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老來得子寫對聯慶祝,一個路過的秀才看到後大笑:你命不久矣

  • 在〈縣令老來得子寫對聯慶祝,一個路過的秀才看到後大笑:你命不久矣〉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 128

引言

公元1730年,清朝翰林官徐駿在給雍正的奏章裡,不慎將“陛下”的“陛”字,寫成瞭“狴”字,雍正閱後,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徐駿革職,不久後將其定罪處斬。

一字之差,何以至此?究其原因,是帝王的強權統治,導致瞭這般的“文字冤獄”。

朝廷命官尚且都能因為寫錯字而命喪黃泉,文化水平落後的普通人則更難逃其禍。

明朝就有這麼一個姓趙的員外,老年得子的幸福生活差點被一副“不仔細”的對聯葬送瞭,幸而被一個路過的窮書生“指點瞭一下”,這才避免瞭殺身之禍。

對聯裡究竟寫瞭什麼,竟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而這個窮書生又是誰,竟然一眼就看出瞭其中的端倪。

寒門貴子 豁達大度

這個一眼就看出對聯端倪的,就是宋朝的三度宰相-呂蒙正。隻不過彼時的呂蒙正還是個窮困潦倒的窮書生,這才有幸與趙員外結緣。

呂蒙正原本傢境優越,父親呂龜圖是起居郎,而母親劉氏則是萊州的名門望族,在當時的社會,呂傢稱得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富庶之傢,怎奈父親聽信妾室讒言,將呂蒙正和母親趕出瞭傢門,母子倆的生活就此從雲端跌入瞭泥沼。

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除夕,寒風呼嘯,呂蒙正裹著一張破草席蜷縮在四處透風的茅草棚裡,新年將近。

回顧這些年來的心酸往事,再看著身旁的殘羹冷炙,他不由的悲從中來,揮筆寫下瞭“爛席擋風,滿碟殘肴除舊歲”的上聯,初一一早,又寫下瞭“破衣蔽體,大煲冷飯賀新年的下聯”,短短22個字,寫盡瞭生活的淒慘孤苦。

在高中狀元之前,呂蒙正的生活始終充滿瞭落魄和困苦,他晚年時寫下的《破窯賦》,形象的記錄瞭他坎坷的生活經歷,“白天寄住在僧院,晚上回寒冷的窯洞睡覺,衣服不能遮住身體,薄粥不能抵禦饑餓,僧人厭惡自己,其他人也看不起自己。”

字裡行間,滿是心酸。但是對於呂蒙正而言,過去的貧苦,“是命運的刁難罷瞭”。

不怨懟,不抱怨,不記恨的好心態,極大的推動瞭呂蒙正的仕途之路。

公元983年,呂蒙正升任參政知事,從地方調入朝中辦事。初入朝廷,便有大臣因為他資歷淺,出身低而小看他。有一次,上朝的時候,一位大臣突然指著呂蒙正對身邊的人說:“你覺得,像他這樣的人,也能參政嗎?”

呂蒙正聞言並未惱怒,反而是裝作沒有聽到的樣子從對方身邊快速走過,與他同行的官員看不過去,氣憤的想要上前問明對方身份,好理論一番,呂蒙正趕緊將對方攔下,解釋道:“一旦知道瞭對方的名字,就難以忘記今天的事情,浪費時間和精力,沒有必要。”

看呂蒙正如此雅量,同僚也不便再說什麼,隻能贊嘆他好氣量。而《宋史·呂蒙正傳》也評價呂蒙正是:“質厚寬簡。”贊嘆呂蒙正性格仁厚,為人簡單,頗有點“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意思。”事實也是如此。

