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幹部好不好,當地人民一定知道,當地群眾也是最有發言權的人。而且,群眾總是愛憎分明的,幹部幹得好,群眾從來不吝於誇獎;幹部幹得不好,即使離任瞭,群眾想起來還是會恨得牙癢癢。
在山西,就有一位幹部,他在任上的所作所為一開始不被理解,在他離任時,群眾還給他“送花圈”,可後來,人人都在贊美他,還覺得他的皮鞋沾滿灰塵實在看不下去,眾籌給他送皮鞋,他就是原山西太原市市長耿彥波。
年輕幹部空降靈石,“膽大妄為”群眾不理解
耿彥波是山西和順人,他出生於1958年,1976年時進入和順縣委通訊組任幹事,開始瞭自己的職業生涯。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國傢提出瞭“幹部年輕化”的要求,於是35歲的耿彥波被調任到靈石縣擔任縣委副書記,1995年時又擔任瞭靈石縣縣長,這裡也成為瞭耿彥波仕途的起點。
耿彥波初來乍到,但他並沒有像一些幹部一樣坐在辦公室裡喝茶看報紙,也沒有想辦法和其他幹部拉近關系,反而是一個人在靈石的大街小巷考察,顯得與其他人都不太一樣。
一開始,靈石人也沒有也沒有太在意這個縣長到底在打什麼註意,直到耿彥波做出瞭一個“驚天決定”。
耿彥波提出,要修繕靈石的王傢大院,而且還要拿出5000萬元來進行修繕!
當時,靈石縣是一個產煤縣,大傢基本上都是依靠煤炭生活的,而且,當時就連沿海地區的經濟也不過是剛剛發展起來,在山西的這個小縣城裡,誰也沒想過要去修繕一個“破敗”的大院,發展什麼“旅遊業”。
更何況,靈石縣當時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隻有1個億左右,一下子拿出一半來搞修繕工程,靈石老百姓聽瞭都受不瞭。
在這個決定作出後,當地官員反對、群眾罵聲一片,可耿彥波就是吃瞭秤砣鐵瞭心,一邊拆遷一邊修繕,還同時搞起瞭老舊縣城改造工程,非得要把這事情推進下去不可。
最後鬧得群眾又是拉橫幅、又是上訪,還罵耿彥波是“耿瘋子”,要“送魔鬼見閻王”。
其實,耿彥波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畢竟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總有挖完的那一天,假如靈石的煤炭挖完瞭,靈石的老百姓該怎麼生活呢?
另外一方面,煤炭的開采和加工有著巨大的環境污染,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到靈石老百姓的生活和當地的生態環境。所以,耿彥波認為,靈石想要長期發展,一定要有另外一條發展之路。
而從歷史上來看,靈石是晉商的興盛之地,王傢大院的先祖在元末明初時以經營豆腐起傢,幾代積累,成為瞭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傢,還建造瞭規模宏大的莊園,即王傢大院。
如果能夠將王傢大院的招牌打響,那麼,旅遊業就將會成為靈石縣一個可以長久發展的新興產業。
可在當時,群眾們都不理解耿彥波的深謀遠慮,而且直到耿彥波2000年調任榆次區委書記,靈石縣的旅遊招牌還沒有真正打響,因此,在耿彥波離任時,甚至還有群眾給他“送花圈”。
王傢大院在1997年時修成對外開放,2006年時終於被國務院評為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瞭這一刻,王傢大院的價值才真正被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遊客所知道,從此之後,王傢大院的遊客量與日俱增。
2015年,王傢大院的遊客首次突破百萬人次,而到瞭2016年,單日接待遊客的數目就超過瞭10萬人次,光是門票收入就高達3000萬元,還帶動瞭當地消費收入增加3億元,更讓靈石縣的GDP超過瞭160億元。
到瞭這個時候,群眾才意識到耿彥波的謀劃是多麼超前,他當初投進去的5000萬元,完全是在為人民謀福利。
建設大同新面貌,群眾苦苦挽留
