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失去一切的袁世凱自知大限將至,但向來高度警惕的他將兒子呼喚到自己的床前,說道:
“你不要去送葬,拿好槍,幫我去殺一個叛徒。”
風光無限的袁世凱緣何淪落到如此地步?他又指使他的兒子去殺誰?為何要殺?這一切的源頭,還要從袁世凱說起。
喜愛戎馬,野心昭彰
袁世凱(1859-1916),河南項城人,字慰亭(又袁世凱作慰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軍閥的領導人。
袁世凱生於習武世傢,因而自幼黷武,善驃射,覽兵法,自恃為萬人敵。
袁世凱不喜歡學習四書五經,反倒從各個地方搜羅各類的軍事書籍,看的津津有味。被人們譏笑為“袁書呆”。
長期的傢族熏陶與軍事天賦形成瞭袁世凱對興兵打仗有著強烈的渴求,但苦於沒有機會,隻能一直當一個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與同輩的夥伴終日習練武藝,推演軍事。
1873年,袁世凱的養父袁保慶過世,袁世凱安葬守靈過後,就在河南長期居住瞭下來。由於與當地人不熟,又沒有學上,使得袁世凱並沒有怎麼參與學業。
後來,袁世凱的叢叔袁保恒見到他這副樣子,將他趕到北京完成學業。袁世凱也收回來玩耍的心思,認真讀瞭四年書。
但袁世凱兩度參加鄉試落榜,本就不喜讀書的袁世凱盛怒之下將詩文撕碎,說道:“
大丈夫應當馳騁疆場,安定軍事,豈能夠困於書本之上消磨時光。”
袁世凱在落榜後不想成為鄉野混混,更不想再次參加應試,最終毛遂自薦到山東登州駐防當地吳長慶的門下。
袁世凱雖然喜好打仗,但並不是無心學習,隻不過由於兩次考試的落榜產生瞭灰心。但當他投奔到吳長慶幕府下時,府裡有諸多名士例如後來名動天下的張謇,手把手輔導他的學業,使袁世凱收回瞭玩鬧的心思,並準備下一次的鄉試。
由此安分瞭一段時間後,由於戰爭的爆發,袁世凱正式走上瞭從軍之路,並取得不小的成就,揭開瞭他梟雄而被人所不齒的一生。
擁兵自重,權傾朝野
1905年,袁世凱改制軍隊。將北洋常備軍改為北洋陸軍。進而匯編成為瞭之後的北洋六鎮,這一舉措令袁世凱擁有瞭強大的軍備力量,進一步威脅到瞭皇帝的地位。
而袁世凱能做到如此地步,不僅由於他用兵如神,訓練有素。還在於他有著圓滑世故的個人手段,否則僅憑借才能怎可能在官場上不被猜忌。
當時官場上,大行賄賂之風,尤其是地方官要向京官進獻財物。地方官從民間搜刮財物,而後饋送京城官員,地方官的升遷則由京官所掌握。
如此便形成瞭一條極為猖獗的灰色鏈。而袁世凱恰好發現瞭其中的玄機,運用金錢打點上下,且屢試不爽。這使得袁世凱在官場上如魚得水,升官通達。
1901年,在袁世凱成為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後,更是獲取瞭廣進財源的許多機會。他還對李蓮英和西太後都大獻殷勤,贏得他們的充分信任。
但是袁世凱這樣明顯的舉動必然會招致非議,也惹來許多人的不滿。1908年,在光緒與西太後駕崩後上臺的攝政王載灃便是其中之一。
載灃對袁世凱十分不滿,招兵買馬希望將袁世凱鏟除。但是載灃優柔寡斷,缺乏遠見和魄力,還是沒有下死手。隻是將袁世凱驅趕回傢,名義上用“開缺回籍養病”為由。
但是,這可謂是給瞭袁世凱東山再起的機會。他在回到老傢之後,明面上按兵不動,享受著養老生活。
但是暗地裡,他通過馮國璋和段祺瑞暗中監視軍隊生活。因此,北洋軍的實際指揮權依舊掌控在袁世凱手中。
而武昌起義的發生,給予瞭袁世凱復出的機會。
