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
在競選美國總統和紐約市市長失敗後,華裔出身的楊安澤去年離開瞭民主黨,他也一直在抨擊民主黨,但這種敵意並沒有阻止他參與當地政黨的政治活動。楊安澤在去年的市長競選中以第四名的成績落選,此前他的競選開局不錯。這是他第三次支持蘇拉吉·帕特爾(Suraj Patel),試圖擊敗在曼哈頓上東區任職29年的眾議員卡羅琳·馬洛尼(Carolyn Maloney)。
周一下午,兩人在曼哈頓中城發表講話,譴責馬洛尼和她的主要對手、眾議員傑裡·納德勒,說他們在國會已經有60年的時間瞭,陳腐、脫節。楊安澤在周一下午的背書中說,相比之下,帕特爾正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下一代領導人”,他將這位38歲的“技術通”律師與帕特爾正在紐約第12國會選區挑戰的70多歲的“固定裝置”進行瞭對比。
楊安澤還說,“你想要一個即將退休的人嗎?下一次民主黨真正有機會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會是一個78歲、79歲甚至更老的人?還是說你想要一個40歲出頭的人,在未來幾年裡不斷積累資歷,代表這個地區和社區?”楊安澤自問自答道,“我們知道,我們需要後者,我們厭倦瞭一種資歷制度,這種制度讓人們在權力和辦公室裡待得遠遠超過他們實際接觸他們所在社區和普通選民的時間。”
帕特爾之後稱贊楊安澤的“歷史性”總統和市長競選活動“倡導代際變化和亞裔美國人代表”。然而,楊安澤不能通過投票來支持他。在去年敗給埃裡克·亞當斯市長後,楊安澤宣佈他將徹底退出民主黨,登記為政治獨立人士。
在10月4日的一封題為“與民主黨分道揚鑣”的猛烈郵件中,這位企業傢出身的候選人描述瞭他對黨派政治的失望,他覺得黨派政治阻礙瞭重要問題的進展。楊安澤在郵件中寫道,“雖然這隻是一份小小的文書,但我一簽字就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心態發生瞭轉變。”
因此,他不能在紐約州的任何初選中投票,因為紐約州的初選不對不屬於任何政黨的人開放。不過,楊安澤最近在推特上發泄瞭對兩黨制的不滿,他在幾天前寫道,“民主黨每個周期從公司政治行動委員會獲得瞭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比共和黨最近獲得的還多,民主黨變成瞭附屬於政黨的遊說公司。”
當被問及這條推文時,帕特爾稱自己是“驕傲的、畢生的民主黨人”,並表示他不同意這種情緒。他說,“我從根本上認為,當我們的政黨正在搭建一個大帳篷,當它包括那些心懷不滿的人、那些不參與選舉的人以及那些傳統上不投票的人時,它是處於最佳狀態的。”這其中也包括楊安澤本人,在他自己出現在選票上之前,他從未參加過紐約市市長的競選。
楊安澤對帕特爾譴責企業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的決定表示贊賞,並轉而批評前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佈魯克林和曼哈頓爭奪不同的國會席位,“紐約人正在尋找下一代領導人,當我看到白思豪市長正在競選國會議員時,我退縮瞭。我的意思是,我敢打賭這裡的每個人都嚇瞭一跳。來吧,男人——夠瞭。我們需要的是那些不會因為個人癖好或情結而執迷於此的政客。”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對楊安澤的支持印象深刻。納德勒的老朋友、咨詢師喬納森·羅森(Jonathan Rosen)在一條短信中說,“很難想象,一個在自己的初選中失控、隨後拋棄並詆毀民主黨的人,是一個卓越的支持者。”馬洛尼競選團隊的負責人索菲婭·佈朗(Sophia Brown)說:“我懷疑紐約人不會指望楊安澤來建議誰是代表他們在國會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