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近代史是一部融於血淚的歷史,在經過瞭漫長的戰爭之後,我們才得以過上安穩的生活。但是總有人對我們虎視眈眈,在建國之後,為瞭保衛邊疆,先後爆發瞭多次著名的戰役,就比如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對越反擊戰。
國內統一完成後,越南就將目光盯向瞭柬埔寨,當時我們與柬埔寨的關系可以用唇亡齒寒來相容。加之當時國際關系的變化,也使得中國成為瞭越南的眼中釘。
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中越對立
在越南進攻柬埔寨的同時,越南國內的排華情緒也達到瞭一個高潮。在這之前,越南在1973年左右就已經開始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但是這個時候中越的邊境問題還可以利用談判解決。
到瞭1977年,局勢更加惡化,越南國內不僅多次發生大規模的排華暴亂,越南還意圖在中越邊境陳兵。同時越南還犯下瞭難以原諒的罪行,多次侵略中國的村莊,甚至屠殺村民。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1978年到1979年左右,越南制造瞭700多起流血事件,被無辜打傷甚至付出生命的軍民就多達300多人。
很多身在越南的華僑的財產也被洗劫一空,有的華僑交不出贖金,就會直接被槍殺或者扔到海中。到瞭1978年的時候,黎筍就已經公然將中國列為越南的頭號敵人,還意圖對中國發動更多次的進攻。
這時越南的野心已經擺在桌面上瞭,越南之所以敢做出這樣的行為,背後也少不瞭來自蘇聯的支持。越南在接受瞭蘇聯的軍事支持,並與蘇聯結成同盟之後,就幻想起稱霸中南半島的計劃。
早在1977年的時候,黎筍在訪華的時候就提到瞭重新建立“印度支那聯邦”的計劃,這種對外進行軍事擴張的做法遭到瞭中國的反對。
因為如果要建立印度支那聯邦,第一步就是要侵占柬埔寨,但是柬埔寨與中國的關系一向友好,而且對外進行軍事擴張也不是我們一向支持的。
在越南構想這個計劃的過程中,就已經通過《友好合作條約》完成瞭對於老撾的掌控,也就是說如果讓越南成功占領柬埔寨,那麼中國就會多瞭一個強敵。
同時中美關系的緩和,也讓中越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除此之外,中越矛盾還在於領土主權問題。越南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西沙、南沙群島是越南領土,中國自然感到非常憤怒。
不僅如此,在越南抗美戰爭快要結束的時機,越南還強行霸占瞭中年那個跟南沙群島中的六個島嶼。
在這些大背景之下,中越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已經到瞭不可調和的地步。在越南的步步相逼之下。終於在1979年2月17日的這天,人民日報刊登瞭題目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論,也是在這天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
戰爭打響,越南連連潰敗
在炮擊過後,我軍兵分三路進入瞭越南境內,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進入瞭越南的腹地,甚至連越南的首都河內都近在眼前。
在深入越南境內40公裡左右的時候,我們的戰略目的其實已經達到瞭。於是在1979年3月5日,中國邊防部隊開始撤軍。
並且在3月16日,宣佈完成撤軍,同時對越自衛反擊戰也宣告結束。雖然大規模作戰已經結束瞭,但是越南還是不吸取教訓,賊心不死。
在我軍分批撤軍回國的階段,越南就趁此機會搶占瞭邊界的部分高地和山頭,儼然要與我們長期對峙下去。
既然我們能夠打到越南的首都,那麼面臨越南的挑釁也完全沒有懼怕。
從1984年開始,邊防部隊不僅對越南的據點進行瞭拔點作戰,我軍還利用瞭這次機會,將各個軍區的主力部隊掉到前線進行作戰訓練,甚至還進行瞭新式武器的實驗,一直持續到1989年,這也被稱之為“兩山輪戰”。
在第一階段拔點戰鬥中,昆明軍區的首要任務是要收回老山和者陰山這兩座山,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收復者陰山作戰的是來自昆明軍區的11軍31師。