呂蒙正曾有一幼年同窗,名為溫仲舒,兩人同一年考中進士,一同在朝廷做官。

不同於呂蒙正的穩重清廉,溫仲舒年輕氣盛,作風不潔,曾因犯錯而被朝廷貶官多年,在此期間,呂蒙正多次向宋太宗舉薦溫仲舒,終於使得他重回官場。

而令人意外的是,溫仲舒並沒有感激呂蒙正的幫助之恩,反而是為瞭凸顯自己的優越,人前人後的貶低呂蒙正,此事當然也傳到瞭宋太宗的耳中。

當呂蒙正又一次在宋太宗面前誇贊溫仲舒的時候,宋太宗疑惑的問他:“呂愛卿,你對朕誇贊溫愛卿,對方卻在貶低你呢?”呂蒙正笑笑說:“臣在這個位置,就是要為國傢選拔人才,別人怎麼評價我,是另外一件事。”

正是這種寬容大度、寬厚質樸的性格,讓呂蒙正贏得瞭宋太宗的認可,也為自己的仕途之路打下瞭基礎,但是呂蒙正是怎麼跟趙員外扯上關系的呢?對聯又是怎麼一回事?遠去的那一天裡,究竟發生瞭什麼呢?

賀喜對聯 險引命案

公元975年,一座宅院的門口,圍繞瞭多位文人墨客,他們或眉頭緊鎖,或神采飛揚,正在熱烈的討論什麼。

公元975年,一座宅院的門口,一個氣焰囂張的男人抓著一個窮書生,正在嚴詞的質問什麼。

“你說我寫的不好,那你倒說說,我哪裡寫得不好?若說不出來,我就送你去衙門,讓你嘗嘗官差的厲害。”

這個怒發沖冠的男人,正是宋朝工部侍郎的兒子倪興官,他手裡緊抓的,就是宋朝未來的宰相呂蒙正,究竟發生瞭什麼,讓倪興官如此暴躁。

原來,今天是趙員外辦喜事的日子,年過50的趙員外不久前喜得貴子,為表喜悅之情,今日特地請鄰裡鄉村的文人墨客前來做客,同時他也想向大傢求取一副對聯,以此來紀念今日的喜事。

這個要求提的猝不及防,平日裡文采飛揚的墨客騷人一時反應不過來,竟集體啞瞭火,好在倪興官頗有文采,不多時便寫出瞭一副對聯,正當眾人聚集在一起誇贊倪興官好文采的時候。人群外的呂蒙正發出瞭自己的嘲笑,這引得倪興官大動肝火。

呂蒙正於人群外,看到瞭倪興官的對聯,直言道:“這樣的對聯,也敢貼在門口,不怕被人笑話嗎?”

明晃晃的嘲笑刺痛瞭倪興官,這才有瞭倪興官的挑釁。

呂蒙正並不懼怕倪興官的威脅,反而回諷道:“你還想要把我送官,我不把你送官就不錯瞭,你可知道,這副對聯很可能會帶來殺身之禍。”

眾人不以為意,隻當這窮書生在大誇海口,隻有趙員外心頭一震,趕忙上前詢問:“這位小兄弟,你說這副對聯能招致禍患,可否說得更仔細些。”

呂蒙正坦言道:“你看這幅對聯,上聯是子當承父業,下聯是臣必報君恩,兒子在父親前面,臣子在皇帝前面,世間有這樣的道理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方才腦海中的“迷霧”此刻忽然散盡,趙員外恍然大悟,眼看呂蒙正轉身要走,趙員外趕忙上前:“這位兄臺,看你頗有文采,可否賞臉給老夫寫副對聯?”

面對趙員外的誠懇,呂蒙正一時竟不知道怎麼拒絕,隻好說:“其實沒必要重新寫一副對聯,隻要將這幅對聯稍作改動就可以瞭。”隨後他給出瞭改動後的對聯:“君恩臣必報,子當承父業。”

新對聯一出,眾人皆豁然開朗,趙員外此時突然說到:“未老思閣老”,話音未落目光就緊盯呂蒙正,似乎在期待什麼,呂蒙正微微一笑,給出瞭下聯:“無才做秀才。”

