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葉劍英前去拜訪朱德,不見警衛直接進門:怎麼沒人阻攔我?

  • 在〈1973年葉劍英前去拜訪朱德,不見警衛直接進門:怎麼沒人阻攔我?〉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 286

引言

1973年很平常的一天,葉劍英懷著復雜的心情前往朱德的傢,86歲高齡的朱德正在傢中舞文弄墨。

誰知,葉劍英到瞭門口卻沒有看見一個警衛,他徑直走瞭進去,納悶地問朱德夫婦,“警衛怎麼都不見人瞭呢,我就這樣闖進來,也沒人阻攔我?”

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微微一笑,回復瞭一句話。接著朱德讓妻子給葉劍英沏瞭一杯茶,並問他:“有何事找我?”。葉劍英說道,“想讓朱老推薦一位好漢,助我一臂之力!”朱德沉思片刻,緩緩起身,在書桌上的白紙上寫下一個人的名字……

那為什麼當天的警衛們都不在?朱德妻子回復瞭一句什麼話?朱德給葉劍英寫出的名字又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 人民軍隊亟需能人管理

1971年,毛澤東心中萌生瞭許多新想法,不僅想親自來領導軍隊,還決定重新起用一批被雪藏的革命老同志,並決心和這一幫老戰友共同執掌軍隊。

其實,毛主席在狠抓軍隊這件事情上已經考慮瞭很久,他一直對軍隊放心不下,擔心軍隊遲早會出問題。

之所以毛主席會有這個想法源自於1970年的“八一”社論的修改風波。此前的政治局會議上還有委員們因為要不要改變以往的提法發生瞭爭執。

周恩來總理實在拿不定主意,隻好把討論稿呈遞給毛主席親自審定。毛主席的意見是按政治局的討論意見來修改,並命人將“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締造和領導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毛主席和”這四個字去掉瞭。

這件事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去瞭,但毛主席內心對這樣的社論提法很在意。

1971年8月,毛主席在其南方巡視的講話中說到:“我不相信我們的軍隊會造反,畢竟軍以下還有師、團,還有司、政和後機關,任何人都調不動軍隊來幹壞事。但是革命勝利之後,軍隊的事情我管得太少。所以,我現在要開始管軍隊瞭……”

毛主席在土地革命的戰爭時期就提出瞭“槍桿子裡出政權”。但他也很清楚地認識到槍桿子再厲害,還是基於黨的領導之下,他曾經鮮明地指出:“黨指揮槍,決不允許槍指揮黨,這是我們的原則。”

1973這一年,毛澤東剛好80歲,身體健康狀態大不如從前。

為瞭國傢的長治久安,毛主席深刻反思的同時也急於安排好下一代領導人。當時的葉劍英正在主持軍委的工作,他認識到,林彪掌管軍隊工作十餘年,許多問題積重難返。葉劍英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重點整頓軍隊,肅清流毒,提高軍隊戰鬥力。

葉劍英認為,軍隊的領導班子,特別是大軍區的領導班子,是軍隊的“上層建築”,而基層部隊是軍隊的基礎。軍隊必須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軍隊的領導權也必須掌握在可靠的領導人手裡。

可如何才能加強軍隊領導班子的建設?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需要請什麼樣的人來坐鎮?這可有點難倒葉劍英瞭。所以和朱德司令有交情的葉劍英想聽聽朱老總的意見,於是就有瞭文章開頭那一幕。

葉劍英看不到任何警衛站崗,問瞭朱德的妻子康克清,才知道警衛們都被朱德“趕”出去看演出瞭。瞭解瞭葉劍英的來意之後,朱德想瞭一下,立刻心中有瞭一個合適的人選。他站起身,走上前,在紙上寫下三個字:“鄧小平”。

抗戰時期的鄧小平擔任過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後又擔任129師的政委。解放戰爭時期的“劉鄧大軍”更是無人不知,進軍大西南的鄧小平又擔任過西南局書記。

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又是“五馬進京,一馬當先”的人物之一,協助周總理作出過很大的貢獻。

臨危受命復出 八大軍區司令執行對調

從1949年到1973年,新中國已經走過瞭二十四個年頭。同年12月,毛主席將在心中醞釀許久的一個決定“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準備實施。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1973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這一次會議將共產黨的最高核心領導人數由上一屆的5人增加到9人。葉劍英和朱德兩名元帥就是此次被加入瞭政治局常委,葉劍英主持軍委的日常工作。但當時的黨內鬥爭極其激烈。

