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子弟兵帶給中國人民的安全感,可能是其他國傢的人難以體會的。而確實,在遇到危險時,人民子弟兵總是沖在最前線,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在湖南,常張高速上發生瞭一起旅遊大巴的側翻事故,海軍戰士梅雄奮力救人,卻不幸被另外一輛失控的車輛撞成重傷,搶救無效犧牲後,他的妻子還將梅雄身上的器官捐給他人,拯救瞭3個人生命,詮釋出的是人間大愛。
在深山裡工作的海軍
1980年,梅雄出生於湖南臨澧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傢庭裡,和許多男孩子一樣,他從小就有一個軍營夢,希望有一天能夠當兵入伍,報效祖國。
在1999年12月時,梅雄終於如願以償,參軍入伍。梅雄剛入伍時就被分配到瞭海軍某部一個距離城區較近的分隊裡進行訓練,2001年時,他又以優秀的成績考入瞭海軍蚌埠士官學校進行學習。
2003年,梅雄從士官學校畢業,被定向分配到海軍駐湖南張傢界某部從事報務工作。
不過,就在一個月之後,梅雄就主動請纓,要求調到駐南北山的一大隊去,雖然梅雄知道這裡的條件十分艱苦,但他仍想在這個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做出成績。
從縣城到南山,要穿過6條隧道,這裡雖然有幾個村落,但村民不多,總的來說是少有人煙,條件艱苦。
而且,雖然梅雄是海軍,可他卻是一個在深山裡的海軍,他沒有見到過大海和軍艦,隻能在大山中為軍艦保駕護航。
其實,梅雄也很向往大海,他曾在與潛艇報務兵的交流中說,他非常羨慕潛艇報務兵可以看見大海、觸摸到軍艦;在梅雄的剪報本上,還貼著從報刊上剪下來的軍艦和潛艇,可他同樣為自己的工作的自豪——盡管他隻是深山裡的海軍。
梅雄在一大隊裡一幹就是12年,他還迅速成長為瞭部隊裡的軍事標兵和業務骨幹,與戰友們的關系也很好。
在梅雄工作的地方,除瞭高山,就是坑道,而海拔在800米左右、位於南北山之中的坑道,部隊將傳輸機房安置在瞭這裡,而這裡正是梅雄和戰友們經常要值班和工作的地方。
但坑道內機器設備眾多、功率又大,產生的熱量更是非常高,身處其中,又悶又熱,夏天時坑道內的氣溫可能高達40多攝氏度,還要忍受噪音,非常難受。
一開始,梅雄和戰友們隻能用抽濕機抽濕,半天時間就可以將一個25升的大塑料桶抽滿;後來坑道內也安上瞭中央空調,環境才終於好一些,不過,空調也不能24小時運行,這裡的環境與其他地方相比,還是比較艱苦。
梅雄的主要工作就是監控線路的正常運行,如果線路出現異常,那就要馬上搶修;線路一切正常,那麼除瞭打飯的時間,他就在坑道中度過。
坑道的值班是輪流制,梅雄不僅自己值班,在遇到有戰友請假,或者是需要照顧傢屬時,總是搶著幫人值班,而且,因為梅雄是大隊裡的業務骨幹,遇有重大任務時,也總是需要他去值班,一來二去,梅雄就成為瞭大隊裡值班最多的人。
戰友們回憶,梅雄最長的連續值班記錄長達35天,至今無人能打破。
在值班時,梅雄會在坑道中唱歌、練口令,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可也是因為長期在這裡工作,他患上瞭嚴重的老寒腿和關節炎。
原本,在2015年,梅雄的服役期就將屆滿,他即將退役回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一樁意外,讓他的生命就定格在瞭退役前。
路遇車禍,見義勇為犧牲
2015年8月12日,正在傢中休假的梅雄參加完駕照考試,跟隨著教練一起回傢。教練吳平開著車行駛在從張傢界通往常德的常張高速上,這天陰雨綿綿,教練在高速上也開得十分小心謹慎。
就在這個時候,梅雄看到前方有一輛載有20多名遊客的旅遊大巴撞破護欄後側翻在地,護欄碎瞭一地,更可怕的是,大巴的油箱也已經開始泄露,乘客們卻還困在車內,危在旦夕。
在高速上發生車禍,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所以梅雄立即讓教練停車,他要下車救人!
