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和老師就告訴我們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我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難不成還能讓我們多活幾年、不生病?當然,誰都希望壽命長一點,活得久一點,尤其是步入老年期以後,越發舍不得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大多數人隻能活到七八十歲,隻有少部分群體能活到九十多、一百多歲,這類人也被稱為高齡老人,更多的人從四十多歲開始身體就走下坡路,各種慢性病纏身。
這個時候,人們或許就開始反思瞭,是不是當初健康生活,保持好習慣,自己就不會有那麼多病痛,壽命也能得以延長呢?
長壽到底和什麼有關?能把這些理解透徹瞭,或能離長壽更近一步
壽命和疾病有關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鬱金泰團隊進行瞭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有八大疾病對長壽的影響非常大,而這些疾病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包括:
動脈硬化、癡呆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絞痛、缺血性心臟病、靜脈血栓栓塞
體內的壞膽固醇越多,血管越容易病變,由此引發的一連串問題,給心臟、大腦都會造成損傷,對患者的壽命也會造成影響。
壽命和教育程度有關
高知群體更容易長壽,因為他們更關註自己的身材、體重、情緒,也有更多的知識儲備,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再者,從癡呆癥角度來說,它主要和腦神經退變有關,而在高知群體中,他們的大腦從來不間斷學習、思考,就像機器一樣,越用越靈活,另外,他們的生活條件會更優越,有足夠的經濟實力。
壽命和基因有關
在動物試驗中發現,能活多久和基因遺傳有關。相信大傢也發現瞭,很多高齡老人的族人都很長壽,沒有什麼大毛病,而若是得瞭遺傳病,可能從小就體質不太好,壽命也會受到影響。
壽命和生活習慣有關
哈佛大學發現瞭延壽10年的關鍵,那就是有沒有建立5種好習慣。
這項研究分析瞭11萬人,考慮瞭眾多因素,然後再將死亡風險進行對比,最後得出瞭這樣的結果。
到底是什麼樣的好習慣呢?
不吸煙
不過量飲酒
規律的運動(中高強度)
健康飲食
控制體重
大傢可能覺得很熟悉,這不就是我們經常談論的那些話題嗎?基因、教育程度,我們可能沒辦法控制,但是疾病和生活習慣,應該在我們的控制范圍內,若想降低疾病風險,應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不吸煙、遠離二手煙、在35歲前戒煙
年輕的時候可能沒啥感覺,但是香煙的危害是一步步積累的,等到瞭75歲以後,得肺癌的風險非常高,而且吸不吸煙,二者的預期壽命也是不一樣的,想長壽應遠離香煙。
不過量飲酒,但也不要迷信適度飲酒養生
酒這個東西,能戒則戒,實在遇到喝酒的場合,盡量少喝點,酒精是一類致癌物,進入人體沒什麼好處,平時不喝酒的人,不要抱著消愁、調節氣氛、擴大社交的心態去飲酒,平時愛喝酒的人,應盡量減少飲酒。
運動,重要的是長期堅持以及保持強度
以往我們說,隻要身體動起來就是好的,若要追求更高的運動收益,防病控制慢性病,那就要增加強度瞭。運動的好處有目共睹,有沒有堅持運動,五十歲後差別很明顯,建議大傢長期運動。
管不住嘴巴的人,可能吃出癌癥
比如說上面提到的煙、酒,其實就是管不住嘴,還有吃肉、喝奶茶、吃咸菜,很多不好的習慣都和吃有關,攝入的脂肪和糖太多,形成的炎癥增多,對肝臟、腸道、胃部等器官,都有一定風險。
肥胖是百病之源,管不住體重的人如何掌控人生
肥胖的人更容易生病,體內的炎性細胞更多,更容易出現骨骼、腸道、膽囊、胰腺問題,而且它還是很多疾病的高危因素,長期保持超重體重的人,壽命也會大打折扣。
55-65歲,是能否長壽的“關鍵十年”
55歲以後明顯感覺自己老瞭很多,就像從白過渡到黑,55-65就是灰色地帶,是長壽還是短壽,可能就看這十年怎麼過,有沒有建立好習慣。
《美國醫學會雜志》在研究中年人時發現,55歲以後不管是機能還是心理,都來到前所未有的階段,是銜接下半生道路的重要一段路程。
這個時候人們可能出現健忘、失眠、肝火旺、血壓高、關節痛、心臟不舒服、乏力等多種問題,可以說是“數病齊發”,讓人忍不住問一句,自己的身體到底是怎麼瞭?
如果重要器官出現問題,對身體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甚至會和器官衰竭、癌癥為伴,因此,這個十年一定要重視身體,好好保養,養成健康的習慣,能在年輕時就保持好習慣,那就更好瞭。如果還是不註意,最後的痛苦可能就要自己承受。
參考資料:
[1]55~65歲是承上啟下的“長壽關鍵期”,這10年請做好5件事·健康時報.2022-02-26
[2]研究表明:壽命長短取決於基因遺傳·參考消息.2021-04-07
[3]中國學者大規模研究揭示影響長壽的關鍵因素·中國新聞網.2021-07-26
[4]哈佛大學研究顯示,5種生活習慣或可延壽10年以上?讓醫學大數據給你解答·健康報.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