見呂蒙正如此有才華,趙員外便有意將自己的女兒黛菊許配給呂蒙正,隨後差人去後院請小姐,而此時沉默許久的倪興官卻突然發難,沒成想他的冒失卻更加坐實瞭呂蒙正的才華。

突然,一個男子大呼一聲“有瞭”,隨即在紙上寫下瞭什麼,又將對聯貼到瞭大門上。

這一切,都被人群外的呂蒙正盡收眼底。

宅子的主人是趙員外,時年已50多歲,不久前喜得貴子,甚是開心,這才聲勢頗大的請大傢來給自己寫一幅對聯熱鬧一番。

剛才寫對聯的男子名為倪興官,是當朝工部侍郎的兒子,平日裡頗有幾分文采。現下大傢見他寫完瞭對聯,不由的湊前近觀。隻見門框兩邊分別是,“子當承父業”和“臣必報君恩。”乍一看行雲流暢通俗易懂,沒什麼別扭之處。

趙員外看後也頗認同,嘴裡喃喃道:“從字面意思看,好像沒什麼問題。”眾人見主人傢沒什麼意見,便也紛紛奉承,都誇贊倪興官好文采。

這時,人群外突然傳來瞭不屑的聲音:“哼哼,這樣的對聯,貼在門口,也不怕被別人笑話”。

眾人聞言望去,隻看到瞭穿著粗佈藍衣的呂蒙正,頓時十分不屑。呂蒙正彼時還隻是一個窮學生,雖有一身才華,卻隻能依靠賣詩作畫勉強維持生活,故而形象十分落魄。

倪興官看到出言諷刺自己的竟然是個窮書生,馬上出言回諷:“滾開,一個窮書生,有什麼資格評論!”周圍的儒生見狀也紛紛哄笑,嘲笑呂蒙正的不自量力。

呂蒙正並不惱怒,反而是高聲朗誦到:“舉目紛紛笑我窮,我窮不與別人同。腰間拔出龍泉劍,斬斷窮根永不窮。”

倪興官聞言惱羞成怒,抓住呂蒙正威脅到:“你說我寫的不好,那你倒說說,我哪裡寫得不好?若說不出來,我就送你去衙門,讓你嘗嘗官差的厲害。”

呂蒙正掙脫開倪興冠的鉗制,不無遺憾的說到:“你竟然想告我,我不告你就不錯瞭,你這對聯不但寫的不好,還會招來滅族的災禍。”

一旁的趙員外聞言大吃一驚,馬上上前躬身詢問:“這話是什麼意思,還請小兄弟直言。”

呂蒙正也不裝腔作勢,直接道出瞭其中的問題:“這幅對聯顛倒瞭人倫,蔑視瞭君父,同一句話,兒子怎麼能在父親前面?”

趙員外方才恍然大悟,先說子和父,再說臣和君,確實有失分寸,大宋律法嚴明,若有有心人栽贓陷害,到時候怎麼都說不清瞭。

於是趙員外請呂蒙正再做一副對聯,好彌補方才的錯誤,呂蒙正略一沉思,直言到道:“其實沒有重寫的必要,隻要改一改其中幾個字的位置,變成-君恩臣必報,子當承父業,就行瞭。”

新對聯一出,眾人皆豁然開朗,趙員外此時突然說到:“未老思閣老”,話音未落目光就緊盯呂蒙正,似乎在期待什麼,呂蒙正微微一笑,給出瞭下聯:“無才做秀才。”

見呂蒙正如此有才華,趙員外便有意將自己的女兒黛菊許配給呂蒙正,隨後差人去後院請小姐,而此時沉默許久的倪興官卻突然發難,沒成想他的冒失卻更加坐實瞭呂蒙正的才華。

文采斐然 締結良緣

倪興官看到眾人的目光皆在呂蒙正身上停留,不由的怒火中燒,狠狠的說出瞭一句:“牛頭焉會生龍角”,呂蒙正悠然回復到:“狗嘴何曾出象牙。”

倪興官不甘示弱,又道:“一介寒儒,妄想攀龍攀鳳攀丹桂。”連著兩句明晃晃的嘲諷,呂蒙正絲毫面不改色,又見趙傢客堂中有幾尊佛像,便借景抒意:“三尊寶像,岸然坐鱉坐象坐蓮花。”

