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文明古國,享有著豐富的陸地與海洋資源。我國島嶼眾多,每一片島礁都有著許多傳奇故事。
在航海條件極為落後的古代,先輩憑借執著和冒險精神才發現瞭那些隱逸於海洋之中的土地。中國的眾多島嶼之中,曾擁有過一個物產豐富、面積巨大的島嶼,這個島嶼便是庫頁島。
北方失地"庫頁島"
古代的中國北方地區擁有大量的林業與礦產資源。但是自晚清以來,包括外興安嶺、黑龍江以北地區、烏蘇裡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1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均被當年的沙俄所占領。
雖然後來沙俄政權覆滅,但是取而代之的蘇聯和今天的俄羅斯已將這些土地劃入瞭其版圖之中。
說起這被當年俄國所占領的土地中有一個地方最為特別,那就是庫頁島。庫頁島在黑龍江入海口的東南一側,是歐亞大陸架在東北方向延伸帶上的一個大島。那裡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海洋資源。
在此以前庫頁島一直都是我國固有領土,而如今卻成為瞭俄羅斯的第一大島——薩哈林島。
庫頁島的歷史變革
翻開歷史,關於庫頁島的記錄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時候。西漢初年成書的《山海經——海外東經》裡就記載瞭庫頁島上的住民是"毛氏"。"有毛人在大海洲上",這裡指的是居住在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即吉烈迷人。
後來在東漢范曄所著的《後漢書——東夷列傳》中,進一步記載:在北沃沮"海中有女國"。而後的歷朝歷代史學著作中對於庫頁島都有多次提及。
元朝時期的《開元新志》中也多次提及。其文中所談到的庫頁島與前朝著作中基本一致。隻是對於島上情況的記錄更加翔實,同時補充瞭關於島上女性人口較多的事實。
但是中國對於庫頁島的管轄卻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的時候。當時居住在東北地區的栗末靺鞨、黑水靺鞨以及其它部族皆為唐朝的附屬國,接受唐朝的管轄。庫頁島緊鄰鄂霍次,上面擁有上千條的河流和湖泊。
為瞭方便管理,唐自開元十三年以來開始在黑龍江下遊地區設黑水軍,繼而又設黑水都督府。819年,唐朝已經開始在庫頁島地區征收賦稅。
後來晚唐時期藩鎮割據,朝廷式微。於是北方的遼國開始逐漸崛起並取代瞭唐對於庫頁島的管理。宋代以後,庫頁島再次劃入宋朝接受中國的管轄,為防止遼人對庫頁島的掠取,還專門對這一區域派遣瞭節度使以駐守庫頁島。
從這一時期起,庫頁島幾易其主。遼、宋、金、元均對此地區十分重視。當時北方地區的海產資源與地方特產很多都是從庫頁島進貢而來。
在後來考古出土的文物中也證實瞭這一事實。在庫頁島出土的文物中包含瞭大量從漢朝以來的中原地區出產的陶器,金屬制品等器物。
到瞭明朝時期,庫頁島歸於東北三司名下。每年進貢的黑兔、黑狐、貂皮、獵鷹、白兔、皂雕、咸魚等均出自庫頁島。這一隸屬關系一直延續到瞭清代。
近代列強對庫頁島的巧取豪奪
100多年前,隨著晚清時期的變革,清政府無力抵抗列強的入侵。在1858年時中俄簽訂的《璦琿城和約》與《中俄北京條約》中便將庫頁島與烏蘇裡江以東地區全部割讓給瞭當時的沙俄政府。
相比較大清朝的腐敗無能,島上的居民則要剛烈得多。1873年,島內的居民面對沙俄駐軍依舊不願屈服,依舊視自己為"大清"的子民,進而繼續將許多重要物資進貢給大清朝。俄方在知道以後迅速派遣軍隊將進貢的車隊攔下,並以"滅族"作為要挾才迫使島上居民臣服於俄方的管轄之下。
庫頁島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不但享有著豐厚的海洋資源同樣也在海洋地理劃分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庫頁島作為大陸架的延伸,按照國際公約,占領庫頁島的國傢將會有更多的領海面積。
日本與沙俄政府自近代以來對於從中國掠奪的土地管轄上一直存在爭議。尤其是庫頁島地區,包括今天的北方四島的爭議也都緣起於此。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沙俄放松瞭對於庫頁島的管轄。而這時日本則乘虛而入將庫頁島收入囊中。自1918年起,在之後大約七年的時間裡面,日本對於庫頁島行使著實際的管轄權。庫頁島的日文名叫"華太",中文翻譯為"河口"。
1918年十月革命以後,取代沙俄政府的蘇聯在遠東地區利用遠東共和國對庫頁島實施管轄。但是日本並不願意將庫頁島讓出。直到1925年日蘇在北京簽訂瞭《日蘇基本條約》之後日本才從庫頁島撤軍,但依舊在50年的時間內享有島上50%的礦產開采權。
從庫頁島的變遷其實可以看出,無論是當初的沙俄政府、日本還是後來的蘇聯,對於庫頁島都是虎視眈眈。雖然當時十月革命後的蘇聯曾歸還過我國的部分領土,但對於擁有大量礦產資源的地區卻依舊握在其手中。
1946年,蘇聯再次發表宣言,宣稱庫頁島以及北方四島均屬於蘇聯的控制范圍。這一宣稱一直延續到瞭今天。直到1990年蘇聯解體,新成立的俄羅斯依舊繼承瞭對庫頁島的主權。
以史為鑒
翻開歷史我們不禁疑問,為何當年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也會對庫頁島虎視眈眈。
其實答案很簡單,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無論是當初的沙俄還是後來的蘇聯,對遠東地區的利益是絕對不會放棄的。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各國對於擁有資源的土地都是寸土必得。
當年中蘇之間的合作,其實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基於二戰以後的世界格局,蘇聯需要中國作為其盟友。反觀自60年代以來的中蘇關系,一旦中方需要獨立自主的開展建設之時,蘇聯便露出瞭其險惡的一面。
今天的中國發展迅速,當初的北方熊也願意來與中國結成戰略合作,但是歷史的前車之鑒絕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