泌也會產生變化,從而影響身體代謝和內分泌。而激素同樣也是參與血糖代謝的重要成分,激素分泌變化,血糖可能也會因此出現波動和不穩定的情況。
有可能造成血糖升高的現象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被稱為“妊娠期糖尿病”,一般來說,妊娠期糖尿病會在懷孕結束以後,隨著激素平穩和消失。但在懷孕期間,如果血糖過高,也可以采用註射胰島素的方式來穩定血糖控制。
第三類人:高血壓人群
高血壓,高血糖,兩者同屬於代謝類疾病,對於高血壓人群來說,因為血管滲透壓變化,血液品質下降,也是存在一定高血糖風險的。換句話說,高血糖也有可能成為高血壓的並發癥。根據臨床顯示,40%的高血壓患者,會伴隨高血糖的癥狀出現。
因此,如果原本屬於高血壓患者,血糖適當升高也是正常現象,並非是因為身體胰島素敏感度下降所導致的2型糖尿病。但是,在治療高血壓期間,也要時刻關註血糖的變化,如果超標過多,依舊要警惕。
綜上所述,這3類人如果血糖適當升高,處於8到9mmol/l以內的話,可以不用太過擔心糖尿病的隱患。但是,血糖升高終歸不是什麼好事,可以采用生活方式來降血糖,同樣有不錯的方法。
依靠生活方式降血糖,有什麼好方法?
其實很簡單,想要以保守治療為前提控制血糖,離不開“飲食”和“運動”兩架馬車。
先說“飲食”:減少碳水食物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的飲食比重。例如米飯,饅頭,面條等精細碳水,適當少吃一些;而例如粗糧,蔬菜等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適當食用,能夠加速腸胃蠕動,提高糖分代謝吸收速率,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其次是“運動”:運動可以提高新陳代謝速度,也是加速血糖代謝吸收的有效方法。根據美國癌癥中心的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老人,每周運動超過3小時以上,即可產生穩定血糖的效果。例如慢跑,廣場舞等輕中度運動,適合老人嘗試。
血糖標準固然重要,但醫療必然是從實際出發的,根據不同人群類型,制定不同的健康標準,從而調整生活,才是相對健康的選擇。
參考資料:
[1]:《60歲以上的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天津醫科大學,2022-5-31
[2]黃梅. 哪些人孕期血糖容易走高?如何預防?[J]. 健康必讀 2021年10期, 4頁, 2021.
[3]王玉珍. 運動降血糖盡在掌握中[J]. 中老年保健, 2015, 000(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