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俄羅斯駐印度大使亞歷山大-卡達金在新德裡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就印度采購的法國“陣風”殲擊機發表瞭一番評論,惹怒瞭不少印度觀眾。
卡達金在節目中說,印度采購的法國“陣風”殲擊機像“8月夜晚被拍死的蚊子”一樣,不堪一擊。與“陣風”相比,二十多年前中國空軍向俄羅斯采購的蘇-27戰機都要更加先進,更有戰鬥力。
卡達金的這番話,雖然有俄羅斯一直是印度的重要的武器供應國,但是近年來印度越來越頻繁地向美國和歐洲采購武器,激怒瞭俄羅斯有一定關系,但印度一些客觀的網友們還是認為,卡達金說的話,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
卡達金提到的蘇-27戰鬥機,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制的一款單座雙發全天候第三代戰機,於1969年開始研制,1985年進入部隊服役,能夠很好地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任務。
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軍一架P-3B型反潛巡邏機,正在蘇聯沿岸執行偵察任務。在距蘇聯海岸線48海裡處,這架P-3B遇到瞭一架蘇軍戰機。
這架戰機從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過,其的垂尾尖端撞上瞭P-3B右側外側引擎的螺旋槳葉片,P-3B右翼外側的發動機被割開一個大口子,導致P-3B身受重傷,險些墜海。
這就是冷戰時期著名的蘇軍空中撞擊戰例——“巴倫支海上空手術刀”事件,那架神秘的蘇聯戰機,就是大名鼎鼎的蘇-27。
一、
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還沒有先進的國產重型戰鬥機。中國空軍雖然號稱是世界第3大空軍力量,但隻擁有數千架50年代水平的殲5,殲6和少量殲7戰機。
1990年發生的海灣戰爭中,整體裝備不比中國落後多少的伊拉克空軍在美軍打擊下迅速灰飛煙滅,讓中國空軍也感受到瞭特別巨大的壓力。
所以引進蘇27戰機被視為中國空中力量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從那之後,中國才開始擁有瞭真正現代化的空戰力量,有瞭可以保護國傢天空的利器。
八十年代後期,被阿富汗戰爭搞的焦頭爛額的蘇聯已無力繼續單獨對抗美國,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與北京的關系。
1989年,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冰封瞭30年的中蘇關系終於揭開瞭新的篇章。
戈爾巴喬夫的這次訪華,讓之前處於中斷狀態的中蘇軍貿重新拉開瞭帷幕,蘇27出口中國的合同就是在這一時期達成的。
當時的蘇聯處於全面經濟衰退之中,迫切需要外匯;而當時中國與美國和西方的武器合作也處於全面停滯之中,這就使得兩國軍事技術合作有瞭相互需求的基礎。
在戈爾巴喬夫訪華之後,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表示:如果中國希望獲得蘇聯生產的高性能飛機,“蘇聯政府認為不存在政治障礙”。這番言論迅速在國際上引起瞭極大的反應。
對於當時的中國空軍來說,能從蘇聯購買到性能非常先進的蘇27戰機,是一件特別劃算的事。
因此在1990年4月李鵬總理訪蘇期間,中方向蘇聯方面提出恢復和擴大兩國在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合作的意願,並且同意以政府貸款的形式向蘇聯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換取莫斯科同意向中國出售航空技術裝備。
1990年5月,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的軍事代表團與蘇聯簽署瞭《軍事技術合作的協定》以及《中蘇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混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購買蘇27戰機進入程序化談判階段。
經過雙方的談判,蘇聯同意中國購買蘇27時,可以以易貨交易形式支付蘇27戰機購買費用的 70%,這一項目後來被中國稱為“906工程”。
