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之子陳由偉:高中學文,大學數學系歸來:有臉給我爸掃墓瞭

  • 在〈陳景潤之子陳由偉:高中學文,大學數學系歸來:有臉給我爸掃墓瞭〉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 123

2021年4月4日,一架來自北京的飛機在廈門機場徐徐降落。飛機停穩後,一對母子健步走下舷梯,乘上印有“廈門大學”字樣的一輛中巴車,飛一般地朝廈門大學所在的方向疾馳而去。

兩天後,這對母子出現在廈門大學百年校慶慶典的主席臺上。慶典開始前,當廈大黨委書記張彥宣讀主席臺上就座的來賓名單,讀到這對母子的名字後,禮堂裡響起瞭雷鳴般的掌聲。

原來,這對母子就是廈門大學傑出校友、著名數學傢陳景潤的夫人由昆女士,以及陳景潤的兒子陳由偉!

看到臺下的校友們掌聲響個不停,由昆女士和陳由偉從座位上站起來,頻頻向臺下致意。由昆在即席發表的簡短講話中說,今天她坐的位置,是廈大校長朱崇實親自安排的,也是大有深意的——35年前陳景潤應邀參加廈大校慶時,坐的也是那個位置!

她的話音未落,臺下再一次響起瞭潮水般的掌聲。望著陳景潤生前坐過的那張椅子,由昆和陳由偉都不約而同地淚流滿面......

一、

記得在我上小學三年級時,數學老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講過中國數學傢陳景潤憑著堅強的毅力,攻克瞭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難題的故事。

老師給我們講這個故事的用意,自然是想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長大後成為一個像陳景潤那樣的科學傢。

課後,我和幾個同學在討論時,聽說陳景潤在1966年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證明瞭"1 + 2 "的問題。我們幾個孩子當時非常震驚,感覺太不可思議瞭——1 + 2不就是等於3嗎?還用證明?證明這個還用得著科學傢?

長大之後我才明白,當年的我有多麼無知。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國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中學教師提出來的,其內容是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隻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

這個猜想提出之後,無數數學傢都想努力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

陳景潤證明的"1+2",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法計算,而是證明瞭"任意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憑著這個成就,中國人終於摘下瞭這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

在此之前,陳景潤一直是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一個默默無聞的助理研究員。

他生於1933年,父親是福州市一個工資不高的郵局小職員,母親在生下陳景潤後,由於沒有奶水,隻好常到鄰居傢裡要米湯來喂養陳景潤。

童年時代的陳景潤,性格十分內向,語言上的天賦平平,但卻特別喜歡算術。但由於傢境貧寒,陳景潤到瞭上學的年齡,甚至都沒有錢去上學。

為瞭兒子能讀上書,他那患肺結核病的母親每天都會把陳景潤和他的弟弟鎖在傢裡,自己則硬撐著拖著病體去給人傢幹活。

陳景潤對數學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每天哥哥放學後,他都會纏著哥哥,要哥哥把從學校裡學來的數學知識教授給自己。所以陳景潤後來回憶說:哥哥是我第一位老師。

二、

陳景潤八歲那年,父親將他送進瞭福州市城關小學讀書。陳景潤知道父母供自己上學很不容易,所以學習十分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由於成績優秀,陳景潤引起瞭班上幾個紈絝子弟的嫉妒。有一次,這幾個傢夥故意找茬,將陳景潤狠狠地打瞭一頓。陳景潤被打得臉上青一塊紫一塊,衣服也被撕破瞭,哭著回傢對媽媽說:我不上學瞭,在學校有人總欺負我!

媽媽心疼地摸著陳景潤臉上的傷,說瞭一句讓陳景潤一生都不能忘記的話 :“隻怨我們沒本事,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瞭!”

