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有言道:脾主長夏。夏季炎熱的氣候,飲食不節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健康。而脾喜歡溫暖的時候,在夏季也能調動人體內的氣血循環,養好身體。但偏偏很多人在夏天會做一些傷身的事情,帶來脾虛的問題。而老話說“脾不好,人就廢一半”,頗有一些道理。
老話說“脾不好,人就廢一半”,啥意思?
脾被視為“後天之本”,能夠參與消化,代謝、氣血循環等多個生理活動。而脾虛的問題出現後,也可能讓人體出現很多的不適。比如在脾虛的人身上,多半會出現以下4種癥狀,如果你也有,建議盡早健脾、補脾。
脾虛者,多半會有4種“醜態”,自查你中沒中招?
首先,脾虛的人臉色容易蒼白,浮腫,舌苔發白
由於體內的濕氣過旺,脾虛無法正常代謝水濕,很可能導致氣血循環異常。舌頭的兩側可能會出現齒痕,而且還可能伴隨著面色發白、浮腫等問題,尤其是在眼瞼部位,更容易出現較深的眼袋。
第二種變化是消化異常
由於脾胃相互影響,在脾虛的人身上也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打嗝噯氣等癥狀,還可能伴隨著腹瀉、腹痛等癥狀,影響人們食欲不振。
其次,脾虛的人容易出現乏力、嗜睡等癥狀
身體內的水濕代謝異常,導致人體堆積較多的濕氣,會讓身體有一種沉重的感覺,不論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想睡覺。
第四種是排便異常
食物不能被充分地消化分解,很可能出現明顯的大便不成形、大便稀溏等問題。排便後回頭看一眼,如果發現大便不成形,並且很容易沾馬桶,多半是脾虛瞭。
假如你也在炎熱的夏季,身體頻頻出現這些異常的表現,或許暗示你脾虛瞭,要趁早健脾、補脾。而在這之前,就要和大傢講清楚,有3件事或許會“傷脾”,建議少做。
炎炎夏日,人們常做的3件事,傷脾不淺
第一件事:貪涼、寒濕重
脾主運化水濕,但它喜歡溫暖的地方,討厭寒冷、濕氣重。《內經》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止歸於肺。”夏天人們愛吃的冰飲料、冰西瓜都是脾不喜歡的東西。偶爾吃一點沒事,經常吃也可能損傷陽氣,導致脾胃受損,帶來脾虛的問題。
第二件事:久坐、不運動
長時間坐在空調房內,缺乏鍛煉,首先會帶來寒濕之氣重的問題,其次也會影響人體內的氣血循環。黃帝內經中提及“久坐傷脾”,坐著不運動很容易帶來消化不良、脾胃血液循環減少的問題,時間久瞭也易脾虛。
第三件事:悲傷,鬱鬱寡歡
心脾兩虛的人,很容易出現睡眠質量差、失眠多夢、乏力等癥狀。經常處於負面情緒下,悲傷、低落、抑鬱等情緒也可能損傷脾臟,引發脾虛。隨之而來的就是脾胃受損,影響睡眠質量。
炎熱的夏季,這些事情可能不少人都在做,但在不知不覺中,脾臟也受到瞭不小的傷害,如果你能趁早糾正這些壞習慣,或許也能改善脾虛的問題。
夏季養生,以脾為先,教你怎麼做
想要在夏季養生,舒適、健康地度過這個夏天,還是要以健脾、補脾為主,試試2個方法。
其一,讓氣血動起來
身體內的氣血調動起來瞭,也能讓更多的氣血流向脾,也有助於調節人體內的水濕之氣,健脾養脾。在運動鍛煉之餘,可以通過茯苓、赤小豆、芡實等祛濕、利水健脾。
除瞭鍛煉和飲食,按摩特定穴位,也很重要。平時存在脾虛問題的人群,可以堅持每天按揉有助於健脾的穴位,或許也能因此收獲好處,比如合谷穴、內關穴等。在吃過飯之後,也可以按摩小腹,順時針揉腹也有助於讓氣血動起來。
其二,夏季逼寒以養脾
這個方法尤其適合體內濕氣重、誘發前面提到的脾虛癥狀的人群。在夏季艾灸,也能借助艾葉的純陽之氣刺激內關穴、足三裡穴等,有助於調理脾虛,逼出體內的寒氣,從而溫脾養脾,讓濕氣有所改善。
在國人身上,經常會因為一些因素誘發脾虛的問題。當你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一些脾虛的癥狀時,也應該迅速地反應過來。正所謂“脾虛人就廢一半”,長期脾虛也會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能夠在脾虛出現後,迅速地發現問題,並且糾正自己的一些傷脾的習慣,並且通過一些科學的方法來調理脾虛,相信也能讓健康收獲好處。脾逐漸強健起來瞭,也能讓人體內的水濕代謝更順暢,脾、胃、腎、肝等臟器也能得到積極的影響。
參考資料:
1、長夏將至,養脾為先。三招助你安然度夏·廣東衛視健康有道·2021-07-05
2、肥胖多“濕重”,根子在脾虛;三式“祛濕補脾法”,解救無數濕人!·科普中國·2020-05-21
3、防病秘籍!脾經暢通——重病、急病、怪病難上身·齊魯壹點·201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