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山東,我們常用的詞就是“歷史悠久”。
在沂源縣土門鎮九會村東北的騎子鞍山根發現“沂源人”,是山東最早的人,距今大約有45萬年。並由此拉開山東歷史的序幕。
此後,在兗州、曲阜、泰安一帶發現的北辛文化,被證實為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文明。
後來,在山東境內又發現瞭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距今有4000多年。
夏商周時期,山東區域是核心區域。這一時期,武王滅紂後,封周公旦於魯,都曲阜。不久後,中國最早出現一個封建大國齊國。齊、魯作為周王朝的兩大支柱,融合周文化與東方文化,成就“禮儀之邦”,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山東有太多名人:
學術上有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墨子、荀子、莊子;
軍事上有管仲、晏嬰、孫臏、諸葛亮、戚繼光;
文學上有東方朔、孔融、劉勰、李清照、辛棄疾、蒲松齡、孔尚任;
藝術上有王羲之、顏真卿、張擇端、高鳳翰;
科技上有魯班、賈思勰、扁鵲、王叔和等等。
但是,相對於悠久的歷史,山東作為行政區的名稱,時間並不長,始於金代。
金代,設立瞭山東東路,治益都;設立山東西路,治東平。
元代,實行行省制,全國分為中書省直轄區、宣政院轄地,以及10個行中書省。其中中書省轄山東東、西二道。
明代,設立兩京十三佈政使司,其中包括山東佈政使司,版圖和今天大體一致。
清代,1662年統一中原後,在明朝區劃的基礎上,設立二十三個行省,簡稱為省,是我國省制的開端。
山東省屬於內地十八省之一,治所在濟南府。
如果從1662年算起,山東成為省的專名時間僅僅有360年。
山東的“山”,指的是哪座山呢?
這是一個隨著歷史進程而變化的概念。
春秋戰國時,山東的山指崤山。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除瞭秦之外,其他六國均在山東,因此有“山東六國”之說 。
從唐宋開始,山東的山指太行山,並有文人墨客把齊魯之地特指為山東。在古代,人們習慣以左為東,因此山東一度被稱呼為“山左”。