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古來多少人物大多如此。
楊利偉也不能例外,飛上太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背後,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楊利偉的堅持,還有他的妻子張玉梅的支持。
經人介紹,相互約看
從小對天空有著特殊的情懷,楊利偉也順利地通過招飛考試,進入航校學習,之後輾轉軍團,腳不停歇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彼時的楊利偉還是飛行部隊的一名飛行員,長期跟著部隊駐紮在一些偏僻的地方,隨著年紀漸漸增長,楊利偉的母親也開始憂心起兒子的婚姻大事。
楊利偉心知,以自己的情況,想要靠自己找到個對象,怕是有些困難,周圍的同事們大多也都是通過相親認識的。
有時候聽到別人談論這些問題的時候,打趣著問楊利偉心裡關於對象的標準,他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是暗暗的想要找一個有學歷、職業好,有共同語言的。
一次,楊利偉與母親聊天時,她又提到瞭關於楊利偉的終身大事,“利偉,你想找什麼的對象?”
電話這頭,楊利偉坦言:“沒想好。”
接著就聽到,母親絮絮叨叨地聲音順著話筒傳來:“要我說啊,盡可能找個老傢的,我們在綏中沒什麼親戚,這要是真的找個同縣城的,兩傢之間也相互有個照應。”
“嗯”楊利偉應聲,心裡也在認真考量母親意見的可行性,但是此時自己畢竟還在部隊,找對象這種事,確實急不來,適而,也沒有把這件事情太過放在心上。
心裡有瞭規劃的楊利偉的母親在掛斷電話之後,仔細思考一番,定下瞭自己找兒媳婦的一些標準。
“最少要有大專以上學歷,漂亮一點,溫柔賢惠,最好傢住在農村。”
綏中第三中學的校醫任彥秋與同為第三中學老師的楊利偉母親關系很好,在得知她找兒媳婦的這三條標準,滿口答應著,想要給楊利偉找對象。
但是,因為楊利偉曾經的女友就是因為楊利偉‘飛行員’的身份與之分手,所以雖然楊母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稱心的兒媳婦,到底不想因此傷瞭彼此間的和氣。
任彥秋對於楊利偉曾經的那段感情,自然也十分清楚,口頭上答應楊母的同時,也在腦中思索適合的人選。
“張玉梅”的名字,適時地出現在瞭任彥秋的腦海。
這個憑著自身的刻苦,考上錦州師范學院的大學生,一度被評為“天之嬌子”,畢業以後,被分配到瞭小莊子鄉中學當老師,這麼一來,張玉梅與楊母還稱得上是同事關系。
任彥秋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瞭楊母,當時,楊利偉人還在部隊,無法親自到現場進行相親,所以這第一次見面,便是楊母去的。
一見面,這個容貌秀麗、嫻靜優雅的姑娘就讓楊母滿意不已,心中連連點頭,這就是她找兒媳婦的標準。
回到傢後,楊母急忙給楊利偉打瞭通電話:“利偉,你老師給你介紹瞭個對象,也是個教師,找個時間回來見見吧。”
楊利偉驚訝於母親的迅速,卻也沒有反對,便向部隊提交瞭申請,趁著休探親假的機會,同這個 母親在電話裡,誇誇不已的姑娘見瞭面。
鴻雁傳書,感情漸深
1989年年底,在楊母的電話催促之下,楊利偉回到瞭傢中,與張玉梅進行相親,第一眼,在二人的心底都留下瞭還算不錯的印象。
本該是趁勝追擊,多多交流,培養感情的時候,楊利偉卻因為假期結束,不得不匆匆趕回部隊。
見不瞭面,楊利偉與張玉梅之間的聯系卻並沒有斷,那時候,電話遠遠沒有現在這般普及,楊利偉二人想要聯系,便隻能通過書信的模式。