從那以後,陳景潤學習更加刻苦瞭。上初中後,一位老師看到陳景潤如此勤奮刻苦,認定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個可造之材,就經常對陳景潤講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

每次聽完老師的教誨,陳景潤總會含淚表示,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初中階段,陳景潤數學成績始終全校第一,這也引起瞭一位數學教師的註意。

這位老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於是在課外經常給陳景潤“吃小灶”,同時勉勵他:“一個國傢要想強大,沒有數學方面的人才是萬萬不行的,因為數學是每種自然科學的基礎!”

初中畢業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高中部。在一次上課時,一位名叫沈元的老師出瞭一道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讓同學們解題。就在所有的同學都沒有看明白時,陳景潤卻站起來報出瞭答案。

沈老師非常吃驚,因為這道題確實很難,就是數學老師也要花不少時間才能解答出來,沒想到陳景潤隻用瞭幾分鐘便給出瞭答案。

從那以後,沈老師對陳景潤另眼相看,經常引領著他去解教學大綱之外的數學題。不久之後,陳景潤的數學水平有瞭突飛猛進的提高。

有一天,沈老師告訴陳景潤,200 年前,有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傢提出瞭一個數學上的猜想,200 多年來,這個猜想吸引瞭無數數學傢,可至今沒有一個人能夠破解。

聽瞭沈老師的話,陳景潤暗暗立志 : 總有一天,我要把這個數學難題解答出來!

三、

新中國成立後,陳景潤以優異成績考進瞭廈門大學數學系。像自己這樣窮人的孩子能進入大學學習,學的又是自己喜愛的數學專業,陳景潤感到自己得到瞭上天的眷顧,從心裡感激共產黨和新中國。

1953 年,陳景潤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教數學。可陳景潤雖然肚子裡有貨,但不善表達,加上一口福建話,使得學生們聽他講課時紛紛表示“聽不懂”。

學校沒辦法,隻得不讓他授課,改行做起瞭一些輔助性的工作,這讓陳景潤感覺十分苦悶,不久後便得瞭一場大病。

1954 年,陳景潤回到福州養病。廈門大學得知這一情況後,將陳景潤調到廈門大學圖書館工作。

圖書館的工作並不繁重,陳景潤有大把的時間完成自己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夢想瞭。

為瞭能讀懂國外數學傢們對“哥德巴赫猜想”探索的經驗,掌握最新信息,陳景潤自學瞭英、俄、德、法、日、意和西班牙語等七種語言,整天沉浸於破解這一猜想的枯燥生活之中。

廈門大學得知陳景潤正在攻克的是一道世界著名難題,對他在生活上給予瞭特別的照顧,分給瞭他一間單人宿舍。

在那小小的鬥室中,陳景潤鉆研瞭一年又一年,光是計算的草稿紙就裝瞭好幾麻袋。

1956 年,陳景潤的研究取得瞭一大突破,數學泰鬥華羅庚得知這一情況後,驚喜之餘,幾乎不敢相信:新中國居然有這樣的數學人才!華羅庚馬上邀請陳景潤來北京,自己要見見這個年輕人,是不是有神話中的“三頭六臂”?

四、

這次北京之行不久後,華羅庚破例將陳景潤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讓他有更好的條件去攻克這顆數學界“王冠上的明珠”。華羅庚一生之中,隻有過這一次破例,可見他對陳景潤的重視。

在數學研究所,陳景潤是個有名的“怪人”。他吃得很簡單,穿得也很樸素,平時極少與人交往,整天就知道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演算。

有一天,陳景潤去理發。那天理發的人多,要排隊。他想有排隊的時間,還不如先圖書館去圖書館查一點資料。沒想到一進圖書館,他就把理發的事忘記瞭,直到天黑才想起來。等他趕到理發店時,人傢早已經下班瞭。

1965 年 5 月,陳景潤發表瞭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受到世界數學界的高度重視。陳景潤的成果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陳景潤感覺自己還沒有完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於是謝絕瞭許多國傢邀請他去訪問的邀請,又關起門專心於自己的研究。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1972 年底,他終於完全正解開瞭“哥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的論文在《中國科學》發表後,得到瞭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關註。周恩來親自提名他為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胡耀邦代表黨中央親自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看望瞭陳景潤,鄧小平也親自接見瞭陳景潤。

