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美國
在近一周的時間裡,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都是出席兩場歐洲峰會的明星人物,他被譽為堅定的盟友,同時他支持所謂的“民主國傢”團結起來反對俄羅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至關重要的必要性。但是,當“空軍一號”星期四晚間降落在華盛頓時,拜登回到瞭一個完全不同的政治現實。
也就是說,拜登在德國七國集團(g7)和西班牙北約(NATO)峰會上度過的日子為他提供瞭短暫的綠洲,但是他在國內必須面對飆升的通貨膨脹、飆升的油價、對他政治前途的質疑,以及他所在政黨對最高法院一系列裁決的憤怒。不過,盡管美國國內局勢動蕩,民調數字慘淡,拜登拒絕接受美國在世界舞臺上受到質疑的說法。
拜登在馬德裡北約峰會結束時對記者說,“你不會找到一個人,一個世界領導人,說美國在倒退。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領導世界,有一件事一直在破壞穩定,那就是美國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United States)的無恥行為,它不僅否決瞭羅伊訴韋德案(Roe v. Wade),而且從根本上挑戰瞭隱私權。”
但拜登在大西洋彼岸留下的麻煩是他在行程結束時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的主要議題。美媒稱,“峰會取得瞭不可否認的成功——包括同意接納兩個新成員加入北約——然而他們卻難以打破國內新聞循環”。
白宮助手們早就承認,拜登對烏克蘭戰爭的處理,無論對全球安全多麼重要,都將為他的政黨贏得很少的國內選票。人們越來越擔心,如果沖突持續到明年,歐洲盟友和美國選民對維持戰爭努力的耐心可能會減弱,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會加劇創紀錄的通貨膨脹。
拜登還在歐洲的時候宣佈,北約將“一直抵制”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戰爭努力,即使這意味著要為烏克蘭增加數十億美元的武器支出,“普京認為他可以打破跨大西洋聯盟,他試圖削弱我們,他預計我們的決心會破裂,但他得到的恰恰是他不想要的。”
不過,峰會的願望清單上並不是每一項都得到瞭滿足,因為與氣候變化作鬥爭的討論被放在瞭努力增加化石燃料生產的次要位置。當在新聞發佈會上被問及油價問題時,拜登艱難地解釋他即將訪問的沙特阿拉伯的理由,他曾經認為沙特是一個“賤民”國傢。但專傢表示,已經取得瞭進展。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說:“北約的擴大以及增加和調動部隊的計劃是一個重大的優勢。在經濟和軍事上支持烏克蘭方面,這將完全取決於實際行動。”但哈斯警告說,美國國內的政治泥潭“稀釋瞭他的領導能力,因為人們對他的施政能力和美國的長期政治方向都提出瞭質疑”。
拜登在歐洲期間,民主黨人越來越憤怒,他們認為他在支持女性選擇權利方面做得不夠。周四,他第一次宣佈,他將支持參議院為保護隱私權而進行的阻撓,其中包括將羅伊訴韋德案(Roe v. Wade)編入法典,這使他登上瞭各大媒體的頭條。因為最高法院做出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與大多數美國人背道而馳,
在拜登前往歐洲的幾天前,美國政府還發佈瞭一項削弱槍支管制法律的決定。就在拜登周四譴責最高法院之後不久,最高法院公佈瞭另一項裁決,被視為對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的毀滅性打擊。
盡管拜登淡化瞭國際上其他國傢領導人的擔憂,但許多國傢元首公開譴責美國最高法院的墮胎決定,同時私下裡在巴伐利亞和馬德裡嘀嘀嘀嘀地說,在接下來的一系列選舉之後,美國是否還會是一個可靠的夥伴。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艾迪·格勞德說,“全世界都知道我們(美國)是麻煩,美國人知道我們也有麻煩,而且,老實說,拜登總統最好把政治考量放在一邊,為一個似乎需要維持生命的民主國傢拼命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