張玉梅在信裡生動地描繪著自己的生活、工作、還有那些從小到大的經歷,楊利偉的回信大多圍繞著工作和訓練。
兩人之間的話題似乎從來不會落地,楊利偉所提及的事情,張玉梅皆能理解,而張玉梅的少女情懷,楊利偉也能感受。
二人感情漸漸深厚,因為曾經的那段失敗的感情經歷,楊利偉也提出瞭自己的一些疑問。
“我們部隊一年就休假一次,每年我們隻能等我休假才能見面。”
“我知道。”
“當飛行員是個有危險的職業。”
“我知道。”
不論楊利偉說什麼,張玉梅都是簡單而又沉重的“我知道”三字予以回復,這讓楊利偉那顆搖擺的心瞬間安定瞭,兩人這才正式開始交往。
二人以書信聯絡感情,楊利偉的傢人同樣十分看重張玉梅,在他們的心裡,她就是他們的兒媳婦。
楊利偉長期呆在部隊,每逢節假日,楊利偉的傢人就會邀請張玉梅到傢裡一起吃飯,張玉梅從來都不會缺席。
1990年年底,又到瞭一年一度的探親時刻,楊利偉一到傢就遭到瞭父母的催婚,以當時他的年紀在縣城算的上是結婚晚的瞭。
楊利偉向來孝順,再加上對於張玉梅確實滿意,面對傢人的催婚,楊利偉也就沒有表示反對,提瞭親,準備結婚事宜。
大雪紛飛的隆冬季節,時隔一年的時間,楊利偉終是將這個母親滿意,自己心愛的姑娘娶進瞭門。
隨夫輾轉,未言艱辛
按照當時部隊的規定,飛行員傢屬是可以隨軍的,所以,二人結婚以後,因為不想分隔兩地,張玉梅毅然放棄瞭在傢裡所擁有的一切,跟著楊利偉一起到瞭陜西。
本想著結束夫妻分隔兩地的痛苦,卻沒想到,張玉梅前腳剛到陜西,楊利偉就因上級指令需要到新疆進行外訓。
張玉梅自然無法隨行,心中縱有千般不舍,張玉梅也不忍丈夫的工作有什麼變化,於是她什麼都沒有說,默默地幫楊利偉把東西收拾好。
兩人又回到瞭當初還在談戀愛的階段,就以書信的方式,進行聯系,很快一年過去,這對新婚夫妻終於再度重逢。
終於盼來相見之機的張玉梅與楊利偉還未溫存多久,又接到瞭老部隊撤編的指令,二人不得不從陜西搬離至四川。
這一路以來,為瞭丈夫,張玉梅犧牲掉瞭許多,結婚之前,張玉梅是地方上的中學老師,搬到陜西之後,卻隻能當小學老師。
等再次轉輾到四川到時候,就連小學老師的工作她都找不到瞭,在很長一段時間尋找無果之後,張玉梅去到瞭成人教育。
一路走來十分艱辛,夫妻二人半個月、一個月見不到面已經成瞭常事,好在那種一年到頭隻見一面的日子,是基本不會出現瞭。
1997年,航天員中心專傢組來到瞭楊利偉所在的部隊,分別與通過考核測試的航天員及其妻子進行談話考核。
“如果楊利偉被選為航天員,今後的生活有所變動,你能習慣嗎?”
“當航天員有危險,你同意嗎?”
接二連三的話題砸來,張玉梅從容不迫得回答著:“習慣!這些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利偉當飛行員這麼多年瞭,有危險不算什麼事情,他看重自己的事業,無論他做啥,我都支持。”
就這樣,楊利偉成為航天員,張玉梅也跟著他的腳步來到瞭航天城,穿上軍裝,開始做資料、檔案工作。
每換一次工作,就代表著新的一次重新開始,這其中有多麼辛苦,恐怕也就隻有張玉梅本人知道。
楊利偉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然而面對著他,張玉梅從來沒有喊過一句苦,所有的傢庭重擔、職業壓力,她都默默地撐下瞭。
自幼生長於機場邊,張玉梅對飛行,總有著特殊的感情,自己的丈夫是一名飛行員、航天員,她由衷的感到驕傲。
而且,作為丈夫,或許很大程度上來說,楊利偉提供不瞭自己的妻子和兒女過多的陪伴,但是結婚數年,夫妻二人的關系一直都很好,從來沒有紅過臉,吵過架。
夫妻之間,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在一段關系裡,如果僅有一方不言辛勞的付出,又能夠走多久呢?