吳平後來回憶道,當時車還沒有停穩,梅雄就沖瞭下去,吳平也趕緊沖上去幫忙。
他們先是在車禍現場附近設置瞭警示標志,然後梅雄就撿起路邊被撞壞的欄桿砸向車窗玻璃,一邊砸,他還一邊提醒乘客避讓。
梅雄和吳平就這樣從大巴的窗戶和道路的空隙中奮力拉出瞭8名乘客,但梅雄聞到瞭現場越來越重的柴油味,他覺得必須要加快速度,盡快將車裡的人全部救出來,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二次傷害的發生。
於是,梅雄和吳平又分別奔向車頭和車尾,用撿起的護欄奮力砸前後擋風玻璃,希望能夠盡快砸出更大的救援通道。
可就在這個時候,對向車道上另外一輛急速行駛的大客車失控沖過瞭護欄,徑直撞上瞭這輛側翻的大巴,吳平聽到尖叫聲,回頭就看到一輛大巴車沖瞭過來,一瞬間,他就被大巴車帶飛瞭五六米。
更糟糕的是,大巴車直接撞上瞭正在車尾施救的梅雄,當時梅雄正在全身心救人,根本來不及躲閃。
吳平雖然大腿受傷,但他趕緊掙紮著爬起來,跑向梅雄,當時,梅雄渾身是血地癱倒在地。
吳平上前抱住梅雄,他看到梅雄的頭上有一個雞蛋大小的洞,血流不止,而且他的左小腿已經完全彎曲變形,看起來有很嚴重的骨折。
救護車很快趕到瞭現場,吳平陪著梅雄上瞭救護車。一開始,梅雄的意識還比較清楚,他還接聽瞭一個來自部隊的電話。
吳平接通電話後,放到瞭梅雄耳邊,梅雄還清楚地表示,自己的腿斷瞭,不能按時回部隊值班瞭,可他並不知道,自己的情況不僅僅是腿斷瞭這麼簡單。
20多分鐘後,梅雄在救護車上開始嘔吐,並且很快陷入瞭深度昏迷,醫生發現他瞳孔放大、沒有瞳孔反射。
梅雄被送到瞭張傢界市人民醫院,經過診斷,梅雄不僅有顱骨骨折、顱內大面積出血,還有肺部嚴重挫傷和多處骨折,就算海軍部隊專門從北京、長沙請來瞭專傢教授,但經過連續多天的全力搶救,專傢們仍然是無力回天。
年僅35歲的梅雄,在事故發生後16天被宣佈腦死亡,靠著機器和藥物才能維持著基本的生命體征。
梅雄的妻子是隻有27歲的周冰慶,她是湖南當地一個老幹部局的基層公務員,與梅雄育有一個女兒。
對周冰慶而言,“腦死亡”更像是一個隻在電視劇裡出現的名詞,十分陌生,當她從醫生口中聽到這個“腦死亡”這個詞匯的時候,還特意上網搜索“什麼是腦死亡”。
然後,周冰慶就看到瞭“人體器官捐獻”的相關消息,她想,丈夫這麼樂於助人,如果捐獻他的器官可以救更多人,他一定願意。
跟周冰慶有類似想法的是梅雄的姐姐劉桂香,她的想法比較簡單,她想將弟弟的一部分繼續留在這個世界上。
捐獻器官救人,一位戰士的“永生”
但是在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保持遺體的完整是很重要的,許多老人相信,人隻有完完整整地走,將來才能投胎做一個完整的人。
甚至在許多地方,如果親屬是病故的,那麼在送葬時,親人們就要告訴他“你的病好瞭”,人們相信,這樣可以讓他在“來世”做一個健健康康的人。
所以,就算周冰慶和劉桂香有著器官捐獻的想法,但沒有人敢向梅雄的母親談及這個話題。梅雄的母親已經65歲瞭,她在醫院看到梅雄所在一大隊的大隊長吳祖剛的時候,曾噗通跪倒在他的身前,說“領導,救救我的兒子”。
兒子的離世已經是巨大的打擊,他們擔心提到器官捐獻,更會令這個傷心的母親再受刺激。不過,經過瞭幾天的心理鬥爭之後,他們還是決定要征求梅雄母親的意見。
周冰慶和劉桂香說,讓梅雄救人到底,是梅雄的心願,而且,也可以留下一個念想。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傳統的老人,居然默許瞭器官捐獻的事情。