這支部隊在建國之前,曾經是跟著挺進大別山的部隊之一,在這次戰鬥中,他們也發揮出瞭先烈們的優良傳統。
知道戰爭殘酷,在戰鬥打響之前,戰士們就已經提前準備好瞭200口棺材。看到這些棺材,師長廖錫龍表示,如果這次的作戰如果用到這200口,甚至是150口棺材來埋葬我們的戰士,我看我這個師長應該被撤職。
果然,在廖錫龍的帶領下,戰鬥結束後,31師以犧牲98人的結果贏得瞭戰鬥的勝利。
半個月的時間,我軍就已經完成瞭收復老山、者陰山地區的任務。但是直到這個時候,越南還是心存僥幸,甚至還組織瞭一次大規模的反撲。其實在組織“7.12”大戰之前,越南就已經組織瞭多達60餘次的反擊,但都以失敗告終。
大戰在即,中國部隊做好萬全準備
這次越南為瞭取得勝利,不僅經過瞭一個月的嚴密準備,還找來瞭蘇聯的軍事顧問。
在這次的計劃中,越南準備采取兩步走,首先用一個師去佯攻老山、八裡河東山方向,然後主要的火力都集中在老山及松毛嶺方向,還準備從四個方向對我們已經占領的占地發起攻擊。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這次的大戰越南準備瞭四個師的火炮團、兩個炮旅、五個步兵團、一個特工團。
根據曾經參加過戰鬥的老兵回憶,事實上資料中還不包括越軍的通訊、運輸、舟橋等保障部隊,如果這些部隊都加上,這次的大戰已經超過瞭軍級的規模。
由此可見,這時的越南已經到瞭相當瘋狂的狀態。在戰前截收到敵軍的情報之後,我軍就做好瞭戰鬥準備,同拔點作戰一樣,這次的大戰我軍依然還是用炮擊給敵人一個“開門紅”,根據後來的統計,在這次大戰中,我軍共打瞭3400噸炮彈。
當然這個戰術也起到瞭很好的效果,越軍也因此付出瞭相當慘重的代價,但是在嘗到瞭我軍的炮火之後,越軍還是堅持原來的計劃,但是多次進攻都被我軍打退,步兵和炮兵的密切配合,讓越軍的屍體佈滿瞭山丘。
就連葉劍英元帥也不由得感嘆,淮海大戰以來,還沒有見過這麼多敵人的屍體。參戰的老兵回憶,當時我軍向越軍投發宣傳彈,將傳單送到瞭越軍陣地,讓他們去戰場給戰友們收斂屍體。
1984這一年,對於越軍來說終生難忘,因為他們的野心,死去的戰士多達4600餘人。光是在“7.12”大戰中就已經3000餘人瞭。也是這一次大戰,讓越軍精氣耗盡,再也組織不起這麼大規模的戰鬥。
同樣在與越南的幾次戰鬥中,也讓昆明軍區損失不小,在幾次戰鬥中,共犧牲1200多名戰士。
雖然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掌握瞭老山地區和者陰山地區的主動權,但是昆明軍區在經過幾次戰鬥之後,需要更多的時間恢復。
與此同時,在結束戰鬥之後,越南雖然損失慘重,但還是心存幻想,他們更改瞭戰術,準備采用遊擊的形式繼續騷擾邊境地區。
面對敵軍的騷擾和遊擊,部隊和地方民兵、武裝警察也是緊密配合,打擊瞭不少的敵人。
實施輪轉,各軍區前線見真章
同時有關方面也決定,讓南京軍區開赴前線,準備開啟輪戰戰略。
除瞭南京軍區的有關部隊之外,還有北京軍區、福州軍區、沈陽軍區、武漢軍區的有關部隊趕赴邊境地區,此外還從七大軍區的15個軍中抽調瞭一個偵查大隊,輪流在邊境地區執行任務。
各部隊輪戰的時間,也根據戰鬥的需要,基本上都是在6個月到一年左右。
第一批輪戰部隊在前線戰鬥瞭將近一年的時間之後,撤離瞭戰區,回到瞭各自的軍區,然後如此輪轉。
到瞭1985年,濟南軍區接替南京軍區,進入瞭戰區,這一年越南發動瞭一次最後的反撲,此時的越南已經打瞭44年的仗,國內經濟早就已經支撐不瞭如此頻繁的戰鬥,戰鬥能力早已不如從前。
從1980年到1985年的五年間,最突出的變化就是越南的年均通貨膨脹率,從25%直線上升到91%,從1986年到1988年,直接達到瞭300%以上,而經濟增長率隻有2%-5%。
越南的狀況也拖垮瞭蘇聯,蘇聯不僅要支援越南,阿富汗戰場也對蘇聯影響很大。
從1984年7月開始老山輪戰,一直到1989年10月輪戰結束。這期間,根據統計,越南傷亡以及被俘的人數多大31000多人,而傷亡則達到瞭15000多人。同時我們也付出瞭4600多人傷亡的慘痛代價。
在與越南搏鬥的這五年時間裡,我國先後派出瞭七大軍區的多支部隊參與老山地區的拔點作戰以及後續的輪戰,輪戰的戰略不僅牽制住瞭越軍,讓越軍越來越疲憊,讓幫助支援瞭柬埔寨針對越南入侵的反擊。
這也使得越軍落入瞭相當被動的狀態,不得不去兩面作戰。
最後越南也終於放棄瞭原本的計劃,也在1989年開始轉變對中國的態度,越南領導人開始對中國示好,試圖改善雙方的關系,後來到1993年,老山地區才從防禦作戰任務轉為普通邊界,由邊防部隊駐守。
五年輪轉,帶來瞭何種影響