張玉梅與楊利偉之間向來是雙方的共同努力,他們都把對方好好地放在瞭心裡。
選上宇航員後,楊利偉隻能在周末回傢,回到傢後,拖地、洗衣服、輔導孩子,大事小事隻要過眼,楊利偉就不會讓張玉梅動手。
有一次,張玉梅感冒瞭,楊利偉特地在下班時間趕回傢,做好飯端到張玉梅的面前,看她吃完後,才匆匆地趕回部隊。
萬般柔情,攜手同行
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成功完成瞭太空飛行,這一壯舉引得眾多的國人心潮澎湃。
可是,又有誰會知道,在備戰神舟五號期間,楊利偉遇到瞭他平生最大的艱難。
2001年,張玉梅感到腰疼,起初並不當回事,但是漸漸的這種疼痛愈發的強烈,且毫無規律可言。
張玉梅想著等有時間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然,適逢神五備戰,楊利偉比起以前更為忙碌瞭,兒子才五歲,更是離不開人。
張玉梅就想著再等一等,這麼一拖就是大半年,而且在此期間,除瞭腰疼之外,沒有其他什麼癥狀。
張玉梅也就安慰自己沒什麼大不瞭,可是誰知道,那天,張玉梅同往常一樣上廁所,卻在尿後發現出血,這下可把張玉梅給嚇壞瞭。
她急急忙忙的收拾好東西之後,就趕到瞭301醫院,診室門口等候的時候,她還在安慰自己,卻在看到診斷書的那一刻,傻瞭眼。
張玉梅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居然得瞭非常嚴重的腎病,當下,醫生就給她安排瞭住院,並進行穿刺手術。
得到消息後,楊利偉在第一時間趕到瞭醫院,看著病床上的妻子,楊利偉陷入深深地自責,因為第二天,楊利偉就要去吉林進行飛行訓練瞭。
這些訓練都是一次性的,無法補課,也就是說,這次去吉林,是楊利偉進行訓練的唯一機會,可是妻子正虛弱的躺在病床上,這讓他又怎麼能夠做到安心離開呢。
這天晚上,楊利偉就這樣坐在張玉梅的床前,整整一夜,心中充滿瞭糾結和矛盾,一邊是重要的訓練,一邊是生病的妻子,如何抉擇,對楊利偉來說,屬實艱難。
張玉梅與楊利偉攜手相伴這麼多年,又豈會看不出他的心裡在想些什麼,她忍著身上的疼痛,強扯出一抹笑容,語氣輕松般說道:“你去吧,訓練重要,我沒事的,你放心,我這有醫生和護士,不會有事的。”
楊利偉深深的看著張玉梅,知道她這是故作輕松,想讓自己不那麼擔心“我給傢裡打個電話。”
張玉梅點瞭點頭,楊利偉轉身出瞭病房,並將妻子臥病在床的消息告訴瞭遠在老傢的父母,同時說明自己即將進行封閉訓練的事情。
安排好這些之後,楊利偉再次回到病房,看著病床上的妻子,歉疚不已:“對不起。”
病床上的張玉梅看見丈夫眼中流露的歉疚,心猶如刀割,,緩慢搖頭,楊利偉走上前,輕輕掩瞭掩被子。
“我給爸媽打電話瞭,他們會來照顧你,不要擔心。”
張玉梅點點頭,“快走吧。”
楊利偉再次看瞭看時間,這才一步三回頭地出瞭病房,而另外一邊得知兒媳生病的楊父楊母立馬趕往北京。
到北京後,老兩口也沒有休息,精心照料躺在病床上的兒媳婦,上下接送上學的小孫子,楊利偉封閉訓練的這段時間,二老奔波於醫院和傢之間。
在之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張玉梅常常需要住院治療,每每這時,楊利偉總是提前開好轉院單,將妻子送到醫院辦好手續之後,再趕回航天城繼續訓練。
總會有那麼幾次碰到楊利偉需要去外地訓練,或者工作繁忙無法脫身,張玉梅便隻能自己一個人去醫院。
孩子在傢需要人照料,張玉梅常常是一個人乘坐公共汽車去醫院,等打好點滴之後,又舉著那瓶子,一路返回傢。
這其中,有多辛苦,不言而喻。
因被婆婆一眼相中,張玉梅與楊利偉有瞭初次見面,隨著書信交流,兩人的心愈走愈近,結為夫妻。
多年風雨同舟,張玉梅總是任勞任怨地照料著這個傢,而楊利偉於她而言,隻是她的丈夫而已。
典型的軍人婚姻,平靜而充實,互相陪伴,寧靜致遠。
夫妻多年,風雨同舟,楊利偉和張玉梅是彼此最親近的人,他們共同見證瞭孩子從牙牙學語到後面的高大挺拔,也見證瞭生活的各種變化。
如今,能夠相依相伴,對楊利偉夫妻而言,就是最知足的事情。
張玉梅這個被婆婆一眼相中的好妻子、好兒媳,多年如一日,從未曾懈怠過半分,她的心中,隻有甘甜,多少孤獨無助的苦楚,也沒有主動和傢裡表達過,因為她深切的知道,成為航天員的妻子,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她的丈夫為國做貢獻,作為妻子的她,能做的就是把後方照顧的妥妥當當。
2022年6月9日,楊利偉在人民日報上撰文,給小朋友們寄語,希望他們都能夠成為最棒的自己。
時至今日,楊利偉依舊被頻繁提及,他的功績,和祖國的蓬勃發展緊密相連;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讓我們能夠立足於當下,走的更加長遠。
而貢獻瞭“大傢”之後,楊利偉也陪著妻子張玉梅守護著自己的小傢庭,每天過著尋常且幸福的生活。
參考文獻:
《楊利偉自述自己的婚戀我和妻子是經人介紹相識的——北廣人物》2016年
《揭秘!從戰鬥機飛行員到航天員 楊利偉闖過多少關——央視新聞》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