1973年,在江西完成瞭自我改造的鄧小平回到瞭北京。鄧小平能夠重回北京開展工作,周恩來功不可沒。

在1972年年初的陳毅元帥追悼會上,毛主席稱贊陳毅是個好同志,同時表示鄧小平同志的問題也隻是人民內部矛盾。聽聞此話的周恩來認識到這是一個轉機。

隨後鄧小平得知消息,並於1972年8月寫信給毛主席,表示對自己的問題有瞭深刻的認識,希望自己能夠繼續為黨和人民做工作。

接到信件後的毛主席很快同意瞭鄧小平的請示。於是,鄧小平在江西的改造生活結束,於1973年2月回到瞭闊別三年的北京。

1973年3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的提議之下,準許恢復鄧小平國務院副總理職務。在同年的8月的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當選為中央委員。

有一次,鄧小平向毛主席匯報工作時,兩人不約而同地講到瞭八大軍區司令雄踞一方的問題,那時的鄧小平剛剛恢復工作沒多久,毛主席問鄧小平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

鄧小平想瞭一下,把自己面前的茶杯和毛主席面前的茶杯相互調換瞭位置。毛主席看瞭看,微微一笑:“咱倆啊,英雄所見略同!”

毛主席曾經和部下談話時說:“我們的軍隊也不純,軍隊裡也分派別!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知道的,我們的軍隊當中經常也有人在鬧亂子。”所以,在毛主席的心裡,對各大軍區司令的調整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瞭。

但毛主席心裡也很清楚,八大軍區司令的調整需要找到合適的機會。

在中央1973年12月12日的政治局會議上,會議才剛開始,毛主席就對政治局和軍委進行瞭嚴厲的批評,他說政治局要議政,軍委要議軍。如果政治局不議政,軍委不議軍,就會亂套。

會場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看著完全沒有思想準備的委員們,毛主席放緩瞭語氣說:“考慮瞭很久,我認為八大軍區司令員還是調整。”

至於為什麼要做調動,毛主席也說出瞭理由:“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搞久瞭,真的不行呢。搞久瞭,就油瞭。我聽說有好幾個軍區,政治委員起不瞭作用,都是司令拍板說瞭算。”

毛主席轉過頭對葉劍英說,“這個提議,是你們提的,我也贊成你們的這個調整。恩來和洪文兩位同志他們也贊成。”當時的鄧小平也參加瞭這一次的政治局會議。

對於他的列席,其他委員有不少感到詫異,但毛主席卻坦誠地宣佈說:“我批準瞭劍英同志請小平同志參加軍委來當委員。他能不能當政治局委員,等將來的二中全會再說。”

會後,政治局成員又轉到人民大會堂繼續開會,由周總理主持。會議一致通過鄧小平列席政治局會議和參加政治局工作,成為政治局成員和軍委委員,參與軍委工作。

接下來的幾天裡,毛主席陸續開會找軍區的負責人談話,所談的內容都是圍繞八大軍區司令的調整,另外他還重點向司令們介紹瞭鄧小平,毛主席說:“我們請鄧小平同志來當總參謀長。

不少人很怕他,是因為他辦事果斷。他是你們的老上司,並不是我個人請他回來的,是政治局請回來的。”

當年的毛主席前前後後接見瞭43個人,朱德總司令和剛參加軍委工作的鄧小平一直陪同在主席的身邊。當時的周恩來總理看到毛主席的會議效果不錯,趁熱打鐵,還讓一部分與會人員唱起瞭《三大紀律八項註意》。

毛主席稱贊大傢唱得不錯,讓大傢要牢記幾個註意,切忌搞軍閥作風,然後毛主席宣佈散會。所有人隨後進行瞭熱烈的分組討論,對中共中央對調八大軍區司令表示一致贊成。

當年,各大軍區司令員的調整情況如下:北京軍區和沈陽軍區的司令員對調;濟南軍區與武漢軍區的司令員對調;南京軍區與廣州軍區司令員對調;福州軍區司令員與蘭州軍區司令員對調。

在當時,全國共有十一個軍區,隻對調瞭其中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另外三個軍區如成都軍區、昆明軍區和新疆軍區司令員未作調動,因為他們的任職時間短。1973年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是中國軍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對中國軍隊的後期發展發揮瞭積極作用。

整頓迫在眉睫 百萬裁軍命令言出必行

1975年1月,鄧小平正式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任總參謀長,開始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上任後他就發現瞭中國軍隊的問題,提出瞭裁軍計劃,但沒人支持,不瞭瞭之。