你來我往,唇槍舌戰,沒有硝煙卻勝似戰場,呂蒙正完勝,倪興官面上無光,無言以對,隻好灰溜溜的跑走瞭。

趙員外的女兒黛菊此時也聽說瞭呂蒙正的事跡,對於這個父親看好的夫婿,她也想考驗一番,於是黛菊讓婢女傳話,直言自己也有一聯,如果呂蒙正能給出下聯,婚事便可從長計議。

黛菊給出的上聯是:“因荷而得藕。”這是一副諧音聯,看似是由“荷”到“藕”,實際是取自諧音“何”和“偶”,平常人隻能想到“荷”這一意向,故而很難得出下聯,而這短短的一句上聯,也將黛菊的疑惑囊括其中,就看呂蒙正怎麼回答瞭。

堂前眾人聽聞上聯,皆疑惑不解,搞不懂黛菊究竟是什麼意思,隻有呂蒙正如魚得水的對出瞭下聯:“有杏不須梅。”“杏”對“幸”,“梅”對“媒”,語句工整,對賬整齊,堪稱妙對。

黛菊聽聞下聯,莞爾一笑,已然默許瞭這門婚事。

婚後的呂蒙正和黛菊,堪稱舉案齊眉的模范夫妻。呂蒙正飽讀詩書而文采斐然,黛菊聰慧伶俐能詩善詞,兩人琴瑟和諧、如膠似漆,呂蒙正有瞭妻子的幫助,求學之路更是順利,兩年後就高中狀元,仕途之路此後更是一帆風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婚嫁的主要途徑,但是僅憑幾幅對聯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趙員外的決定是否有欠妥之處?

實則不然,呂蒙正雖生活困苦,卻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面對眾人的奚落不卑怯,於眾星捧月處又不張揚,已然是有才又沉穩的有志之士,趙員外的這個決定有理有據,隻是恐怕他也沒想到,自己選的良婿,竟是未來的一國之相。

三登相位 深得帝心

公元988年,宰相李昉因為疏忽北方戰事而被宋高宗貶為右仆射,呂蒙正順勢接任宰相之位,開始瞭三登相位的傳奇人生。

過去的呂蒙正,住在破敗的窯洞,靠寺院薄粥充饑,日子過的分外淒苦,但為官之後的呂蒙正,仍舊沒有拋棄勤儉節約的美德。

有一次,一個官員想要巴結呂蒙正,於是托呂蒙正的弟弟將一枚精致的銅鏡送到呂蒙正的府上,又向呂蒙正誇耀到:“這個鏡子能照到二百裡遠的地方。”

呂蒙正不為所動,淡淡道:“我的臉隻有盤子的大小,怎麼有必要用照兩百裡的鏡子呢。”隨後讓對方把鏡子拿瞭回去。

呂蒙正的節儉不但表現在拒絕別人的示好,也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據傳有一次,一個賣硯臺的商人向呂蒙正推銷自己的硯臺,對方吹噓到:“我的硯臺無需兌水,隻需輕輕一磨即可使用。”呂蒙正反駁道:“即便每天磨墨要用水,水才多少錢,你這墨太貴瞭,我不需要。”隨即將對方趕瞭出去。

除瞭為官清廉之外,呂蒙正為國為民,直言敢諫的態度也是皇帝重用他的原因之一。元朝政治傢脫脫就記載瞭呂蒙正舉薦賢才的故事。

宋太宗想找一人出使契丹,於是下令讓中書省挑選合適的人才。退朝後,呂蒙正把自己心儀的人選呈瞭上去,但是此人遭到瞭宋太宗的拒絕。

此後,宋太宗又三次問起使節人選的揀擇情況,呂蒙正次次都堅持自己原本的選擇,終於惹怒瞭宋太宗。

宋太宗質問呂蒙正:“你為什麼要這麼執著?”呂蒙正斂容屏氣的回答:“臣不是執著,是皇上您不理解臣的意思。”緊接著,呂蒙正解釋到:“臣認為這個人非常適合擔任使節的任務,其他人都不合適,臣不想為瞭迎合您的想法,而違心推薦其他人。”