革命爆發,袁再復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的人們正準備休息,卻聽見一陣猛烈的槍響,隨後便看見步兵、炮兵乃至於軍事學校的學生都沖向瞭街上,記載史冊的武昌起義爆發瞭。
武昌起義之後,舉國上下迅速響應。各地紛紛宣佈起義,一舉要推翻清政府。
這可嚇壞瞭清廷,連忙派遣官兵鎮壓。又星夜傳信讓袁世凱任命為湖廣總督,要求他迅速將起義的軍隊鎮壓。
可誰知,袁世凱嫌棄職位太小,覺得自己在傢呆著挺舒服,找瞭個借口不去。他私下裡卻指揮馮國璋先按兵不動,觀望事態演變,並要求清廷給予自己水陸軍隊的兵權,才肯再度出山。
清廷見狀,也隻能先行作罷。可前往湖北鎮壓的大臣蔭昌撐不住瞭,官兵接連敗退,眼看著就要打到天子腳下瞭,清廷才向袁世凱服軟。
就這樣,袁世凱重掌兵權,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獲得指揮水陸大軍的大權。但袁世凱仍舊不滿足,他對武昌起義的革命軍隊進行拉扯式的打法,竊取瞭革命果實。
1912年,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5年,日本趁一戰爆發後西方列強無暇顧及中國,借機侵占。日本首先占據山東,獲得瞭德國在膠州灣的租借權;接著向袁世凱提出進一步的要求,簽訂瞭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袁世凱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對我國利益有著極高的侵損,實屬賣國賊。
陷入困境,分崩離析
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之後,袁世凱遭到瞭舉國上下的辱罵。日本人眼看袁世凱政權不穩,放棄瞭與他進一步建交的計劃;甚至在暗地裡培養反袁勢力。
而在北洋軍閥內部,也有許多人表示瞭對袁世凱的不滿,甚至發生瞭沖突。馮國璋和段祺瑞都對袁世凱表達瞭失望,不想繼續在他麾下做事。
1916年,袁世凱罹患尿毒癥,病入膏肓。由於外界對袁世凱的罵聲如飛屑一般,袁世凱急火攻心,病癥愈發嚴重。
此時,袁世凱的兒子袁克文與袁克定正在爭執究竟用何種方法治愈父親的病。袁克文主張采用西醫,袁克定支持中醫,兄弟爭執耽擱瞭治療,使得病癥加重。
袁世凱知道自己一生作惡多端,壽命將休。於是,他便考慮起瞭自己的身後事,一生多疑的他擔心自己的墳墓在日後被人挖出來報復,於是想出瞭一個好辦法。
他將自己的兒子叫到床前,說道:“等我死後,你不要去送葬,要披麻戴孝,手拿槍,看到一個身穿紅色衣服的人之後,就立刻將他擊斃不要猶豫,他是叛徒,懂瞭嗎?”
袁世凱為何要指使他兒子袁克定殺掉義子?這其中隱瞞瞭怎樣的恩怨與真相,故事還要從一個名叫段芝貴的人說起。
病入膏肓,剿滅叛徒
段芝貴其人,雖然與段祺瑞同姓,卻無半分關系,更沒有段祺瑞的將領風采和梟雄姿態,相反,極其圓滑猥瑣。
段芝貴見到袁世凱飛黃騰達,便主動上前去巴結袁世凱,極盡卑躬屈膝之態。
而且段芝貴敏銳地抓住瞭袁世凱好色的特點,從各方網羅美女進獻給袁世凱,博得瞭袁世凱的極大歡心。
不僅如此,他還每天早上都準時去袁世凱府上請安,風雨無阻。明眼人都知道段芝貴安的什麼心思。袁世凱何其聰明,自然知道此人不過墻頭草一枚,因此一直沒有重用。
但時間一長,袁世凱見段芝貴對自己如此的忠心,臉面上也掛不住瞭。直到某天段芝貴又來問安,袁世凱不禁調侃道:“小段啊,當兒子要孝順父母,你對你父親有每天這樣殷勤的請安嗎?”
