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朱鎔基及其傢人:妻子勞安很“可愛”

  • 在〈走近朱鎔基及其傢人:妻子勞安很“可愛”〉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 645

古語有言;“宜其傢人,而後可以教國人。”傢庭生活的好壞,往往影響個人的行事風范,甚至決定其前程。隻有處理好傢庭關系的人,才有能力、有資格教導國人。而傢庭幸福的根本,就在於和睦的夫妻關系。

很多時候,人們隻看到成功的男人站在臺前,卻不知他們的背後,往往還有一個支持信任他們的人——他們的妻子。

前共和國總理朱鎔基和他的妻子勞安,就是這樣一對佳偶,朱鎔基以服務人民為信仰,勞安便幫他處理生活瑣事,令其無後顧之憂,是朱鎔基背後“最可愛”的臂膀。

出生名門 風雨求學

雖然大多數人認識勞安是因為她朱鎔基妻子的身份,但勞安本身也是傢世傑出、成長優秀的女性。

勞安於1929年出生於湖南,是當地名門之女。著名的湖南九芝堂就是由勞傢先祖創立的。上個世紀30年代,九芝堂藥鋪就頗具規模,遍佈街巷。

遺憾的是,1938年長沙城遭受“文夕大火”的燒灼,九芝堂店鋪和店鋪內大量的名貴中草藥材在大火中燃燒殆盡,損失慘重。抗戰勝利後,在勞安父親勞紹磯等人的努力下,長沙勞九芝堂才重新復蘇和振興。

直至今日,這個品牌仍有所傳承,被國傢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盡管勞安出身並不卑微,但由於當時時局的動蕩,勞安的幼年也並非一帆風順。

自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戰爭之後,中國領土下的千千萬萬兒童便再難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1939年,湖南第二保育院成立,收容培養瞭上百名因戰亂或其他緣由而無傢可歸的落難兒童,勞安便是其中之一。

後來,湘北戰事吃緊,勞安又跟隨湖南第二保育員遷往茶陵,途中不僅缺衣少食,還得躲避日軍的敵機轟炸。對於幼時的勞安來說,是一段格外艱難而又印象深刻的旅程瞭。

“文夕大火”過後,勞安的父親勞紹磯為瞭抗日救國,在茶陵老街租下一棟民房,創辦瞭農業銀行茶陵辦事處。

1939年,年僅10歲的勞安在一路顛簸中到達瞭茶陵,才得以與父親相聚。

深處動蕩時代的人們明白,唯有教育,才能塑造下一代的品格和修養,以生存,以進步,以結束這災難的一切。

所以,盡管搬遷至茶陵的歲月仍然十分艱苦,保育院的老師們仍孜孜不倦地對孩童們進行愛國主義、知識文化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

在文化學習上,老師們根據孩童的學習程度因材施教,取得瞭良好的成效。在生活實踐中,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種菜、養豬、運煤、縫制衣物,培養瞭孩子們獨立的品格。

或許是幼年生活的顛簸流離,保育院的孩子們都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有不少人從這裡走出,踏入瞭大學的殿堂,並最終成長為國傢的棟梁之材。勞安也是其中的一員。

1943年,勞安從保育院考入省立二中初中部,並於1944年轉入省立第十二中就讀。1951年,勞安走出湖南,進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也就此成為瞭朱鎔基的師妹。

工作過後,勞安還多次想回到茶陵,緬懷曾經的生活和學習歲月,但終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中學結識 緣續清華

大多數人認為,朱鎔基和勞安結識於清華校園,其實不然,朱鎔基與勞安的相識要遠遠比那早得多。

勞安和朱鎔基其實算是同鄉,他們都是湖南人,更巧的是,兩人都在湘西上過學。雖然勞安比朱鎔基年齡小些,兩人並不是同一屆,但勞安的哥哥勞特安和朱鎔基是同班同學,朱鎔基也就因此認識瞭勞安。