陳景潤見瞭鄧小平後,向小平同志深深鞠瞭一躬,嘴裡念叨著:“謝謝鄧副主席,謝謝、謝謝……”

五、

1980年,陳景潤在醫院看病期間,結識瞭女醫生由昆。兩人一見鐘情,很快步入瞭婚姻的殿堂。

1981年,由昆生下瞭一個兒子,陳景潤為兒子取名為"陳由偉"。陳和由是他與夫人的姓,偉則希望這個孩子長大後,能對國傢作出偉大貢獻。

從兒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陳景潤對這個兒子是寄予厚望的。但在兒子的教育上,他卻和一般傢長不同,而是對兒子相當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長。

一開始,陳景潤希望兒子將來也當科學傢。兒子周歲時,他買瞭一個電動玩具給兒子玩。陳由偉好奇地把玩具拆開,想看個明白。

這個玩具比較貴,母親的由昆便拉下臉來批評兒子。陳景潤卻樂哈哈地站在兒子一邊說:“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對!”

兒子上小學後,陳景潤便把兒子當成瞭朋友,經常與兒子談心,讓兒子能把心裡話對父母和老師講。

陳由偉常常主動向陳景潤談自己學習、勞動以及和同學們相處的事,每次陳景潤都會認真地聆聽,然後為孩子當參謀,對兒子做得對的進行表揚,不對的進行糾正。

孩子漸漸長大後,陳景潤卻發現,孩子變瞭,變得越來越討厭學習,尤其是討厭數學。每次詢問兒子原因,兒子總是不肯說。

陳景潤沒有放棄,他多次到學校找老師和兒子的同學們瞭解情況,終於知道瞭兒子厭學的原因:原來作為陳景潤的兒子,學校裡包括領導和老師在內,都把陳由偉當成瞭一個未來的數學傢來對待,老師總會去尋找許多對於小學生來說嚴重超標的數學題,來給陳由偉“惡補”,這些題目甚至包括瞭初中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題目!

這種“撥苗助長”的做法,隻能是適得其反。陳由偉雖然在數學上很有天賦,但畢竟還隻是個小學生,怎麼可能聽得懂那些深奧的數學題,更別談去解出答案瞭。老師開的小灶,隻能讓陳由偉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力起來。

孩子是不會偽裝的,拔苗助長的後果,就是讓陳由偉越來越討厭學習,甚至會偷偷把老師給他的試題折成紙飛機,仍進廁所。在他心裡隻有一個念頭,反正我學不會,那就幹脆不要學瞭!

陳景潤瞭解到兒子的這個情況以後,對兒子表現出瞭極大的寬容,用陳由偉長大後的話說,那就是“爸爸當時真的一句也沒罵我,而是很支持我,叫我不要理數學老師,就算將來我不走上研究數學的道路,他也不會怪我,他隻要我快樂就好。”

就在陳由偉快樂地成長之際,1996年3月19日,患有帕金森氏綜合癥多年的陳景潤,由於突發性肺炎並發癥造成病情加重,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逝世,享年 63 歲。

陳景潤臨終前,曾對妻子由昆說,雖然他從來沒有逼兒子走研究數學的這條道路,但兒子如果將來能在數學領域取得一點成績,那他死也瞑目瞭。

六、

父親去世時,陳由偉正在讀初三,馬上就要升入高中。此時的他仍然處在叛逆期,哪裡能夠讀懂老父的苦心呢?

所以在高中文理分科時,他自作主張選擇瞭文科;後來在報考大學時,又拒絕瞭廈門大學數學系的提前批次計劃,而是去瞭北京一所高校念瞭商科。

大學畢業後,陳由偉前往加拿大攻讀一所著名的商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這所商學院有著當時很熱門的專業,陳由偉在這裡經過努力,也順利地取得瞭國際貿易學的碩士學位,還創辦瞭一傢醫藥公司,生意做得也算是風生水起。

按說起來,陳由偉也算是成功瞭,但他卻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卻越來越對商業領域,以及商場上的勾心鬥角感到厭煩。在無數個夜晚,他都曾問過自己:我真的喜歡商業嗎?這真的是我的本心的選擇嗎?

