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朝鮮這個國傢,很多人會想到七十年代。大部分人都覺得朝鮮百姓工資低,朝鮮物價低。很多人會想到七十年代,那時候我國百姓工資不高,但幾毛錢都可以買到不少東西。現在每年都有人到朝鮮旅行,對朝鮮的物價也有瞭很直觀的印象。我在朝鮮旅行的時候,帶瞭一千多塊的現金。在朝鮮待瞭四天,回國的時候身上隻剩下幾十塊錢。
朝鮮百姓的工資雖然少,大部分人的工資在五千到一萬朝幣之間。折合成人民幣隻有三百左右。但朝鮮的物價水平並不低,如果是在自由市場裡,一臺二手的筆記本電腦能賣到三四萬朝幣,像冰箱這樣的大件電器產品,甚至能賣到十萬朝幣。而朝鮮一些普通的零食,售價也在幾十到幾百朝幣之間。衣服鞋子之類的商品價格也不便宜,我曾問導遊穿的高跟鞋花瞭多少錢,得到的答復是八千多朝幣。
就朝鮮涉外商店的物價來說,和國內一線城市差不多。雖然朝鮮物價不低,但朝鮮百姓生活也沒有太大壓力。因為他們的很多生活用品不是靠購買,而是靠分配。生活在平壤的市民每個月會按照傢庭人口數量分配糧食和日常用品。朝鮮實行計劃經濟,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用品主要是分配的。
那麼,作為一名遊客拿著一千塊人民幣在朝鮮旅行,是不是可以像大款一樣?實際上也不是這樣的。帶一千塊人民幣到朝鮮旅行,和揣著一千塊錢在國內一些城市旅行差別不大。如果你喜歡購物,一千塊人民幣在朝鮮絕對滿足不瞭你的購物欲望。因為一千塊人民幣在朝鮮買的東西也不多。我曾見到一名女團友在涉外商店購買朝鮮女性民族服裝,普通的一件服裝,售價高達一千多人民幣。
對平壤市民來說,一千塊人民幣也不是巨款。一千塊人民幣對他們來說相當於兩三個月的工資。朝鮮普通人使用的智能手機售價都超過瞭兩千人民幣。朝鮮也存在貧富差距,一千塊人民幣對不少平壤市民來說不是很多,但對生活在農村地區的百姓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財產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