雖不是初識所在,但清華仍是朱鎔基和勞安兩人相戀並牽手一生的初始之地。

1947年,朱鎔基以湖南省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電機制造專業。1951年,朱鎔基從清華大學畢業,勞安也進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成為瞭朱鎔基的師妹。

相似的成長經歷,相同的教育背景,為兩人相戀提供瞭條件。1956年,朱鎔基和勞安在長沙成婚。

勞安尚在清華求學之際,就已經為朱鎔基生兒育女瞭。

朱鎔基和勞安共育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是在勞安就讀清華時生下的。兩人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女兒燕來,是在清華的校醫院出生的。勞安畢業前夕,忙於畢業論文的答辯瑣事時,肚子裡便已經懷有兩人的第二個孩子——兒子雲來瞭。

清華的教育經歷塑造瞭朱鎔基和勞安的人生,也間接影響瞭他們子女的成長。

朱鎔基和勞安的子女出生於清華校園,自然受水木清華正直嚴謹學風的影響,盡管他們都沒有在清華的求學經歷,但清華的精氣神已深入他們的骨髓。

“雖然他們沒有上清華,但是身上有清華的精神。”這是朱鎔基的父親在一次清華大學的演講中對朱燕來和朱雲來二人所做的評價,隱含的恰是對清華精神的感念和贊譽。

退休多年以後,朱鎔基和勞安二人也難忘清華的培養,懇切關心母校的發展。

朱鎔基曾經擔任過經管學院的首任院長,2016年的時候還和夫人一同參加過清華經管學院的年度會議。看到清華發展得好,經管學院發展得好,他們都很高興。

與爾安樂 與爾患難

提及朱鎔基與勞安夫妻倆的感情,凡是認識他們的人,皆是贊不絕口,羨慕不已。

生活中,勞安悉心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雖然朱鎔基和中國近代另一位偉人毛澤東同出湖南,但朱鎔基卻不似毛澤東那樣無辣不歡,而是口味偏於清淡,勞安自然也就緊著朱鎔基的口味為其準備吃食。

而朱鎔基仍在工作崗位時,隻要不是實在推脫不得,他都會選擇回傢和勞安共進晚餐。

當勞安以總理夫人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時,總是面帶微笑,默默地伴在夫君一側,給予朱鎔基無聲的鼓舞和支持。朱鎔基也曾表示,以擁有這樣的妻子為榮。

曾經一次活動中,有人調侃朱鎔基,聽說朱總理什麼都不怕,唯獨怕勞安夫人,那麼您覺得您的夫人有什麼地方令您感到可怕呢。朱鎔基笑著說:“我根本不覺得她可怕,我覺得她可愛。”那人又問:“假如您夫人不在這裡,您也是一樣的回答嗎?”朱總理說:“當然,表裡如一嘛。”

能讓向來以“鐵面”著稱的朱鎔基在公開場合說出如此話語,可見夫妻二人的關系可真稱得上是琴瑟和鳴啊。

或許會有人羨慕勞安,丈夫身居高位,一生衣食無憂,但其實,朱鎔基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隻是勞安也並非臨難各自飛之人。

官場浮沉是極為正常的事情,即使在朱鎔基事業低谷之時,勞安依舊不離不棄,相信丈夫的品格和能力,是朱鎔基背後最堅定的支持者。

朱鎔基曾在駁斥美國代表團關於中國婦女問題的批判時,略開玩笑地說道,我在傢裡可是完全聽我夫人的,我現在口袋裡一分錢也沒有,就是全部上交夫人瞭。但事實上,對於丈夫各項幫扶人民的“花銷”,勞安向來是無條件支持的。

2014年,已是前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再次因為一條捐款新聞引起瞭大眾的廣泛關註。原來,自2013年以來,朱鎔基累計捐出善款兩千多萬元,在中國慈善榜單中排名第六十位,而這些錢,都是朱鎔基退休後出書所得的版稅,朱鎔基及其夫人將其悉數捐出,用於大眾教育事業。

彼此相伴 安享晚年

朱鎔基退休以後,大多數時間都和妻子居住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兩人往往形影不離,無論朱鎔基是去上海看戲,還是回母校清華大學參加校慶活動,勞安都默默陪在他身邊。

