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唐朝,袁天罡屬於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奇人。他精通算術、天文、易學,尤其擅長為別人相面。他給許多著名人物相面,其中廣為流傳的當屬他為幼年時期的武則天相面。
《唐書》中記載袁天罡看到襁褓中的嬰兒大吃一驚,說出:“龍瞳鳳頸,及貴驗也,若為女,當為天子”。
後來,武則天真的成為瞭我國歷史上的一位女皇帝。除此之外,他還為杜淹、王珪、韋挺相面,多年以後預言全部成真,該事也成為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那麼真實的袁天罡是什麼樣子的?他是如何通過相骨之術為眾人預言的?袁天罡給杜淹、王珪、韋挺三人看相預言他們會當大官,這本是一件喜事為何在他們走後袁天罡一直嘆氣,這中間發生瞭哪些事情?
相骨之術,神乎其技
袁天罡出生在隋朝末年,是四川成都人。他幼年時期傢境貧寒,他的父親是一位司倉,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薪資勉勉強強可以維持一傢人的生活。
袁天罡從小性格孤僻,與旁人不同。其他的孩子在學習四書五經,為將來的考試做準備,而他卻在幼年時開始學習道術、算卦、看面相,他最擅長給別人相面。
史料記載,袁天罡曾上任隋朝的鹽官令。因為大傢都知道袁天罡算卦靈驗,所以每次需要選宅子、修庭院都會找袁天罡幫忙看一下風水。
袁天罡來者不拒,十分熱情接受大傢的請求,並且根據自己的學識以及經驗為大傢推測分析。袁天罡也頗有官道頭腦,任職期間他與地方的幾大世傢走得頗為頻繁。
因為袁天罡經常免費為他們相面,次次靈驗,深得達官貴族的青睞,所以他們願意推薦袁天罡。外加上老百姓口口相傳,久而久之,袁天罡在那個地方有瞭一個不錯的名聲,大傢喜歡稱他為“相面先生”。
袁天罡為瞭更加深入學習相面這方面的技能,他師從章仇太翼,跟在他後面學瞭很多知識,這為他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後來,袁天罡厭倦瞭枯燥無味的官場生活,他知道自己的志向不在於當一個鹽官令,而是一位叱吒江湖、引萬人崇拜、尊敬的相面先生,於是他果斷辭去官職,選擇在各地闖蕩。
袁天罡也清楚地知道如何更快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第一,勤與達官貴族打交道;第二,免費為老百姓相面。
在外闖蕩的時候袁天罡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到當地有名聲的宅邸登門拜訪,不收取任何費用,隻為瞭幫他們相面,得到他們的認可後再心滿意足地離開。
除此之外,他也熱心的為平民老百姓相面。袁天罡憑借自己的個人魅力以及醫道、相面技能結交到許多朋友。久而久之,他在百姓之間的影響力極大,盛名天下。
杜淹、王珪、韋挺三人慕名前來想讓袁天罡通過相骨之術預測他們今後的仕途,袁天罡欣然接受。
據史料記載,袁天罡相面的方法就是相骨之術,俗稱“摸骨”。他是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目特征、骨頭形狀對一個人的行為、壽命、運氣作出預測。不過這種方法可操作性不強。為瞭更好地預測,袁天罡一次又一次改進相骨之術,後來相骨之術逐漸演變成瞭“稱骨術”。
“稱骨”就是將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折合成斤兩,累積起來,根據這個結果尋找出相應的占辭,用占辭預測。袁天罡為杜淹、王珪、韋挺三人相面就是用這個方法。袁天罡經過詳細觀察發現杜淹相貌是“蘭臺成就,學堂寬博,日後會任糾察官。”
袁天罡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人的鼻子由十個部位組成,“蘭臺”是鼻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鼻子下端。
如果蘭臺長得極好,則表明今後大富大貴。“學堂寬博”是指額頭寬闊,耳門寬廣,形容一個人極其聰明,學識深厚,是一位有才之人,可當糾察官。
