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歷經23天的艱苦探月歷程之後,嫦娥五號返回器於12月17日凌晨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可能有的小夥伴會問,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時隻花費瞭8天的時間,為何我們會花費這麼多。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是在本土內陸落地,所以就必須在繞月軌道中等待合適的重返時機。可能有朋友又要問瞭,既然如此不在其他更方便的地方著陸,就像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直接著陸於澳大利亞那樣。那是因為40年前的辛酸經歷,現在越是成功,就越加感嘆曾經的不容易。
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登月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月面采樣,帶回月壤,以便人類對於月球的瞭解,但是月面采樣的過程卻隻花費瞭2天的時間,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瞭運行過程中,為瞭可以在中國內陸落地,嫦娥五號不得不在繞月軌道長時間地等待合適的返回時機。而要說起中國為何寧願花費更多時間,也要將嫦娥五號返回器的著陸場選擇在內陸的原因,我們就不得不從上世界八十年代首次洲際彈道導彈測試說起,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關系的。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剛剛經歷過戰亂的中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沒有資金,但是我們的前輩們並沒有放棄。在國外學習的中國人聽到祖國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放棄瞭優越的條件,高價的工資,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即使被他國千方百計地阻攔,他們的回國心也從來沒有停止跳動。終於,經過所有人的努力,中國第一款可以從本土攻擊到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5在1971年進行瞭首次短程試驗,並取得瞭圓滿成功。在之後的10年中,又經過瞭多次各方面的試驗,最終決定在1980年對洲際彈道導彈東風-5進行全射程的實驗。
當時中國將這項任務命名為“580任務”,彈著區選定在南太平洋南緯7度、東經171度33分為中心、半徑70海裡的圓形海域中。為瞭能夠順利地完成此次任務,中國海軍精銳全部出動,護航科學實驗船回收數據,但即使全部出動瞭,當時的我們也隻能勉強湊齊兩個護航編隊。在1980年,中國最先進的艦艇還是051型護衛艦,整個中國海軍隻入列瞭9艘,當時就直接抽調瞭6艘參與編隊。
中國海軍當時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051型護衛艦瞭,剩餘現役的還有一艘堪稱古董級的屬於火炮護衛艦類型的6607型驅逐艦。盡管中國已經拿出瞭對我們來說最好的裝備,但是面對西方國傢,我們還是差得太遠。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軍艦、軍機直接將中國艦隊包圍,全程圍觀中國東風-5彈道導彈的試射。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打撈船更是隨時待命,試圖抓住機會直接沖進彈著區搶奪數據,美國軍機盤旋於彈著區上空伺機而動。最終解放軍軍機堵住瞭其他國傢的路線,花費5個半分鐘回收瞭數據倉,但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不過,隨著中國海軍以及航天方面的發展,之後選擇海上著陸也是不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