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剛至,一些中老年人就開始著手進行冬病夏治。李大爺很早就患上瞭心腦血管方面的慢性病,聽棋友說起冬病夏治頭頭是道,再聽三伏貼簡直堪稱神貼,心裡也有瞭嘗試的想法。
誤用三伏貼,大爺惹麻煩上身
三伏貼講究在盛夏之際,也就是一年最熱的時候,用中藥敷料貼在人的關鍵穴位或經絡上,以求祛濕辟邪,調整體內的陰陽環境,對於一些在冬季經常反復發作的疾病有扶正培本之效,同時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
李大爺聽藥店人員講解三伏貼很適合他這種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因此便買瞭一盒。結果,這一試出瞭大問題。李大爺叫老伴把三伏貼敷背上,雖然三伏貼有穴位標註,但他老伴歸根結底不是專業醫生,隻能比劃出大概的位置。
三伏貼一般講究三到六小時後取下,好方便人體吸收完裡面的中藥成分。但李大爺沒撐到三小時,就覺得背上隱隱作痛,撐不住瞭撕下來才發現,背上居然長起來水泡,並且因為撕下來動作太大,一些水泡已經開始潰爛。
別把三伏貼當做“神藥”
李大爺被送到醫院,很是懊悔,認為自己上當受騙做瞭傻事。給李大爺看病的醫生勸告他,三伏貼確實有效果,不過它是需要對癥下藥,更要專業人員看著貼。像李大爺這般沒找醫生“望聞問切”,自己私下治病的行為是很不妥當的。
三伏貼的來歷可追溯至清朝,民間有大夫借由經絡和中藥之學的道理,發明出來借由暑天正氣消解體內的病邪,從而使得冬日體寒身虛或者有慢性病的人好過一些。
而且三伏貼沒有那麼大的神通,可以包治百病。三伏貼有其專門的適用人群,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呼吸道或者肺部有問題的人群,主要就是慢性支氣管炎,鼻炎或者咽炎等,一些體虛怕涼、免疫力較低的人群也可以嘗試;
另一類就是關節有暗病的人,一到冬季,他們穿再多也擋不住關節會受涼怕疼。
所以,像李大爺這般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想要嘗試三伏貼,就得去專門正規醫院詢問大夫是否適合,有嚴重心臟病的人群最好不要貼敷。
三伏貼冬病夏治,科學嗎?
三伏貼和《黃帝內經》中的“冬病夏治”有著密切的聯系,李大爺聽完醫生的講解後,不由對冬病夏治有所疑問。
對於大爺的疑問,醫生認為冬病夏治是有一定道理的,隻不過咱們夏天養病時,得要明白什麼是“冬病”。“冬病”主要指一到寒冷季節,身子受涼受冷,一些疾病反復發作,會有明顯加重。等到暖和季節,病情又可以得以緩解或控制。
冬病夏治是中醫摸索千年得出來調整體內陰陽的道理,它符合季節變化和人體病情發展的規律,卻不適合每個人。像有些人,肝火旺身子虛,強行進行冬病夏治,無異於“火上澆油”,身體裡面的火氣更勝,反而不利於修養。所以,冬病夏治和三伏貼一樣,有道理,但得分人處理,做到對癥下藥。
小兒養生,更得慎之又慎
小孩身體免疫力低,傢長想著三伏貼以及冬病夏治的神奇之處,就開始張羅著頭伏排隊給小孩貼中藥。實際上,三歲以下的孩子並不建議貼三伏貼,因為中藥敷料裡頭有些藥性帶著較為強烈的毒性,“入藥皆有三分毒”就體現在這裡。
部分成人尚且承受不住三伏貼的熱性,會有較強烈的過敏或紅腫反應,嚴重時候皮膚還是起泡、灼傷、潰爛。所以小兒冬病夏治,最好還是從飲食、生活做起,少貪涼多休息。治療方面,傢長得保持理智,不要輕易被冬病夏治的誇張效果所唬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