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旅行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這一帶的陳姓人傢,普遍有一個共同的開基祖陳賢齋,住在洪山村。
洪山村,因洪姓傢族聚集居住而得名,位於廣東揭陽普寧洪陽鎮的東北部。但是,如今的洪山,全村有一萬五千多人,隻有一宗親陳姓,洪姓人傢卻不見瞭。
關於這種現象,在洪山老一輩子人口中流傳一個故事:
北宋以前,大約在今天樓上一帶,住著洪姓傢族,村子因此得名洪山村。當時的洪山村規模並不大,村民們買東西都要到集上。而外出趕集,就要路過洪厝大路口,這個路口有傢大的鋪子,高懸紅燈籠。夜晚燈籠亮起,格外醒目。趕集的洪山村民發現,遠遠望去,燈籠上寫的是“陳”,但是,走近仔細看,卻是“洪”。
當時人們迷信,認為這是天意,於是無奈之下舉族搬遷,洪山一帶就成瞭空村。一直到陳氏一傢從福建莆田遷居澄海,再轉遷於此。
在如今洪山村後的網地埔山坡,建有南宋古墓陳賢齋墓,立有碑記。
在洪山陳氏祖祠光遠堂的《建祠碑記》上,清晰記著:“始祖考妣賢齋公劉氏,自宋季創居洪山“。
陳賢齋,北宋進士,文武雙全,出仕後曾任衡陽縣令,後官至。為官期間,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被朝內奸人不容。為躲避陷害,陳賢齋卸職歸田,偕夫人劉氏和三子舉傢南遷,輾轉來到洪山峰下,開基創業,繁衍後代,成為粵東陳氏開基先祖之一。
如今在粵東,除瞭普寧洪山陳氏,惠來岐石陳氏、陸豐水墘陳氏、普寧橋柱陳氏等都是陳賢齋一脈。相關統計顯示:陳賢齋後裔約有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