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經常提到陽氣這個詞,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它到底指的是什麼?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真的存在嗎?
其實陽氣是中醫理論中的,是一種看不到的能量,一個人精神好,有勁兒,說明他的陽氣是足夠的。我們還可以把陽氣當成一種生命力,從兒童到成年,是一直上升瞭,而到瞭中年以後,陽氣就開始下降瞭。這個時候身體就容易生病,也容易怕冷。
陽氣還是一種推動力,如果體內有瘀滯、堵塞的地方,就需要陽氣運化它,把它化開,若長期淤堵,陽氣不能通過,身體就會虛弱、衰竭,甚至死亡,就像一個人長時間活在陰暗的地方,他的身體是不健康的。
當然,陽氣也是需要調和的,與它相對的就是陰氣,隻有二者相互作用,保持平衡,我們才有積極的、向上的、充滿朝氣的身體。
本來,身體健康的人是不用愁陽氣不足的,可是,在後天的生活中,陽氣漸漸被消耗,這才出現瞭陽氣不足的情況。要知道,陽氣不足,人就等於廢一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怕冷、易生病、精神不佳、食欲低下、久病容易復發等,令人十分頭疼。
那麼,男性的陽氣是如何“溜走”的呢?
生病、創傷後,修復身體需要陽氣
人生在世,難保哪一天會生病、受傷,身體內部或外部出現傷口,這個時候就會調動陽氣,依靠醫學幫助和人體自帶的恢復力,使傷口和病痛慢慢康復。陽氣充足的人這個時候好處就體現出來瞭,他們生病後恢復的速度更快,受傷程度更輕。
工作、運動、情緒,不斷消耗體內的陽氣
從事體力勞動,長時間在戶外工作,體內的陽氣會逐漸減少,感覺身體越來越累,四肢越來越沉重。運動也會消耗陽氣,尤其是不當運動,明明不具備那個條件,卻還拼命邁開雙腿,一直到第二天都恢復不過來。還有情緒,若壓力太大,過於焦慮,晚上睡不著,陽氣也會溜走。
周圍環境溫度過低,陰冷潮濕
冬天溫度較低,白天時間縮短,容易陽氣不足,尤其是四肢,總是冰冷的,如果生活在河邊、海邊,加上濕氣,陽氣就不足以支撐機體運轉,身體會顫抖、乏力,臉色蒼白,精神欠佳,就像被抽走的能量。
除瞭以上幾點,年齡增長、衰老也會導致陽氣虧損,就像《內經·靈樞》上說的:“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難怪體內的陽氣會減少,原來和很多因素有關,那麼大傢在生活中就要註意瞭。
陽氣不足的男性,如何判斷?
又累又懶——精神疲乏,不想動彈、說話,晚上容易失眠,白天四肢乏力,還有健忘、急躁等表現,整個人慵懶沒精神,就像被擱淺的魚。如果檢查身體沒有什麼大問題,可能是陽氣不足瞭。
不抗凍——陽氣充足的人四肢是溫暖的,睡覺不怕冷,在冬天都容易出汗,反之,則活動力減少,能量不足,產生的熱量也會減少,身體十分怕冷,晚上睡覺被窩總是涼的,還容易淌腳汗。
舊疾經常復發——缺少陽氣的推動,體內很容易出現淤堵,以前受傷過、產生過炎癥的地方,很容易復發,比如說關節炎、腸炎、胃炎、痛風等。若不能提升陽氣,這些部位將遲遲不能恢復正常功能。
陽氣不足的男性,要從兩個方面提升陽氣
生活保健,養成健康的好習慣
這類人群要註意生活保健,適當鍛煉,盡量讓身體動起來,例如拉筋、跑步、打圈、吹樂器、拍打身體、曬背等等,調動器官功能,加快氣血運行,保持活力。
白天要好好運動,晚上要好好睡覺,不能睡得過遲,最遲不超過12點,防止妨礙陽氣收斂,過度消耗剩餘的陽氣。同時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太冷,根據溫度變化挑選合適的被褥,怕冷的人可以用電熱毯、熱水袋、穿襪子、開空調等方式取暖。
此外,白天還要註意不能貪涼,尤其是清晨和傍晚,陽氣上升和下降,要避免風吹雨淋,不貪吃冷飲和生食,再熱都不能沖冷水澡。
對癥治療,生病瞭盡快調理身體
體內陽氣不足瞭,也有可能是某個部位存在病灶,把病邪驅散,陽氣就能動起來,這類人群要積極調理五臟六腑,提升吸收和消化能力、代謝能力、排毒能力,具體怎麼補,怎麼調理,要咨詢醫生,不能亂吃中藥和營養品。
調理身體要有耐心,用足療程,也可以結合體外熱敷、針灸、浸泡等方法,加快病情恢復速度,等到身體調理好瞭,補充的陽氣就能更好地為人體所用。
其實除瞭以上兩點,做開心的事情、看美好的事物,也能調節心情,提升陽氣,就像父母和老師給孩子的鼓勵,有時一句話就能讓人內心暖暖的,情緒低落的時候,看些開心的視頻,熱心幫助別人,內心也能獲得積極的能量,其實這些都是補陽的手段。
提醒各位男性,想食補,一定要吃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不可盲目,不要迷信“以形補形”,多半是騙人的,還不如吃些雞蛋、牛奶、牡蠣來得可靠。
參考資料:
[1]什麼是陽氣?為什麼要補陽氣?怎樣補陽氣?·北青網.2021-02-27
[2]陽氣不足,人難長壽:把陽氣補回來,用上這五招·人民網.2019-02-21
[3]人到四十,陽氣不足;四十不補,五十受苦!補陽氣大法,全在這!·健康時報.2017-10-24
[4]春來瞭!養生防病先養陽,記住這“三要三不要”·北青網.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