韋挺的相貌是面似大獸,精神太猛烈。“面似大獸”表示韋挺的臉型大而方。在古人眼中男人面似大獸,表示他交朋友很忠誠,雖然才智平平,但是能得到朋友的幫助和提攜。
王珪的相貌是三停成就,天地相臨。“三停成就”表示王珪面部三停平等、相協調,在古人眼中這表明此人一生衣食無憂。
“天地相臨”就是額和頦相互拱照,天庭平闊,地閣方圓而滿,這表明子孫滿堂、錢財堆積,可勝任五品要職。
袁天罡的一番話向三人說明他們日後皆可當大官,一輩子榮華富貴。三人聽到袁天罡所說的話十分開心,相約而走。不過三人走後,袁天罡卻一直在嘆氣搖頭。旁人十分不理解,明明是一件好事,為什麼還一直憂心忡忡。
袁天罡告訴他,三人日後的確可以當大官,不過他們的仕途比較坎坷:先為官、再遭罷黜、後來事業才能更上一層樓,究竟能不能一輩子榮華富貴,還要看他們三人能不能熬過那一段煎熬的歲月。
不久,袁天罡的預測一一實現。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出任天策學士,王珪當上瞭五品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領。
三人在自己的官位上發光發熱。然而好景並不長,武德七年,三人被卷入“楊文幹”事件,慘遭貶官。
集團鬥爭,牽涉其中
楊文幹是太子李建成的死黨。杜淹、王珪、韋挺三人雖然是好友,但是三人屬於兩方陣營的官員。杜淹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做官,王珪和韋挺二人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做官。王珪在很久之前就是李建成的部下。
公元617年唐朝還未建立,當時李淵是唐王,李建成是世子,王珪就得到丞相舉薦出任世子府咨議參軍。
由於他品行端正、辦事沉穩、敢於進諫得到李建成的重用。後來李建成成為太子提拔王珪,將他任命為太子中舍人,後改任為太子中允。
韋挺和李建成的關系更密切。他自幼與李建成就是好朋友,兩人一起玩耍一起商討國傢大事。
唐朝建立後,韋挺被任命為檢校太衛率,與王珪共同輔佐太子。本以為三人官途可以一直順利下去,但一場兵變改變瞭三人的命運。
眾所周知,唐高祖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皇後生瞭4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
四個兒子中,李元霸天生神力,武功高強,可惜英年早逝。李元吉乃酒色之徒,毫無軍事才能,不適合當太子。
那麼太子之位就在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之中瞭。李建成雖然比李世民遜色,在朝廷裡影響力不大,但是他是長子,根據嫡長子繼承制的宗法傳統他理應是太子。事實也是如此,李淵封李建成為太子。
然而,這個結果對於李世民來說極為不公。
他認為自己跟隨父親在外征戰多年,屢建奇功,太子之位應該是他的。對於李建成來說,雖然當上瞭太子,但是隻要李世民存活在世上一天,他的太子之位就坐不穩。
李世民在軍隊中號召力極強,在朝廷的影響力也極大,這些嚴重影響到他的地位。就這樣,雙方的關系逐漸惡化。
根據正史記載,太子李建成多次陷害李世民都沒有成功,最終他決定聯合死黨楊文幹一同兵變。公元624年,李淵帶著李世民和李元吉到仁智宮避暑,留李建成監國。
李世民得到消息後認為,這是扳倒太子的最好機會,於是他買通爾朱煥和橋公山,讓他們在皇上面前告發太子。
李淵大發雷霆發佈詔書,李建成慌忙來到仁智宮負荊請罪,長跪不起。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李淵動瞭惻隱之心,認為兒子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一定是受人挑撥,打算不再追究此事。
誰知楊文幹得知此事慌瞭神,立刻舉兵叛變。這種舉動證實瞭二人的陰謀。李淵大怒,將李建成關進大牢,並派出李世民出兵平復這場兵變。
在出兵前,李淵告訴李世民,如果勝利就封他為太子。李世民出兵之後,後宮的娘娘紛紛吹“枕邊風”為李建成求情。除此之外,朝廷中的一位大臣封德彝也進諫為太子求情,他認為此次兵變應該是兄弟二人不和睦導致的。