1977年,鄧小平再次提出裁軍計劃,當時的部隊機關臃腫和人員過剩問題日趨嚴重。隻不過當年蘇聯在中蘇邊境佈下重兵,對中國虎視眈眈,中國軍隊不敢掉以輕心。

1979年年底,蘇聯和阿富汗的戰爭開打,中國的邊境壓力減弱。鄧小平在1980 年順勢提出裁軍,利用這個大好時機來減少軍隊開支,加強經濟建設。

自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裁軍計劃進入實施階段,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成為第一批被裁的軍隊。

1981年,在鐵道兵的精簡問題上,有不少的聲音支持保留鐵道兵,可以適當減員。可鄧小平毅然決然發出“不留一兵一卒!”的命令。

1982年年底,20多萬鐵道兵被裁,極少一部分人員並入鐵道部,鐵道兵自此退出歷史舞臺。與鐵道兵一並裁掉的基建工程兵也有將近50萬人。

1982年,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尚存423萬多,經過此前的精簡整編,臃腫情況有所改善。可鄧小平清醒地看到,軍隊軍官過多,部隊機構臃腫。

在1984年的國慶閱兵之後,鄧小平在11月的軍委座談會上堅定地舉起瞭一根手指,提出還要再裁軍一百萬。

百萬大裁軍就此拉開帷幕。與以往的裁軍不同,1985年的大裁軍與其說是裁軍,不如說是裁官。解放軍11個大軍區撤掉4個;35個軍裁掉11個;軍級以上單位裁掉瞭31個,師團級以上的單位撤銷瞭4054個;全軍共減員一百萬多人,60萬軍官必須在三年內退出現役。

在1985年的裁軍行動中,昆明軍區的老一輩領導人,發揚舍己為人的革命精神,堅決執行國傢命令,不計較個人得失,自願被納入裁撤名單。

“百萬大裁軍”最終迎來瞭大勝利。經此一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全世界的面前。軍隊人數少瞭,反而凝聚力更強,精氣神更足。

那些留下的軍人們都深深地懂得,每個人的肩膀上承擔的不隻是一個人的信念,同時還是曾經那些戰友的殷切期望。

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百萬裁軍計劃”絕不是一句口號,這個數字見證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性的改革,也讓全世界的國傢和人民看到瞭中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堅定決心。

結語

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其發展都證明,國傢領導人當下的決策是英明果斷且深思熟慮的,順應時代的改革隻會讓國傢和人民朝著穩步向前的方向邁進。全世界的發展洪流勢不可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中國人民一路走到今天,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最大的原因在於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優秀品質和優良傳統,才讓不敗的中國始終屹立於東方。

參考文獻

陳繼安.鄧小平與七位元帥[J].黨史博覽,1997(08):3-10.河硯.鄧小平與共和國將帥的故事之一:鄧小平與朱德元帥——共同的事業 相知與信任[J].中國供銷合作經濟,2002(08):7-8.袁小倫.毛澤東、鄧小平之間看葉帥[J].黨史縱覽,2006(12):4-12.李金明.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臺前幕後[J].湘潮,2005(01):26-31+1.馬寧,徐秉君.毛主席給我出字謎——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內情[J].百年潮,2013(03):32-35.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3.03.013.慕及.得罪人的事我來——鄧小平決策百萬大裁軍的臺前幕後[J].中國人才,2015(08):75-77.

呱呱資訊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6月14日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連結:https://www.guaguazixun.com/history/101024.html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歷史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顧偃開始沒有承認,但是他也沒有否認。答案顯然已經呼之欲出,顧廷燁更是傷心欲絕,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傢庭,他跪下抱著自己的父親,那個他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的父親,他想問問父親,為什麼要娶自己的母親進門,為什麼...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歷史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看古裝劇,尤其是皇帝劇、宮鬥劇,經常都會看到皇帝下令誅臣子九族,很多觀眾對此就有這麼一個疑問:誅九族說的是哪九族?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有關“誅九族”的二三事!“誅九族”不是“株連九族”很多人在歷史書...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歷史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近些年來,國產大女主劇,逐漸成為影視行業的主流,前有火瞭十年不止的《甄嬛傳》,後有令人回味無窮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這兩部大女主劇中,《甄嬛傳》的女主甄嬛是傢中嫡長女,身份尊貴;但是《知否》裡...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歷史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2017年,在天津日報報業集團舉辦的一場名為“菊壇春韻”的演出中,觀眾們發現瞭一個熟悉的身影——86版西遊記中“白骨精”的扮演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楊春霞。雖然此時的楊春霞已經年過花甲,但風采仍然不減...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歷史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可以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飛天探月的夢想,從明代萬戶的縱身一試,到火箭飛船的相繼放飛,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在飛天之路上付出瞭太多,每一位航天員的背後,都承載著祖國的希望與驕傲。但是有一個群體卻經常被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