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傢都有過掏耳屎的經歷,耳朵癢的時候用挖耳勺撥弄兩下,掏出一塊相當大的耳屎,看起來也非常的解壓。但是總歸來說,掏耳朵是對耳道的一種刺激傷害行為,並且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此不推薦大傢做這種事情。不過,耳屎的一些狀態,卻的確能夠實實在在地反映出耳朵的健康情況。
如果有細心觀察的朋友不難發現,不同的人掏出的耳屎,在形態和氣味上也有區別,大部分人的耳屎都是幹燥且成塊的,但也有一部分人的耳屎,又濕又黏,甚至還呈現出液體狀,這是不是代表耳朵裡存在疾病?
耳屎又濕又黏,說明是耳朵生病瞭嗎?
耳屎的原型,是由外耳道軟佈部分的耵聹腺,所分泌出的粘稠物質,這些物質常年蓄積在耳朵內,幫助我們粘住從外界進入的細菌,灰塵,微生物等,然後凝結成團,也就形成瞭所謂的耳屎。
但如果一個人的耵聹腺體發達,導致耳屎中粘稠物質占比過多,耳屎就會呈現出一種又濕又黏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濕耳屎”,腺體的發達與否取決於先天性基因,自然濕耳屎的出現也隻是個體差異,並不能說明耳朵生病瞭。
由此,發現自己耳朵又濕又黏的朋友們,可以稍稍放心一下瞭。另外,雖然濕耳屎並非是疾病的體現,但一些其他狀態的耳屎,的確有可能是耳朵生病的“先兆”。
出現類似情況的耳屎,需要警惕耳朵的健康
首先是黑色的耳屎
一般來說,如果耳屎呈現出黑色,則說明其在耳道裡滯留的時間太久,腺體中的脂肪氧化變黑,導致黑色耳屎出現。這種情況是比較正常的。
但是,如果耳朵裡頻繁地有黑色耳屎脫落,就要擔心耳朵的健康問題瞭,有可能是因為耳道淤血變黑氧化所形成,有耳道受傷的可能,建議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比較好。
帶有血絲或者血色的耳屎
如果耳屎中帶血,自然是異常的體現,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掏耳朵過於頻繁而導致耳道受傷。一般情況下,耳朵裡的耳屎會隨著我們咀嚼和運動的狀態而自行脫落,並沒有頻繁去主動清理的必要,再次提醒大傢,最好不要養成掏耳屎的習慣。
流膿或者呈現液體狀的耳屎
如果耳屎的狀態已經超過瞭濕黏的范疇,甚至已經呈現出膿液狀,也是異常的一種表現,有可能是蟎蟲或是細菌感染造成的,比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癥狀,如果出現類似的異常耳屎,同樣建議及時前往醫院耳鼻喉科做好抗炎治療。
綜上所述,耳屎的形態,一定程度上是耳朵健康狀況的體現,但並不是所有的耳屎都代表疾病,適當地瞭解區分為好,另一方面,不少朋友都抱怨自己耳朵總是很癢,但掏瞭掏卻啥也沒有,如果經常出現這類情況,也需要對部分疾病進行提防。
耳朵很癢卻總掏不出來?可能是3種病來犯
造成這種情況的3類疾病,分別可能是皮膚過敏,耳道炎癥以及代謝疾病。
皮膚過敏。例如皮膚蟎蟲過敏,灰塵過敏等,如果不小心導致過敏源進入耳道,刺激到瞭耳朵內壁的皮膚,也同樣也會引發過敏癥狀,導致瘙癢但掏不出的情況出現。一般情況,過敏癥狀還會伴隨皮膚紅腫,呼吸不暢的情況出現,要註意識別。
耳道炎癥。比如上文提到的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炎癥因子聚集導致流膿的耳屎增加,持續黏著在耳道內壁造成刺激,也會導致瘙癢的情況出現。如果長期存在類似情況,千萬不要嘗試著自己去掏,以免進一步增加炎癥創面,加重病情,及時求助醫生才是最好的選擇。
代謝類疾病。比如說高血壓,高血糖患者等,皮膚下層的毛細血管眾多,而耳朵更是血管密佈,如果存在代謝疾病癥狀,並發的皮膚瘙癢情況也會蔓延到耳朵,導致耳道瘙癢卻掏不出的情況頻繁出現。針對代謝病患者來說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如果實在是癢得難受,可以通過輕拉耳垂,或者叩擊牙齒的方式來緩解,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
耳朵的健康狀況,從耳屎的狀態可以看出來,大傢可以對比自查一下,多多關註耳朵的健康,另外,如果經常出現耳朵發癢卻掏不出的情況,也不要一直去掏,以免傷害耳朵,采取拉伸耳朵,按摩等正確的止癢方法,嚴重情況下求助醫生,才是正確的做法。
參考資料:
[1]張蕭蕭. 看耳屎能識別健康狀態!正常的耳屎長這樣……[J]. 人人健康, 2021.
[1]諶洪勛, 高平, 劉劍. 關於耳屎你瞭解多少[J]. 健康必讀,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