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周恩來到哈爾濱視察工作尋找陳沂,總理:應該回北京看看

  • 在〈1962年,周恩來到哈爾濱視察工作尋找陳沂,總理:應該回北京看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 116

1962 年夏天,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陪來訪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崔庸健,來到哈爾濱訪問。

街頭的一次偶遇

正當總理的車隊路過哈爾濱的中央大街時,眼尖的鄧穎超突然指著路邊正在閑逛的一對夫妻模樣的人對總理說:“恩來你看,那是不是陳沂?”

總理順著鄧穎超手指的方向往車窗外看去,果然看到一個一頭花發頭發的中年男人,正挽著一個女人的手在街上行走。

雖然車子一晃而過,但總理還是認出瞭這個人,正是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陳沂和他的夫人馬楠!

由於總理正在陪外賓訪問,所以車隊不能停下。但在車子到達參觀的地點後,總理還是馬上交待黑龍江省委交際處的同志 :“請你們務必於當晚 11 點前找到陳沂,告訴他,我要見他!”

當天晚上,黑龍江省委的把陳沂夫婦領到瞭周恩來身邊。周恩來一見陳沂,馬上拉著陳沂夫婦坐到沙發上,第一句話就說 :“陳沂同志,你不是在齊齊哈爾嗎?怎麼來哈爾濱瞭?”

聽到總理這噓寒問暖的問候,陳沂的眼淚一下子流瞭下來。他告訴總理,今天自己是來哈爾濱看望妻子和孩子的,因為孩子不太舒服,所以他和妻子馬楠便上街給孩子買點藥,沒想到被正好路過的總理看到瞭。

此時的陳沂,正處在逆境之中。為瞭不讓這位有著“軍中文膽”之稱的才子繼續消沉下去,總理拉著陳沂的手鼓勵他說:“陳沂同志,你原來在上邊工作,現在到下面工作一段時間,將來再回到上邊來工作,工作不是就會做得好一些瞭嗎?”

周恩來的這幾句話,讓陳沂感覺到瞭久違的安慰和鼓勵,他的眼圈不禁又紅瞭起來。

總理連忙轉過話題:“最近毛主席對我講瞭司馬遷的故事,主席說司馬遷受瞭宮刑還寫出瞭《史記》,你陳沂一個共產黨員,難道還不如司馬遷這樣的封建社會的文人嗎?”

見陳沂不住點頭,總理又對陳沂的夫人馬楠說:“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你們夫妻像戰爭年代一樣相愛和相互扶持。我相信你們能做到,馬楠同志,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馬楠是個非常樂觀的女性,她馬上告訴總理:“總理放心,陳沂在給我的信中多次告訴我,一個熱愛黨的人,在任何情況下,他的意志都不會消沉的!”

總理這才放心地點瞭點頭,勉勵陳沂:“找個機會,你可以回北京去看看,看看這幾年北京的變化,看看你的老戰友。”

毛澤東稱他為“小陳毅”

陳沂原名陳毅,1931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黨內有名的才子。他出生在貴州一個書香世傢,其舅父是貴州圖書館的館長,這使得少年時代的陳沂,有瞭博覽群書的機會。

正是在舅舅的圖書館裡,他讀到瞭許多優秀的進步書籍,產生瞭尋找救國道路的想法。

1929 年,陳沂在上海讀書期間,聽過魯迅先生的幾次報告,這幾次報告對他的影響很大,從那以後,陳沂開始創作瞭一系列反映勞苦大眾生活的作品,同時也在上海的報刊上發表一些揭露黑暗現實的文章。

憑著這些文章,他加入瞭“左聯”,成為“左聯”中最年輕的作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陳沂離開上海,輾轉來到延安,投奔瞭革命。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親切地稱他為“小陳毅”,稱陳毅元帥為“大陳毅”,並說“兩個陳毅都是八路軍的才子”。

後來陳沂感覺和陳毅老總同名比較尷尬,於是把自己名字中的"毅"改成同音的"沂"字。

陳老總後來得知這一情況後,大度地說:“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著哩,你和我同名有啥子關系呦!俄國有大托爾斯泰,小托爾斯泰,法國有大仲馬,小仲馬。我看中國有個大陳毅,小陳毅,也可以嘛!”

陳沂是我軍少見的“文化將軍”。從參加革命那天起,這位當年上海中國左翼作傢聯盟最年輕的作傢,曾先後在根據地幾個報社擔任領導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新華社山東分社社長,大眾日報社社長,中共華東局宣傳部部長,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副政委等職。

解放戰爭中,作為四野後勤部負責人,陳沂為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後勤保障作出瞭卓越貢獻。

1950年,他出任解放軍總政治部首任文化部長,領導創辦瞭軍隊文藝刊物、組建瞭部隊文工團,八一體工隊、八一電影制片廠。

他還三次作為赴朝慰問團副團長,深入抗美援朝前線,被金日成授予“朝鮮公民”稱號,成為中國軍隊的文化使者。

1958年,任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解放軍畫報社社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在一千多名少將中位列第二。