朝堂上的氣氛一瞬間劍拔弩張,周圍的大臣都暗暗為呂蒙正捏瞭一把汗,生怕下一秒宋太宗就要降罪於他。

等到退朝後,宋太宗對左右侍從說:“呂蒙正的勇敢和氣量,朕也比不上。”不久後,宋太宗就任用瞭呂蒙正推薦的人選,事後證明,呂蒙正所言不虛,他推薦的人盡職盡責,很是為宋太宗分憂。

而另一件事情的發生,更是讓宋太宗確定瞭呂蒙正的忠心,由此更加倚重他。

《宋史·呂蒙正傳》記述,呂蒙正剛剛就任宰相的時候,宋太宗有一次設宴,席間有感而發,朗聲道:“朕管理朝政,雖萬事不甚細致,但好在上天恩賜,也有瞭眼下的繁華,所以撥亂反正的事,主要還是以人為主。”

呂蒙正對太宗的話不以為然,直言道:“陛下看到的大街小巷,確實是繁榮,但是更遠的郊外和鄉村就不是這樣瞭,寒冷饑餓的人還很多,希望您能看到遠處其他人的不容易,這才是百姓的幸運。”

雖然呂蒙正的耿直惹來瞭宋太宗的沉默和不滿,卻也讓太宗確認,呂蒙正的確是位為國為民著想的可靠之臣,雖有不足,卻總是功大於過,值得重用。

呂蒙正也憑借自己端正的為官態度和高尚的人格品質,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終成一代名相。

結語

後世曾有人用“做官當如呂蒙正”這樣的話來作為官員的衡量標準,由此足以見得,呂蒙正的為官之道,頗受大傢認可。

縱觀名垂青史的賢臣良將,他們的為官之道都與呂蒙正的所作所為有相似之處,直言勸諫、身先士卒是他們共同的信念,而唯有這樣的心態,才能讓人民的安居樂業,社會安定。今人學史,猶有不及。

參考文獻

「1」周康堯.閑話北宋人物[M].北京.線裝書局.2019.73

「2」朱吉紅.呂蒙正“搭救”同窗[J].職業,2013:28

「3」黃培需.中國神童對聯[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82-83

「4」何小蘭 上官人.封面民國[[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144-145

呱呱資訊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6月19日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連結:https://www.guaguazixun.com/history/101757.html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歷史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顧偃開始沒有承認,但是他也沒有否認。答案顯然已經呼之欲出,顧廷燁更是傷心欲絕,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傢庭,他跪下抱著自己的父親,那個他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的父親,他想問問父親,為什麼要娶自己的母親進門,為什麼...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歷史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看古裝劇,尤其是皇帝劇、宮鬥劇,經常都會看到皇帝下令誅臣子九族,很多觀眾對此就有這麼一個疑問:誅九族說的是哪九族?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有關“誅九族”的二三事!“誅九族”不是“株連九族”很多人在歷史書...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歷史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近些年來,國產大女主劇,逐漸成為影視行業的主流,前有火瞭十年不止的《甄嬛傳》,後有令人回味無窮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這兩部大女主劇中,《甄嬛傳》的女主甄嬛是傢中嫡長女,身份尊貴;但是《知否》裡...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歷史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2017年,在天津日報報業集團舉辦的一場名為“菊壇春韻”的演出中,觀眾們發現瞭一個熟悉的身影——86版西遊記中“白骨精”的扮演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楊春霞。雖然此時的楊春霞已經年過花甲,但風采仍然不減...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歷史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可以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飛天探月的夢想,從明代萬戶的縱身一試,到火箭飛船的相繼放飛,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在飛天之路上付出瞭太多,每一位航天員的背後,都承載著祖國的希望與驕傲。但是有一個群體卻經常被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