李淵也產生這個想法,不過一切以事實為重。李世民凱旋歸來時,李淵詢問李世民宇文穎在哪裡,宇文穎知曉太多細節又是此次事件的主要人物,誰知李世民將其斬殺瞭。
李世民的這個舉動讓李淵開始相信大臣封德彝所說的話。李淵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不廢除太子,並賜五十大板作為懲罰。
但是此次兵變一定需要有人承擔責任。於是,李淵歸罪於王珪、韋挺和杜淹,將他們流放。他認為朱煥和橋公山之所以背叛太子一定是受人指使,此人一定存在秦王府,而秦王府能說會道的、善於權變的當屬杜淹。
杜淹也是杜如晦的叔叔,在秦王府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但是,流放瞭杜淹必定會引起李世民的不滿,為瞭平息兩個兒子的怒火,李淵又流放瞭太子的兩位得力幹將:王珪和韋挺。
他認為兩個兒子關系的惡化與他們有著必然的聯系。太子中允王珪、左衛率韋挺未能勸導太子,導致兄弟二人反目成仇,實屬大錯。
就這樣,杜淹、王珪、韋挺三人因楊文幹兵變被貶官流放至巂州。李世民知道杜淹是被冤枉的,贈他黃金三百兩。
招納人才,再受重用
杜淹、王珪、韋挺三人被貶官流放後,內心十分鬱悶,於是他們到益州尋找袁天罡,再次請袁天罡相面。
袁天罡對於三人的到來一點都不詫異,似乎早就知道二人會找他。袁天罡告訴三人不用擔心,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很快就可以逢兇化吉,三年後必定重返朝廷。果然,三年後袁天罡的預言再次成真,而這一次的改變也與一場兵變有關。
經過“楊文幹”事變後,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關系徹底惡化。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和李元吉邀請李世民到東宮參加宴席,兩人在李世民的酒杯裡下藥,幸虧救治及時,沒有危及性命。
通過這件事,李世民對兄弟二人徹底動瞭殺心。同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親手射死瞭太子。兩個月後李淵自動退位,李世民成為皇帝。因為李世民經歷過隋朝末年的動亂,所以他深刻知道,一個國傢是如何滅亡的,以及人才是成功的必要元素。
李世民也知道,自己弒兄奪位會引起許多大臣的不滿,勢必會引起朝廷的動亂,當務之急是實行安撫政策。
為瞭防止太子集團的餘黨繼續展開復仇計劃,他頒佈詔書大赦天下,太子集團的成員全部無罪,不追加罪責,對於太子集團的重要官員他采取重用。
就在這時,李世民想起當年被貶官的三人。當時李淵不願意廢黜太子,隻能將過錯都歸於他們三人,如今是時候召回他們瞭。
就這樣,武德九年,三人經過三年的流放終於又回歸到朝廷,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能。杜淹被授予禦史大夫。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知道杜淹的才能,知曉他熟讀歷代典制,所以又安排杜淹主持東宮儀式薄領的裁訂工作。
公元627年,杜淹參議朝政,成為宰相。
王珪回朝後出任諫議大夫。由於他多次進諫,忠於皇上,深得太宗的信任。
韋挺擔任主爵郎中,後來經過王珪的極力推薦又升為尚書右丞。他的女兒長大之後成為瞭齊王的王妃。
袁天罡所預測的皆一一實現,使杜淹、王珪、韋挺三人對他敬佩不已,時常在唐太宗的面前誇贊他。久而久之,袁天罡的名氣越來越大,最後還受到唐太宗的接見。
總結
袁天罡通過相骨之術預測一個人的官途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畢竟經過這麼長時間,許多事情無法判斷真偽。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的是,袁天罡在相術界享有極高的地位,受到許多人的追捧,這點證明他確實有過人之處。
參考文獻
[1]劉昫 舊唐書[M]匯聚文源 2015.09
[2]肖春生 中國古代名人成敗分析[M]2002.01
[3]楊津濤 預測官員仕途袁天罡和他的相術圈子[N]國傢人文歷史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