南方人也能適應東北的環境

1958年3月,陳沂離開北京,來到齊齊哈爾工作。

陳沂對齊齊哈爾並不陌生。1946年6月,他作為中共西滿分局委員、分局宣傳部長兼西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在齊齊哈爾工作一年多,領導創辦瞭西滿日報和新華社西滿分社。

直到1947年9月,陳沂才離開齊齊哈爾,來到黃克誠所在的東北野戰軍後勤司令部,出任後勤部政治部主任。

陳沂來到齊齊哈爾園藝試驗站工作後,站長是陳沂當年的老部下,所以對陳沂在生活上十分照顧,但陳沂拒絕瞭這些照顧,和大傢一起吃大鍋菜,啃窩窩頭,住的也是和職工一樣的6平方米的宿舍。

宿舍裡除瞭一張床和一張桌子,就是一個衣箱和一包書,加上一個小收音機。

站長知道陳沂是南方人,怕他在齊齊哈爾這種北方城市生活不習慣,但陳沂卻說:“我雖然是貴州人,但自從參加革命後,長期在北方工作,所以你不用擔心我不習慣北方的生活。

再說人的可塑性是很強的,齊齊哈爾也生活著不少南方人,他們不也是慢慢習慣瞭這裡的環境的嗎?”

被總理接見後,陳沂工作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更足瞭。雖然東北的冬天很冷,環境也很惡劣,但卻充滿瞭樂觀主義精神。

有一次,他和另外幾位同志一起給單位運煤,有位同志嫌工作環境不好,情緒不高。陳沂便跟他開玩笑說:“你臉上怎麼總是有灰呀?”

那位同志不明其意,用衣袖揩揩臉說,“我臉上沒有灰啊?”陳沂哈哈大笑道:“我是說你怎麼整天愁眉苦臉的,就像撲瞭一層灰。”

那位同志白瞭陳沂一眼:“這裡工作條件這麼差,能笑得起來嗎?”陳沂乘機開導這位同志要胸懷放開些,樂觀一點,後來這位同志果然開朗瞭許多。

在齊齊哈爾工作的這幾年,妻子馬楠每隔兩三天就會給陳沂寫信,這些信給瞭陳沂極大的安慰和力量。

在一封信中,馬楠告訴陳沂:“我最親愛的丈夫,我們在戰爭年代是共過患難、同過生死的戰友。你知道,忘記過去,忘記過去,這是使自己愉快起來的最好方法,你不是最崇拜朱總司令嗎?那你一定要學朱總司令的‘肚量如大海’!”

陳沂來到齊齊哈爾不久,馬楠便經組織同意,帶三個孩子從北京調到哈爾濱,任市文化局副局長。

哈爾濱離齊齊哈爾很近,一傢人相聚的機會多瞭起來。正因為如此,總理才會在哈爾濱的街頭“巧遇”到陳沂。

“小陳毅”在上海

在總理的關心下,陳沂不久後調到黑龍江省文聯,擔任副主席一職。

1979 年6月,陳沂被組織調到上海市委工作。他一到上海,就馬不停蹄地走訪瞭上海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和理論界的許多老同志,聽取他們的意見,盡力為這些老同志解決遇到的困難。

當時有幾位老同志還住在條件很差的弄堂裡面的“亭子間”裡,陳沂拜訪他們時,隻能步行登門,還要爬上搖晃的樓梯,這對血壓很高的陳沂來說,每次爬這種亭子間,都是一種挑戰,但他仍然在三個月的時間裡,走訪瞭上百名老同志,讓這些老同志十分感動。

在上海,陳沂制定瞭一個規矩:隻要在傢,來找他辦事的人從不拒絕,不管是平頭百姓,還是部門領導,一律開門接待,一時在上海傳為美談。

陳沂經常告訴身邊的同志:“越是平頭百姓想見主要領導,越說明這些群眾受到瞭大委屈,在這方面,我是深有體會的。所以我們這些領導決不能高高在上,要和百姓保持血肉聯系,盡可能幫他們排憂解難,這是黨的好傳統……”

在上海工作期間,陳沂每天都會接到許多群眾來信,每封信他都要親自過目。對於很多群眾反映的問題,他都會作出批示,迅速轉有關部門辦理,並要這些部門每周向他匯報執行落實情況。

有一位上海老作傢,其住房仍被人侵占瞭很長時間,嚴重地影響到瞭老作傢的工作和生活。

老作傢沒辦法,隻好找到陳沂的傢裡訴苦,陳沂馬上通知老作傢所在的街道,以及房管所、公安派出所的領導就地開會,當場便把這一拖瞭好幾年的問題給解決瞭。

老作傢十分感動,要送一面錦旗給陳沂,陳沂安慰老作傢說:“你的心情我很能理解。要說送錦旗,應該是我送給你,是你讓我們看到瞭工作中的不足啊!”