於是,周冰慶和劉桂香主動聯系瞭紅十字會,咨詢器官捐獻的流程,在8月28日上午,她們在志願書上簽字確認,同意捐獻梅雄身上有用的器官。
8月28日下午,ICU的主管醫生羅學兵將梅雄從6樓的ICU推到11樓的手術室,在手術室裡,梅雄身上有用的器官將被摘取,並移植給有需要的人。
例如,他的肝臟就將移植給一名重型肝炎患者,延續他的生命,而梅雄的腎臟則會被分別移植到兩名男性患者身上。
器官摘取的過程十分順利,在保存好器官之後,醫護人員們為梅雄穿上瞭海軍軍裝和軍鞋,並為他默哀三分鐘。
有醫生說,這是他從醫生涯中最難過的一場手術,因為他們盡瞭全力,但仍然沒能救回他,唯一能做的,隻是讓他在離開手術室時,看起來仍舊體面、英姿勃發。
8月29日,海軍司令部黨委批準梅雄為烈士,第二天,梅雄的告別儀式在張傢界市殯儀館舉行,海軍首長、政府領導和梅雄的戰友們都前來為他送行,還有許多市民自發前來向梅雄做最後的告別。
在年輕的士兵眼裡,梅雄是他們“最好的班長”,因為梅雄總是會半夜起來幫新兵們掖被子,生怕他們著涼。還有一次,一個新兵在大雪天發燒臥床不起,房間裡又沒有空調暖氣,梅雄就將他的被子蓋在瞭新兵身上,自己則披著大衣睡瞭一夜。
在村民的眼裡,梅雄是一個熱心的好人。梅雄的傢庭條件不好,村裡人都知道,所以2008年村裡集資修路時,就沒有通知他傢,可梅雄在聽說,堅持捐款1000元為傢鄉做貢獻。
村支書說,除瞭企業捐款,他捐的最多,在村裡的功德碑上,他的名字“很靠前”。
在妻子周冰慶眼裡,梅雄是個好丈夫、好父親,她說,梅雄雖然並不富裕,但總是在能力范圍內,給孩子最好的,為瞭省錢,他還主動戒瞭煙。
可在女兒眼裡,也許梅雄並不是一個好爸爸,因為梅雄很少回傢,即使回傢也隻能停留兩三天,來去匆匆,年幼的女兒對於父親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有時候梅雄回傢,女兒都不要爸爸,這也許也是梅雄最大的遺憾。
實際上,梅雄馬上就要退伍瞭。如果沒有出事,2015年11月就是梅雄離開部隊的日子,周冰慶已經在當地老幹部局為他找瞭一份工作,很快,梅雄就可以轉業、過上正常的傢庭生活。
不過,梅雄也可能不會按時退伍,因為梅雄曾向吳祖剛提出想在部隊幹一輩子,如果能夠改為高級士官,他就可以在部隊裡幹到退休。
吳祖剛當時還說,一直在向上級申請名額,如果名額能批下來,那麼梅雄可能就能繼續留在部隊。但這一切終究變成瞭“也許”,因為梅雄已經永遠停留在瞭35歲。
能夠給傢人們一點安慰的是,雖然他們不知道梅雄的器官捐給瞭誰,但醫院的傳來的消息是,患者們恢復良好,這讓他們覺得梅雄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且,如果能夠挽救他人的生命,梅雄一定會很開心。
2021年清明,梅雄的戰友們專程從張傢界趕到梅雄的傢鄉臨澧縣為他掃墓,他們認真地擦洗墓碑、敬獻鮮花,還和梅雄聊瞭聊最近部隊裡發生的事情,這些也許是梅雄最想知道的事情之一。
戰友們還特意前去探望梅雄的傢屬,對於他們而言,梅雄的媽媽也是他們的媽媽,他們親切地喊她“梅媽媽”,還詢問她的身體狀況、生活狀況,是否有什麼困難需要部隊幫助解決。
梅雄的傢人則表示,他們一切都好,也會努力將梅雄的女兒養育成一個對於國傢和社會有用的人,因為她是英雄的後代。
雖然梅雄已經故去,但人們卻沒有忘記英雄,即使過瞭這麼多年,大傢仍在為當年梅雄救人的義舉、為梅雄傢人毅然捐獻器官的善舉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