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號,青島市衛健委發佈瞭一則尋人消息,主要是尋找和一名陽性患者在同一高鐵車廂以及共同使用洗手間的人。
看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明白瞭,可能又是哪個入境人員在解除隔離後確診瞭。一般入境人員從上飛機前就要攜帶核酸證明,且全程做好防護。
下飛機後乘坐統一安排的大巴進入集中隔離酒店,期間不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測量體溫,還要進行核酸和血清檢測,14天後無異常即可正常回傢。
經過重重檢測和為期兩周的隔離,按說新冠病毒已經無所遁形,但由於病毒足夠狡猾,在人體內可能存在超長潛伏期,於是就出現瞭解除集中隔離後卻核酸檢測為陽性的案例。
該患者在4月9號解除隔離後乘坐G282次列車,座位在5車廂,晚上7點左右去過一次衛生間,目前已經對尋找到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瞭隔離觀察,希望大傢無恙。
據健康時報之前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至少有12個入境人員在解除集中隔離後確診,簡單給大傢列舉幾例。
2020年12月8號成都新增瞭一例陽性患者,該患者2020年10月27從英國入境上海,到12月8號確診,中間經歷瞭集中隔離以及居傢隔離,但還是在29天後確診。
2020年11月29號,一名遼寧老太太從韓國回國,解除隔離後10天後確診,在這10天內她曾去過醫院、超市、派出所等場所,還導致27名關聯病例感染。
2021年3月26號,江西報告新增瞭一名本土無癥狀感染者,是被同乘火車的一名入境人員感染,該入境人員已經進行瞭為期14天的核酸檢測。
……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後,大傢不要對這些人過多苛責,畢竟經歷瞭重重檢測,誰也沒想到體內的病毒竟如此頑固。
但出於安全考慮,建議入境人員在解除集中隔離回傢途中,還是要做好必要的防護。
集中隔離時間需要延長嗎?
時不時出現一起解除隔離後卻確診的消息,雖然數量很少,但還是會引發一些人的恐慌。因此不少網友建議,將集中隔離的時間增加,有必要延長隔離的時間嗎?
有疾控專傢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14+7”或“14+7+7”的隔離時間能防止出現這種情況,但沒必要在全國進行推廣。因為這種情況依然是個例,每天入境人員眾多,還需要考慮經濟、人性化等各種原因。
之所以出現解除隔離後確診的情況,一來與采樣的部位、采樣的質量等有關,二來與病毒進入人體後的臨床表現有關。
因此,為瞭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可以 一方面提高核酸采樣的規范性和準確率;一方面在解除幾種隔離後,強化入境人員的防護意識。
比如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須乘坐時建議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不要摘下口罩和其他人交談,回到傢中可自行再進行隔離,先與傢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以防萬一。
雖然新冠病毒足夠狡猾,但是做足瞭防護措施,以及越來越多人註射新冠疫苗,咱們也不用太擔心此類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