二、
關於這個“906工程”,外界的說法很多,國外有些媒體甚至用“中國曾殺光三省市狗換來蘇-27戰機”為題進行過報道,說清明的中國人,用“狗皮大衣換瞭蘇聯先進的戰機”,頗有些酸溜溜的味道。
軍事專傢杜文龍曾在做客雲南衛視一檔訪談節目時,披露過中俄當年蘇-27戰機交易中的一些“內幕”。
杜文龍在節目上說:“引進蘇-27的時候,俄羅斯也很困難,所以他們向中國索要瞭三件東西:一是手電筒,二是暖水瓶,三是一萬件狗皮大衣。
手電筒和暖水瓶的事好解決同,但一萬件狗皮大衣還是給我們造成瞭一定的壓力。
要知道平均18條狗的狗皮,才能做1件狗皮大衣,所以當年冬天,我們是在河南、山東等三省市的宰殺瞭大量的狗,才換來瞭蘇-27。可以說,中國的狗為中國空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作出瞭重大貢獻。”
原總裝備部國際合作部馬慶華局長也曾在一次接受專訪時,談到過蘇-27的購買過程。據他回憶,蘇聯一開始隻同意向我們出售米格-29,但我方要求購買性能更好的蘇-27,經過多次協商,蘇聯這才決定向中國出售蘇-27。
蘇-27的支付方式,也開辟瞭外匯加易貨的先例。
自1950年代開始,中蘇間都是易貨貿易。比如中國要蘇聯的鋼鐵、機床,蘇聯要中國的蘋果、豬肉,於是雙方用瑞士法郎定下價格後,進行交易。
但對於蘇-27戰機,蘇聯人提出隻收美元現匯。當時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是很多,所以我方希望還是按易貨方式支付。
經過多輪談判,雙方最後同意使用現匯支付小部分貨款,餘下的大部分仍采用以毛毯、暖水瓶、裘皮大衣進行易貨支付。根據合同,我國首批購買瞭24架蘇27戰鬥機,總價達30億人民幣。
當時送蘇聯的暖水瓶是北京南口的一傢工廠生產的,毛毯則是天津一傢工廠傢生產的,裘皮大衣實際上就是狗皮大衣。
馬慶華局長還透露,當蘇聯國防部長沙波什尼科夫率領談判代表團來到北京後,中方設宴為蘇聯人接風。一位蘇聯將軍在宴會上對中方談判代表說:“點不著的酒就不要拿出來瞭,那不是男子漢該喝的東西。”
馬慶華知道,談判前比拼一下酒量,是蘇聯軍方的“傳統”,蘇聯軍方似乎認為:在酒桌上擊敗對方是取得絕對心理優勢的第一步。
以前中國軍隊代表團訪蘇時,蘇聯軍方總是以傲慢又盛氣凌人的態度,端來高烈度的燒酒,然後當著中方的面一飲而盡。
中方對蘇聯的這個“傳統”早就心中有數,為瞭打擊對方的囂張態度,負責接待蘇聯代表團的空軍副司令林虎,從空軍中挑選瞭一個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大校參謀,負責對付這位囂張的蘇聯將軍。
那位大校參謀人長得很瘦,但那位蘇聯將軍很快便後悔和這位大校拼酒瞭。沙波什尼科夫後來回憶說:“那位中國大校喝起酒來就好像是頭飲水的驢!他的居然是將白酒和啤酒摻在一個大水晶杯子裡一口氣幹掉!”
將高度白酒和啤酒混在一起,這在蘇聯被稱為“約爾什”,是蘇聯酒徒最怕的一種酒瞭。果然不出所料,這場招待會還沒結束,蘇聯代表團中就有17個將軍被抬出瞭宴會廳。
在接下來的談判中,蘇聯那些被灌怕瞭的將軍們,坐在談判桌上一個個灰頭土臉的,就好像是吃瞭敗仗一樣,連說話都不再那麼囂張瞭。與他們相比,中方的姿態明顯要高出一大截。
談判順利結束後,中方又設宴歡送蘇聯代表團。隻不過在這場宴會上,蘇聯的那些將軍們不再提起“點不著的酒就不要拿出來瞭,那不是男子漢該喝的東西”之類的話瞭。
不過好客的中國人還是向他們贈送瞭大量精美的禮品,包括成套的水晶工藝制品、精美絕倫的蘇州刺繡和一些他們叫不上名字的中國特產,讓這些將軍們一個個樂不可支。
歡送宴上,中方得知蘇聯代表團裡的伊舒特科將軍剛剛當上外公,於是又貼心地贈送給伊舒特科一個跟真人一般大小的玩具毛熊,讓他帶回國去,送給剛出生的小外孫。
伊舒特科大為感動,在接下來的會談中,幫中國說瞭不少好話,為雙方順利簽訂合同做瞭不少貢獻。
三、
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俄方首批交付的8架蘇-27SK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機,應於1992年6月由俄羅斯交付給中國。
但是到瞭協議上交付飛機的時間,國際形勢卻發生瞭巨大的變化,中國還能不能買到蘇27戰機,又成瞭許多人擔心的事。
1991年12月26日,龐大的蘇聯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中蘇間的軍事技術合作會不會因此被擱淺,是所有參與“906工程”的人最為關心的事。因為蘇聯都解體瞭,之前我們與蘇聯簽署的合同還會繼續執行嗎?