在調任榆次、調任大同之後,耿彥波同樣是從城市規劃下手改造,大刀闊斧地改變城市的面貌。
2008年,耿彥波上任大同市市委副書記、市長,上任的第二天,他就到規劃局調研,隻為城建改造。
大同是一個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有著諸多名勝古跡,可為瞭發展經濟,煤炭產業替代瞭一切。雖然煤炭為大同帶來瞭財富,可隨著煤炭的不斷開采,裸露的山頭、糟糕的生態、落後的城建都成為瞭妨礙大同人民幸福生活的絆腳石。
當地曾有俗語形容大同的城市面貌,那就是“垃圾基本靠風刮,污水基本靠蒸發”,形象地說出瞭當地人的不滿。
盡管早在耿彥波之前,大同的市長們都 想著要改變大同的落後面貌,還提出瞭“禦東新區”的概念,但誰也沒能真正讓大同做出改變——直到耿彥波上任。
耿彥波上任之後,制定瞭棚戶區改造、一軸雙城兩大計劃,大刀闊斧地開始大同的“拆改工程”。在耿彥波的主持下,生活在古城內的、生活條件不好的住戶,一部分被轉移到禦東新區,一部分則搬遷至古城外圍,古城裡則開始修繕和改建。
拆遷工作困難重重,有人不願意搬走,有人為多拿點安置款撒潑耍賴,還有投機商人想要從中撈好處,就連耿彥波手下的官員也有不願得罪人、消極怠工的。
為瞭推進工程進度,耿彥波每天4點就起床工作,親自下工地考察、到施工單位調研都是傢常便飯,到瞭晚上12點他都不一定能下班回傢。
在紀錄片《大同》中,曾記錄下耿彥波“發火”的場面,在一次會議上,耿彥波批評下屬“房屋拆遷、搬遷一件都辦不好”,而下屬還當即還嘴說,自己沒能力處理。
於是,耿彥波更加惱火,讓他趕緊寫辭職報告,“換個能幹活的人來”。這當然是氣話,緩瞭緩,耿彥波又說,大同需要的是能幹活的人,而不是你這麼個“官兒”。
耿彥波並不是說說而已,他經常一個人穿著一雙沾滿灰塵的皮鞋去考察工地,在街邊買個燒餅、喝碗豆腐腦就當一頓飯瞭,大同市民常說,他們“見市長”比“見局長”容易多瞭,而那雙沾滿灰塵的皮鞋,就是他的標志。
在耿彥波的監督下,大同的城建改造順利推進:道路擴建改善瞭城市交通、古城修繕保留瞭大同的文化、植樹造林改善瞭大同的環境、禦東新區和新建的博文物館等公共設施改善瞭大同人民的生活,大同的面貌有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大同改造的這5年裡,雖然老百姓們有過不解、有過諸多“城市鎮痛”的不變,但當臟亂的城市變得整潔有序、當落後的城建開始變得與現代化接軌、當大同的千年歷史文化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大同人民這5年以來的所有不滿都煙消雲散,人們開始感謝耿彥波所做的一切。
盡管十數年以來,一直有文物專傢認為,耿彥波對大同古城的改造過於“理想化”,但這並不影響大同人民對於耿彥波的感情,他們認為,耿彥波用5年時間,完成瞭歷史上1500年都沒有呈現出來過的、大同的繁榮景象。
2013年,惠民西城小區的幾十戶居民,每人出1塊錢,給耿彥波買瞭一雙皮鞋。
雖然沾滿灰塵的皮鞋是他的“標志”,但群眾實在看不下去瞭,他們要給市長換一雙新鞋,讓他那雙已經堪稱破破爛爛的舊皮鞋“早日下崗”。
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幹部好不好,他們最知道。也正因此,耿彥波在2013年“幹部考察公示”中被確定為市委書記人選考察對象,可令大同人沒想到的是,公示後沒幾天,耿彥波就調任太原市,任太原市委副書記。
消息一出,大同人民難以接受,無數群眾自發走向街頭,請願耿彥波繼續留任大同,他們打出“翻身忘不瞭共產黨,巨變離不瞭耿市長”的橫幅,簽名請願留下耿市長,可見,耿彥波是多麼受大同人民的愛戴。
“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
調任太原之後,耿彥波仍是貫徹著他“耿拆拆”的名號,放出話來要讓太原“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給太原人民更好的生活。