2002年,由昆決定將陳景潤獲得的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2”中英文摘要手稿,以及以陳景潤命名的小行星證書等全部捐獻給瞭國傢博物館,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陳景潤這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對科學,以及對祖國的赤子之心。

捐贈儀式上,由昆說:“景潤不僅屬於我們,他更屬於國傢。我想,國傢博物館是他一生心血和榮譽最光榮的歸宿。”

這次捐贈儀式,陳由偉也參加瞭。聽著母親動情的發言,他突然發現,自己這些年來太過於註重和“陳景潤的兒子”這個身份鬥爭,卻忘記瞭父親的期望,忘卻瞭自童年起深植在他心底對數學的真愛。

想通瞭這一點,當天晚上,陳由偉著重地向母親表明瞭態度:我要重新去學數學!

返回加拿大後,陳由偉來到加拿大多倫多一所大學攻讀應用數學。他終於明白,繼承父親基因的他,學起數學來會有多麼的快樂,正如他在日記中寫的那樣:“我感覺學數學,仿佛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與我父親進行著一場跨時空交流。”

2018年,陳由偉順利地拿到瞭應用數學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證,同時還當選為歐美同學會留加分會副秘書長。

在拿到畢業證的那一天,陳由偉給母親打瞭一個很長的電話,在電話中他告訴母親:“我終於實現瞭爸爸的遺願,終於有臉給爸爸掃墓瞭!因為我不再隻是人們口中的那個‘大數學傢陳景潤的兒子’,而是接過瞭爸爸的接力棒!”

陳由偉也很清楚,目前他在數學領域隻是一個“小學生”,根本無法和父親陳景潤相提並論。但他畢竟勇敢地朝著曾給他心理留下陰影的那個神奇的科學王國邁出瞭第一步。

陳由偉知道,自己也許一輩子也無法取得像父親那樣的成就,但他相信,當他樹立研究數學的目標的時候,九泉之下的父親肯定是最開心的——因為陳景潤的兒子,也和他的父親一樣,能在面對艱難崎嶇的數學高峰的時候,不懼艱險,勇敢向前,這才是陳景潤最願意看到的“子承父業”。

參考資料:

海星:《陳由偉:接力跑中的傳承與使命》

呱呱資訊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6月22日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連結:https://www.guaguazixun.com/history/102180.html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歷史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顧偃開始沒有承認,但是他也沒有否認。答案顯然已經呼之欲出,顧廷燁更是傷心欲絕,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傢庭,他跪下抱著自己的父親,那個他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的父親,他想問問父親,為什麼要娶自己的母親進門,為什麼...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歷史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看古裝劇,尤其是皇帝劇、宮鬥劇,經常都會看到皇帝下令誅臣子九族,很多觀眾對此就有這麼一個疑問:誅九族說的是哪九族?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有關“誅九族”的二三事!“誅九族”不是“株連九族”很多人在歷史書...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歷史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近些年來,國產大女主劇,逐漸成為影視行業的主流,前有火瞭十年不止的《甄嬛傳》,後有令人回味無窮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這兩部大女主劇中,《甄嬛傳》的女主甄嬛是傢中嫡長女,身份尊貴;但是《知否》裡...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歷史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2017年,在天津日報報業集團舉辦的一場名為“菊壇春韻”的演出中,觀眾們發現瞭一個熟悉的身影——86版西遊記中“白骨精”的扮演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楊春霞。雖然此時的楊春霞已經年過花甲,但風采仍然不減...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歷史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可以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飛天探月的夢想,從明代萬戶的縱身一試,到火箭飛船的相繼放飛,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在飛天之路上付出瞭太多,每一位航天員的背後,都承載著祖國的希望與驕傲。但是有一個群體卻經常被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