段芝貴一聽,頓時心領神會,說道:“父母雖對我有生育之恩,但您對我有再造之德。在我心中您的地位與我的父親無異,因此我這樣每日的請安又算得瞭什麼呢?”
袁世凱一聽,瞬間心頭寬慰。索性將段芝貴收為瞭義子,從此段芝貴借著袁世凱的名頭作威作福,明裡暗裡得到瞭不少好處,還被升為瞭天津南段警察局總辦。
段芝貴知道袁世凱遭人嫉恨,倒臺隻是遲早的事情。因此他不能一直依賴袁世凱,故而策劃瞭著名的醜聞“楊翠喜案”。
楊翠喜是天津名動天下的藝伶,恰逢愛新覺羅·載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玄孫)出關考察途徑天津,段芝貴特意讓楊翠喜為載振表演。載振當場就看上瞭楊翠喜,但礙於自己的官職,不能讓楊翠喜作陪。
段芝貴因此借助天津地紳王益孫之手來將楊翠喜贖身,贈予載振。因此,段得到瞭載振的註意,並破格啟用他為黑龍江巡撫。
但還沒來得及慶祝,段芝貴就因將楊翠喜獻給載振的事情敗露,差點丟失瞭自己的官位。好在袁世凱出面,這才保瞭下來。
此時段芝貴的地位在袁世凱心中已經水漲船高,甚至一度超過瞭他的兩個親兒子。但段芝貴這個義子如此旁若無人地獻殷勤,自然也引起瞭袁世凱親兒子的不滿。
袁克文,袁世凱的小兒子,無心政治,厭惡父親的行徑,因而醉心書畫,且成就頗高,袁世凱與他一般隻有金錢上的往來。
但他的大兒子袁克定是北洋政府首領,他早就想鏟除段芝貴,同時極力支持袁世凱與日軍合作,並希望在父親死後繼承其大總統地位。
但苦於尋找不到契機除掉段芝貴,袁克定隻能先將計劃擱置。
1916年,袁世凱病重。袁世凱本就知道段芝貴忠心有疑,且在他死後必定會叛逃。更何況,袁世凱也必然不會將遺產交由一個義子。
故而他這才將大兒子袁克定呼喚到床前,要他殺瞭段芝貴。以絕後患,而袁克定也早已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在將兒子傳喚後,袁世凱又將段芝貴叫瞭過來,說:“我一直把你當作親生兒子一樣看待,你要記住,等我死後,你送葬時候,要披著一身紅衣,把我的棺材安葬到你一人知道的地方。這樣我才可以上天堂。”
段芝貴裝出一份悲痛的樣子,表示知道瞭,並且表示自己會用心處理好袁世凱的後事。
但在袁世凱死後不久,段芝貴很快就叛逃到瞭段祺瑞傢中。或許是擔憂外界的質疑聲,他還是前來送葬瞭。
送葬這一天,幾口真假棺材同時出殯,分別埋到瞭不同的地方。而當送葬隊伍回來之後,袁世凱的親生兒子見到段芝貴穿著紅衣,勃然大怒,認定他是叛徒,拔槍便射。這樣,誰也不知道袁世凱的棺材究竟在哪瞭。
結語:
可憐袁世凱一生,軍事天賦卓絕。卻不放在正道,倒行逆施違背人民和歷史的意志。最終跌入谷底,死後也被人唾罵。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聞網:《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2021年10月16日
[2]中國經營報:《袁世凱與晚清_新聞法_》,2013年03月04日。
[3]中國新聞網:《從辛亥革命110周年看歷史的必然選擇》,2021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