上海是陳毅元帥工作過的地方,如今原名“陳毅”的陳沂來到上海擔任主要領導之一,也算是一種巧合。

陳沂在上海工作期間,經常給身邊的工作人員講述他的陳毅老總之間的趣事。

1952年,陳沂隨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從朝鮮慰問歸來後,到上海向上海人民作抗美援朝報告,並動員人民群眾向志願軍捐獻飛機大炮。

當時陳老總就坐在臺下第一排,在陳沂作報告時,多次帶頭鼓掌。報告作完後, 陳沂發現臺下坐著的陳老總,急忙走下臺向陳老總敬瞭一個軍禮,然後謙虛地說:“你怎麼也來聽我這個講話?”

陳毅反問道:“我怎麼就不可以來聽你這個講話?聽前線回來的人講話比看報紙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

當天晚上,陳毅邀請陳沂到他傢裡吃四川菜。在客廳的沙發上,兩個人談起動員群眾給志願軍捐獻飛機的事情。

陳沂向陳毅提出一個問題,他們在西安做瞭報告後,著名演員常香玉帶頭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拍賣瞭孩子的金鎖和首飾,又賣掉瞭自己的房子和劇社僅有的一部大卡車,用瞭半年多的時間,行程萬餘裡進行巡回義演,籌集到資金15.27億元,額完成瞭捐獻一架戰鬥機的任務。這架飛機,可不可以叫香玉號?

陳毅聽完陳沂的建議後,猛吸一口煙說,你這個意見可以考慮, 這也是一種鼓勵捐獻人的積極性的好辦法,我找機會向總理提提你的這個意見。後來這架飛機經中央人民政府同意,果然被命名為“香玉號”。

梗直的“文人將軍”

八十年代,陳沂在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期間,因為工作的原因,曾多次去過東北、華北一些我軍戰史陳列館參觀,他對這些陳列館中的一些作法產生瞭一些意見。

原來這些陳列館在介紹我軍的發展史和三大戰役時,都把有關林彪的事跡全部刪除瞭。

陳沂認為,如果刪除林彪的事跡,那平型關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豈不都成瞭沒有人指揮的戰役,這是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

有關心陳沂的同志聽到陳沂的這些談話,勸他要註意一下影響,但陳沂堅持認為,林彪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指揮過一些重要的戰役,這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要如實地辯證地來寫,不能抹殺這些歷史事實。

參觀完這些軍史陳列館後,陳沂感到有些話不吐不快,於是親自動筆,寫下瞭二萬餘字的 《平津前線散記》。

在這篇文章中,他不僅寫瞭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英明決策,寫瞭羅榮桓、聶榮臻等人的功績,也寫瞭林彪在戰役中的作用,再現瞭歷史的真實和全貌。這篇文章在政協報上刊發後,也得到瞭中央的認可。

陳沂平時嚴以律己,生活極為簡樸。他一不抽煙,二不飲酒,吃飯也很簡單,唯一的嗜好是吃點水果。他一身清廉,經常說“節儉興邦,奢華敗德。比起工人農民,我們的生活已經不錯瞭。”

作為一名貴州人,陳沂將軍因為工作的原因,隻回過一次故鄉遵義。

但他一直十分關心故鄉的發展,得知改革開放後,遵義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消息後,陳沂將軍總是高興萬分。

遵義人民也多次邀請他再回遵義看看,與傢鄉人民分享這份發展的喜悅。沒想到就在陳沂準備成行之際,他卻於2002年因病與世長辭,享年90歲。

陳沂逝世後,貴州著名詩人黎煥頤作瞭一首名為《送陳沂》的詩。詩中有一句是這麼寫的:“亦文亦武,筆劍雙修,繁華濾盡紅塵夢;憂國憂民,冰霜兩鬢,大雪無痕赤子心!”

這首詩,既是對陳沂一生的高度概括,也是傢鄉人民對這位赤子身上高尚品質的贊揚。

呱呱資訊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6月16日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連結:https://www.guaguazixun.com/history/101350.html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歷史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顧偃開始沒有承認,但是他也沒有否認。答案顯然已經呼之欲出,顧廷燁更是傷心欲絕,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傢庭,他跪下抱著自己的父親,那個他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的父親,他想問問父親,為什麼要娶自己的母親進門,為什麼...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歷史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看古裝劇,尤其是皇帝劇、宮鬥劇,經常都會看到皇帝下令誅臣子九族,很多觀眾對此就有這麼一個疑問:誅九族說的是哪九族?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有關“誅九族”的二三事!“誅九族”不是“株連九族”很多人在歷史書...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歷史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近些年來,國產大女主劇,逐漸成為影視行業的主流,前有火瞭十年不止的《甄嬛傳》,後有令人回味無窮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這兩部大女主劇中,《甄嬛傳》的女主甄嬛是傢中嫡長女,身份尊貴;但是《知否》裡...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歷史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2017年,在天津日報報業集團舉辦的一場名為“菊壇春韻”的演出中,觀眾們發現瞭一個熟悉的身影——86版西遊記中“白骨精”的扮演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楊春霞。雖然此時的楊春霞已經年過花甲,但風采仍然不減...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歷史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可以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飛天探月的夢想,從明代萬戶的縱身一試,到火箭飛船的相繼放飛,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在飛天之路上付出瞭太多,每一位航天員的背後,都承載著祖國的希望與驕傲。但是有一個群體卻經常被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