有靈石、榆次、大同的舊貌換新顏,太原人民都相信耿彥波有如此能力,能夠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耿彥波也沒有辜負太原人民,2013年春節過後,耿彥波前往太原履職,沒幾天他就上街考察城市建設,從那時起,太原多條道路開工改造,環城快速路的興建也被提上瞭日程,同時,耿彥波還發起瞭涉及95萬人的“城中村”大改造。
雖然總有人對於大小工地同時動工感到不滿,但當人民總能在即將改造的小區裡、建設工地、治污和搶險現場遇見耿彥波時,那些不滿也逐漸消失。
和大同人一樣,太原人民也相信,這個皮鞋總是沾滿灰塵、經常親臨一線的市長是真的在為這座城市考慮。
群眾的眼睛總能看到更多,他們看到耿彥波騎著自行車奔向工作一線;他們看到耿彥波在沒過小腿的城市積水中,親自扒開下水道的井蓋。
他們也看見耿彥波像個老農民一般坐在工地旁倒去鞋中的灰土……這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太原市民的心中,讓他們相信耿彥波是一個真正為民的好市長。
在太原的第一年,耿彥波就拆遷瞭700萬平方米,太原的高樓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在他主政太原的幾年時間裡,太原建起瞭四通八達的快速高架路和城市立體交通網、完成瞭“城中村”改造和東西山綠化,實現瞭古縣城復興。
而且,太原還成為瞭“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創新示范區”。漸漸地,太原也有瞭一線城市的“現代化”氣息,耿彥波也確實實現瞭他“五年一大變”的豪言壯語。
盡管如此,仍有人對耿彥波的“大建設”頗有微詞,因為他的城建帶來的是高額的城市債務。
例如,在大同任上,政府投入近千億資金完成城市建設,其中大部分資金是通過土地出讓籌集的,不僅導致瞭地價飛漲,還嚴重透支瞭政府未來的“財力”。
還有人指出,耿彥波離開大同時,當地政府累計負債超過130億元,多項在建工程由於後續資金不足不得不暫停施工。
雖然數據看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耿彥波所主政過的城市負債數據相比其他城市並不突出。
例如,耿彥波離任大同時,政府負債率不到15%,而與此同時全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已經高達37%,個別省份的這一數據更是超過瞭60%。
而且,城市發展同樣也是有歷史機遇的,毫無疑問,耿彥波在主政靈石、榆次、大同時都抓住瞭歷史機遇,實現瞭城市從依靠資源發展到依靠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轉變,如果沒有耿彥波的當機立斷,這些城市在資源枯竭後,顯然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
至少,耿彥波在任上時,交出的是堪稱優秀的答卷,也是令老百姓滿意的答卷,光是這一點,就已經勝過瞭無數幹部。
2019年,耿彥波辭去太原市市長職務——因為他要退休瞭。太原人舍不得他那雙總是沾滿灰塵的皮鞋,但太原人也明白,60多歲的耿彥波總該過過自己的生活瞭。
可顯然,山西省也舍不得耿彥波。耿彥波退休4個多月之後,山西省政府任命耿彥波為山西省政府參事,他一幹就幹到瞭現在。
“省政府參事”由省長聘任並親自頒發證書,通常由專傢、知名企業傢和已退休的、經驗豐富的廳局級領導擔任,能直接向省長和其他省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甚至是批評,還有省政府、省人大和政協等重要會議的參會權。
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實職”,但這是對耿彥波的肯定,也是耿彥波政治生命的延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耿彥波仍然在為山西省出謀劃策,仍然在為人民群眾謀福利,這也許也是人民群眾最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