2012年,退休後的朱鎔基就和夫人勞安一起現身過上海大劇院,共同觀看一個春節京劇晚會。當時84歲的朱鎔基精神還非常好,說話敏捷,還很幽默,甚至會使用網絡潮語,笑著說請大傢一定要hold住這三個多小時。

同年,朱鎔基還和勞安一同遊覽過位於福州的林則徐紀念館。那天天氣有些陰冷,兩人又舟車勞頓,身穿暗紅色上衣的勞安緊緊跟隨在朱鎔基身旁,註意著丈夫的身體狀況,偶爾也輕輕扶上老伴一把。

別看朱鎔基在位時嚴肅得嚇人,退休以後,朱鎔基展現在眾人面前的,可是極為風趣幽默、談笑風生的形象。

退休後的朱鎔基很願意跟人聊天,朱鎔基本身又是學識豐富、涉獵寬廣的人,所以往往一聊起來便能天南地北一頓海扯,甚至有點剎不住車。

年輕人總有自己的工作和安排,朱鎔基有時就會自嘲說道,“現在不是怕我沒時間聊,是我怕你們沒時間聊。”但其實,每次朱鎔基談天說地時,都會有一個最忠實的聽眾——勞安陪伴左右。

朱鎔基和妻子勞安都是京劇愛好者,當年兩人尚在清華讀書時,就先後在清華京劇隊當過票友,退休後的兩人,將更多時間和精力留給瞭這項興趣愛好。

勞安會唱,她曾經學過梅派和荀派唱腔;朱鎔基會拉,退休以後,朱鎔基勤學苦練,甚至還專門尋名師指導,拉京胡的水平和能力得到瞭很大的提高。

興致來時,兩人就在傢舉辦夫妻京劇會。勞安吊好嗓子開腔時,朱鎔基就在一旁用京胡為夫人伴奏,此其樂融融之景,甚是羨煞旁人。

年齡大時,總不免有些小毛病,朱鎔基也不例外。最憂心朱鎔基身體健康的,還是非勞安莫屬。

退休後的朱鎔基曾被檢查出腫瘤,為此還做過切除手術。當時勞安因為這個小瘤子整日憂心忡忡、寢食難安。其實所有知情者都認為,那是個良性腫瘤,隻要切除就好。但是勞安還是難以放心,直到手術後,經過病理送檢,證實腫瘤確為良性時,勞安才松瞭一口氣。

“及爾偕老”,婚禮上的承諾,朱鎔基和勞安真正做到瞭。

2020年10月23日,是朱鎔基92歲的生日。朱鎔基身穿紅袍在醫院慶生的照片流出,坐在中間的朱鎔基雖然頭發有些發白,但仍然精神矍鑠,不減當年。夫人勞安也仍笑瞇瞇地坐在他身邊,呈現一幅和美之景。

傢風良好 子女低調

朱鎔基的傢風極為嚴格,一方面是他本身身居高位,一舉一動都引人註目,其傢庭自然也應作為表率,另一方面也是幼時經歷使然,造就瞭他眼裡容不得沙子的性格。而這些,都灌註在瞭朱鎔基的生活態度和傢庭理念中。

曾經有媒體報導過這樣一件事,朱鎔基擔任上海市長一職時,他的外孫女仍然是由夫人勞安每天騎自行車接送上下學。有一次突降暴雨,警衛出於安全考慮,動用公車把孩子送到瞭幼兒園,朱鎔基知道此事後,立刻就向市委行政處結清瞭汽油費。

朱鎔基極為重視對兒女的教育,從小抓起,希望兒女都能成為正直廉潔之人。

朱雲來十多歲的時候,撿過一塊破破爛爛的油氈子回傢,朱鎔基看到瞭,就教育朱雲來,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甚至打瞭朱雲來一個耳光。

