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一個很小的癥狀,大多數人都會忽視,沒想到醫生卻說很嚴重,自己要不要相信呢?其實這種事情每個人都會懷疑,很正常,但是,醫生看病不僅僅看某個一個癥狀,他還會結合其他癥狀、病史、檢查單等綜合判斷,有時還能救你一命。
看似無關緊要的癥狀,沒想到是心梗!給大傢分析兩個案例,值得深思
第一個案例:
呂先生年紀不大,今年還沒到四十歲,最近溫度不太穩定,他感覺喉嚨有些疼,於是自己找瞭藥吃,沒有好轉,隨後到醫院看診。醫生詢問病史時發現呂先生的狀態不太好,正在冒冷汗,給他測量瞭血壓,也是正常的。
會不會是心梗呢?醫生果斷為患者做瞭檢查,果然發現不對勁的地方。經過一番治療,呂先生沒有出現兇險的情況,很快就恢復出院瞭,不敢相信,如果他再拖兩天來,又或者醫生隨便給他開瞭點藥就回去,會發生什麼情況。
第二個案例:
宋大媽感覺喉嚨不舒服,心想自己是不是卡瞭魚刺,於是到醫院檢查,醫生並沒有發現魚刺,但是宋大媽還是覺得喉嚨難受,傢人不放心,於是打算帶她到別的科室看看。
正走著,宋大媽突然暈倒在地,正好有值班醫生聽到,趕緊把她推到搶救室,最後成功搶救回來。原來宋大媽不是被魚刺卡住瞭,而是心梗犯瞭。
看瞭以上兩個案例,大傢可能很疑惑,心臟的問題為啥跑到喉嚨上去瞭?這是因為心梗發作時缺血、缺氧,心臟會疼痛,上面的神經將蔓延至咽喉,於是咽喉也感覺疼痛。若沒有呼吸道疾病,卻突然感覺咽痛,要懷疑是心臟出現問題。
除瞭喉嚨痛,還有其他“求救信號”,但願你能發現
- 肩膀疼
- 腮幫子疼
- 莫名煩躁
- 嘔吐
- 狂冒冷汗
- 心臟狂跳
- 打飽嗝
沒錯,就是這些看起來很普通的癥狀,如果沒能及時察覺,後果不堪設想。還要提醒一句,有的患者感覺自己不舒服時會吃一些急救藥,但若是15分鐘還不能緩解,別猶豫,抓緊時間就醫。
心肌梗死,要面對“三個難題”
心律失常:心臟跳動平時是有規律的,就像士兵列隊般整齊,可是心梗後隊伍一下子亂套瞭,大傢不聽指揮亂走,亂哄哄的,一點章法都沒有,於是心臟就不能正常工作。
休克昏迷:簡單來說就像汽車動力不夠,拼瞭命想要上坡,但是馬達帶不動,血液輸送不到上方,心臟就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循環,最後血壓下降,汽車就熄火瞭。
心力衰竭:心肌細胞數量有限,且不會再生,如果吃藥後短暫地恢復瞭,不要認為自己沒事瞭,因為死亡的細胞沒有恢復,此時依然很危險,若不及時救治,或到處走來走去,情況十分危險。
心梗犯瞭,應該怎麼做?趕緊吃救命藥?拍打心臟急救?趕緊走去醫院?
平時再冷靜的人,當身邊的人遇到意外時也會手忙腳亂,腦子一片空白,可能連自己的手機號都記不清。但是這個時候患者的情況很危險,若是哪一個舉動做錯瞭,隨時會威脅生命,讓本來還能被挽救的生命徹底陷入黑暗。
首先,不要胡亂拍打患者的後背和胸口,再憋悶、揪心也不要拍打,也不可用力咳嗽,一方面是這麼做無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可能加重患者不適。
其次,要不要給患者吃藥的問題。硝酸甘油不一定能救命,若患者的血壓已經很低,這個時候再吃就十分危險瞭,沒有專業醫生指導,不要隨便給患者胃藥。
最後,感覺身體好點瞭,以為自己好瞭,或者病情不嚴重,於是選擇走著去附近的醫院,這種行為也是錯誤的,因為此時運動有可能加重心臟負擔,讓心臟的情況更壞。
到底應該怎麼做,相信大傢已經瞭解,那就是打電話求救,冷靜說出患者的情況,利用身邊有用的東西緩解患者不適。患者要絕對臥床,不可來回走動,減少說話和喝水,若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不要隨便給患者做胸外按壓。
不想心梗“二上門”,一定要規范用藥,長期用藥幹預,定期檢測血脂,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最好半年查一次。同時還要知道自己這個年齡段的目標,要降到目標值以下才好。
有的網友問,自己平時檢查身體,一直好好的,怎麼樣知道自己是否有心肌缺血的情況呢?其實,光做血液檢查、心電圖還不夠,它們隻能輔助排出,一般在發作的時候才會顯示明顯異常,若還沒有發作,可能查不出來。對於高危人群,還是建議做CT或造影,結果更加準確,不過這兩項檢查不宜作為常規檢查。
不想心臟出現問題,要健康生活,控制好慢性病,已經發生過心臟病的人,更要註意保養,不可做“傷心”之事。
參考資料:
[1]之前體檢都正常,卻突發心梗猝死!醫生:檢查項目選錯瞭·光明網.2022-03-28
[2]心梗發作,這些偏方隻會害瞭你!丁香醫生.2017-05-19
[3]女子喉嚨刺痛竟是突發心梗·武漢晚報.2016-10-13
[4]男子一覺醒來咽喉痛,細心醫生揪出心梗元兇武漢晚報.2021-11-16
[5]害怕心梗“二進宮”?聽院長怎麼說·健康報.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