令人欣慰的是,獨立後繼承瞭蘇聯大部分政治遺產的俄羅斯並沒有賴賬,俄總統葉利欽向中國承諾:會繼續履行向中國出售蘇-27的義務。
1992年6月27日,12架蘇-27戰鬥機,包括8架SK單座型和4架UBK雙座教練型飛機,作為首批交付給中國空軍的機型,由俄羅斯飛行員駕駛,從後貝加爾軍區的吉達機場起飛,準備經蒙古領空入境,飛抵交付的目的地——安徽蕪湖空軍基地。
蘇聯解體前,蘇聯的飛機飛過蒙古國的領空時,是不用向蒙古通報過境請求的。所以這一次,俄羅斯忽視瞭這個問題,認為他們的飛機在飛過蒙古領空時,還可以像蘇聯那樣不用通報過境請求。
讓俄羅斯人沒有想到的是,蒙古在蘇聯剛剛解體之後,與俄羅斯的關系出現瞭耐人尋味的變化,在一段時期內和美國眉來眼去。
也許是有瞭美國人的撐腰,蒙古提出要收取20萬美元的“過境費”,否則就拒絕俄軍的這批蘇27飛機從蒙古過境。
俄羅斯之所以忽視瞭這個問題,是因為長期以來,蒙古與蘇聯的關系一直不錯,兩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有軍事上的合作,蒙古領空也一直對蘇聯完全開放,從來沒有說過蘇聯的飛機沒有通報便飛過蒙古是侵犯蒙古領空的說法。
這件事唯一的解釋是:有些國傢不願意看到中國成功購買並部署蘇-27戰機,讓中國空軍的實力得到提升,所以讓蒙古出面刁難一下中國和俄羅斯。
經過中方與蒙古的交涉,在中國向蒙古交付瞭20萬美元的“保障費用”後,這一問題得到瞭妥善的解決。
四、
問題解決後,由俄羅斯飛行員駕駛的首批12架蘇-27戰機於1992年8月4日起飛,前往中國。
當天晚上,這批戰機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進行瞭短暫停留。中國駐蒙古大使館特意為這些俄羅斯飛行員安排瞭豐盛的晚餐。
考慮到飛行員們第二天天一亮便會繼續駕機飛往中國蕪湖,為防止俄羅斯飛行員喝酒誤事,所以大使館的晚餐上並沒有安排酒水。
看到沒安排酒水,幾位俄羅斯飛行員顯得很不開心,於是向我方接待人員索要酒水,並拍胸脯保證:一定能平安飛到目的地!
俄羅斯飛行員喝酒是他們的傳統,因為早在二戰期間,俄羅斯空軍的著名飛行員特羅菲姆.科茲洛夫,就是一個不喝酒不飛的飛行員。
1937年,科茲洛夫從莫斯科空軍學校畢業後,成為瞭蘇聯空軍中的一員。1943年之前,科茲洛夫先後擊落過德軍兩架飛機,被晉升為空軍中尉。
1943年2月的一個深夜,德軍的飛機來偷襲科茲洛夫所在的部隊。
在此之前,科茲洛夫剛剛喝下500毫升的伏特加,聽到急促的空襲警報後,科茲洛夫駕駛自己的戰鬥機緊急升空,和德機展開瞭交戰,一舉擊落德軍兩架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和一架he111轟炸機,成瞭這場戰鬥的最大功臣。
當科茲洛夫的飛機返航後,地勤人員卻久久不見艙蓋打開,還以為裡面的科茲洛夫受瞭重傷,無力打開駕駛艙,於是紛紛跑去查看。
沒想到他們看到坐在駕駛艙內的科茲洛夫,正渾身酒氣地在裡面呼呼大睡!
這場戰鬥後,科茲洛夫被蘇聯統帥部授予“戰鬥英雄”的稱號,他也因此成瞭蘇聯空軍的偶像。所以後來有不少蘇聯飛行員都效仿他,駕機之前都要喝上兩杯。
出於這個俄羅斯飛行員的這個“傳統”,且在其拍著胸脯保證不會影響第二天的飛行的情況下,我方向他們提供瞭幾瓶伏特加,讓俄軍飛行員喝瞭個暢快淋漓。
後來的結果表明,這些飛行員並沒有撒謊,天明之後,所有蘇27戰鬥機全部都安全地飛達瞭位於蕪湖的目的地,沒有一架出現問題的。
三個月後的1992年11月25日,剩餘的12架蘇-27SK單座型飛機,從俄羅斯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生產聯合公司機場起飛,抵達瞭蕪湖空軍基地。
至此,共計24架蘇-27(20架蘇-27SK、4架蘇-27UBK)正式加入瞭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
結語:
蘇27對於中國空軍的意義,遠不隻是一種現代化主戰裝備那麼簡單。
蘇27的引進,開啟瞭中國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大門,使中國空軍在全軍發展戰略中的地位產生瞭巨大的變化,成為中國空軍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中國獲得蘇-27之後,為瞭培訓蘇-27飛行員,又在1999年向俄羅斯訂購瞭28架蘇-27UBK V2教練機,裝備到河北滄州的K026基地和重慶白市驛基地的空33師。據說出身於該師的中國的第一個宇航員楊利偉,就曾飛過蘇-27。
這些合作之後,中國又在1996年向俄羅斯采購瞭一批蘇-30戰機,而蘇-27則開始由沈陽飛機制造公司自行生產。
從那以後,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不斷加深。可以說,蘇-27開啟瞭中國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大門,使得中國戰鬥機發展的步伐再次跟上瞭世界先進裝備的水平,同時也推動瞭其他國產作戰飛機的改進完善和新機型的發展。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深度:揭秘中俄蘇27戰機交易內幕 俄隻要三件東西》
新華網:《中國的現代化空軍開端:引進蘇-27戰鬥機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