後來朱鎔基才知道,這塊油氈子是朱雲來從垃圾堆裡撿來的,朱鎔基因此也很後悔打瞭他。但朱鎔基傢風之嚴,可見一斑。

對這種嚴格的傢庭教育,朱燕來也深有感觸,“我們傢傢風還真是挺嚴格的,我父母一直比較強調做人的誠實正直,從小就告訴我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積極上進,有為,同時也要腳踏實地。”

正是朱鎔基的教育,讓成年後的朱雲來始終葆有嚴謹低調的作風。

朱雲來尚為中金公司普通管理人員的時候,就曾為某國有企業寫過多達500頁的財務研究報告。

成為中金的首席執行官後,朱雲來極為低調,辦公室沒有擺放和父親的照片,拒絕在公司的周年紀念刊物中刊登照片,公司酒會上面對記者提問始終保持沉默,拒絕與記者交換名片。

朱雲來雖然一貫低調,不過在一些公開場合發言時,他又顯現出瞭如父親般犀利直爽的言語作風,不避熱點話題,所言即所思。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年會上,某公司副總大肆誇獎證監會,朱雲來則直言這本身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在朱鎔基和勞安的悉心培養下,朱燕來和朱雲來兩人都成長為瞭極為優秀的人才。

朱燕來

朱燕來本科和碩士都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後來又赴加拿大深造,取得瞭社會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主要還是工作於金融領域,1997年加入中國銀行,同時,她也是全國政協委員,多次參加兩會。

朱雲來是大氣物理學博士,但進入金融領域後主持領導瞭多傢國有企業的公開發行項目,甚至早在2004年就被《財富》雜志評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領袖”之一。

結語:

和諧的生活氛圍和良好的傢庭關系,對個人的事業發展必然帶有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

朱鎔基的成功,不僅在於個人政治地位的成功,也在於傢庭關系的成功。在這一點上,妻子勞安厥功至偉。

參考文獻:

[1]何中石著.《朱鎔基傳》[M]. 2008年版。

[2]清華校友總會[編]. 《校友文稿資料選編:第六輯》[M]. 2000年版。

[3]唐建光著. 《畢業生——百年清華的中國年輪》[M]. 2011年版。

呱呱資訊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8月24日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連結:https://www.guaguazixun.com/history/52116.html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歷史

《知否》:小秦氏一句話,暴露顧偃開有多惡心,讓她守瞭20年活寡

顧偃開始沒有承認,但是他也沒有否認。答案顯然已經呼之欲出,顧廷燁更是傷心欲絕,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傢庭,他跪下抱著自己的父親,那個他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的父親,他想問問父親,為什麼要娶自己的母親進門,為什麼...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歷史

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據可查就一個

看古裝劇,尤其是皇帝劇、宮鬥劇,經常都會看到皇帝下令誅臣子九族,很多觀眾對此就有這麼一個疑問:誅九族說的是哪九族?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有關“誅九族”的二三事!“誅九族”不是“株連九族”很多人在歷史書...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歷史

《知否》番外:明蘭活到七十歲,年老生病,賀弘文終究是後悔瞭

近些年來,國產大女主劇,逐漸成為影視行業的主流,前有火瞭十年不止的《甄嬛傳》,後有令人回味無窮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這兩部大女主劇中,《甄嬛傳》的女主甄嬛是傢中嫡長女,身份尊貴;但是《知否》裡...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歷史

79歲“白骨精”楊春霞:一生不談《西遊記》,至今不原諒導演楊潔

2017年,在天津日報報業集團舉辦的一場名為“菊壇春韻”的演出中,觀眾們發現瞭一個熟悉的身影——86版西遊記中“白骨精”的扮演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楊春霞。雖然此時的楊春霞已經年過花甲,但風采仍然不減...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歷史

翟志剛妻子有多漂亮?朋友都誇好看,翟志剛經常炫耀

可以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飛天探月的夢想,從明代萬戶的縱身一試,到火箭飛船的相繼放飛,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在飛天之路上付出瞭太多,每一位航天員的背後,都承載著祖國的希望與驕傲。但是有一個群體卻經常被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