對於這五年的輪戰戰略,很多人都非常不解,為何要持續這麼長的時間。直到多年以後不少國傢才恍然大悟。
在這五年間,世界局勢也是不斷變幻,穩定邊境局勢是首位。其次輪戰不僅打擊瞭越南政府的囂張氣焰,也敲打瞭身處在越南背後的蘇聯,遏制蘇聯的勢力蔓延。
在保存實力的同時,也牽制住瞭越軍,讓其分身乏術。在利用與美國修復好關系的時期,可以吸收美國的軍事技術和軍事裝備,也加強瞭中國在印度支那半島的影響力。
最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國傢也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也為後續邊境的保障打好瞭基礎。
可見輪戰發揮瞭很高的作用,這也是很多國傢都沒有想明白的問題。從內部來說,其實經過輪戰,也暴露出瞭很多我們一直隱藏著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實戰機會,幫助我們的部隊更好的去改革。
關於部隊內部出現的問題早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瞭,比如在戰法上。
根據有關專傢的介紹,當時傳統的軍事理論在我軍內部還是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遇到各種情況,都要先匯報給上級,等待命令然後才開展行動。但是戰場上瞬息萬變,這樣在很多情況下就會貽誤戰機。
而且雖然我們的部隊很多都經過瞭建國前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鬥考驗,但是還是有不少指揮官缺乏在熱帶叢林戰鬥的經驗,對於特殊地形的不適應或者不熟悉都會影響到戰鬥的結果。
同時在建國之後,在我國境內的戰爭非常少,除瞭當時的中印沖突和珍寶島事件,這也讓不少軍區的戰士缺乏鍛煉的機會,很多學習到的作戰知識可能隻停留在理論階段,而輪戰正是給當時年輕的戰士們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讓他們直面戰爭,從而磨煉自己的作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過特殊時期之後的一段時間,我軍的軍事理論、戰術訓練等水平甚至有些下滑,還停在特殊時期之前,兩山輪戰也讓各大軍區看到瞭自己與世界水平的差距,提高瞭各方面的能力。
不同軍區的輪戰更是讓有關方面看到瞭軍區設置的弊端,譬如機構重復、後方部署重復等等問題,都會影響作戰,也會出現一系列的的沖突。
這也促使後來在輪戰期間,開啟瞭一系列的軍隊改革。
部隊實施改革,面向新世紀
首先就是對軍區的改革,在1985年第一批輪戰過後,經過裁軍之後,十一個軍區就被改為七個,精簡瞭不少軍區機關,這也幫助提高瞭作戰能力。也開始以合同戰術訓練為重點,提高部隊協同作戰的能力。
在輪戰期間,我軍也逐漸意識到部隊現代化的重要性,軍隊院校不斷被恢復,在1988年的時候,還形成瞭完整的軍銜體系。
而這些改革直到今天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也是經過輪戰的考驗之後,我們的部隊及時對內部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從而才有瞭現在的強軍。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在1989年輪戰後期,越南方面就開始積極接觸中國,在當年一月中旬的時候,當時的越南外交部副部長就訪問瞭中國。
到瞭1990年,輪戰初步結束之後,越南領導人代表阮文靈就飛到瞭成都,成都會談也標志著中越之間關系的破冰。
可見輪戰不僅幫助保存瞭我們部隊的實力,鍛煉瞭部隊的作戰能力,還讓我們率先掌握瞭話語權和主主動權,在後續與越南的談判中,我們可以說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的。
但是當時的越南因為國內經濟的拖累,已經無法負擔起再一次的戰爭。
結語
雖然現在我們的軍事實力更強大瞭,面對其他國傢的威脅也無所畏懼。但是這些都是用當年犧牲的先烈們的生命換來的,如果沒有他們在前線保衛我們的國土,也不會有現在的中國,也不會有如此安穩的局勢。
參考資料:
《老山戰役研究》陳俊宇 雲南大學《解放軍反思對越反擊戰》席志剛 鐘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